蒙古帝国,疆域东起库页岛,西抵欧洲多瑙河、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版图达到4400多万平方公里(现今俄罗斯面积的三倍),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横跨亚洲大陆的超级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帝国,在常年征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将领和士兵,军事战略和战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蒙古帝国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当时的欧洲和中亚地区存在着许多分裂的政权和部落,这为蒙古帝国的西征提供了可乘之机。

蒙古历史上总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

第一次西征(1218-1223年):成吉思汗把南向灭金的任务交给了木华黎,而他本人亲自率领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和大将速不台、哲别等大将西征花剌子模。1221年,蒙古大军渡过阿姆河,占领了塔里寒城,一路攻破数座城池,追着花剌子模国王一直到印度河,在击败了残余后,花剌子模被灭国。之后成吉思汗越过高加索,朝着欧洲一路打了过去,1223年在迦勒迦河流域大败突厥和俄罗斯联军,俄罗斯诸王公几乎全部被杀。这次西征,蒙古大军横扫中亚大部,向西最远到达了欧洲的里海和黑海,往南延伸到了南亚的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也被称为“长子西征”,由术赤长子拔都任主帅、名将速不台任副将,所辖部队分为4路人马,总数约15万。1235年,征服了波斯的蒙古军队朝着伏尔加河与布利阿尔前进,1237年入侵俄罗斯,攻占了包括莫斯科在内的14座城市,次年攻破基辅。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孛烈儿和马扎尔,也就是今天的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这次的西征,蒙古军队攻掠了亚得里亚海东岸以及南欧各地。

第三次西征(1252-1260年):由宪宗蒙哥派遣拖雷之子旭烈兀率领十万蒙古大军进行第三次西征。旭烈兀率领的蒙古军队成功攻入木剌夷国(伊朗地区),王鲁克那丁被杀死,城市被屠杀。随后逼近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都巴格达,谟思塔辛哈里发率众投降,但依旧被处死,阿巴斯王朝灭亡。后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兵进叙利亚,直抵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直到被埃及军队打败,旭烈兀才停止了西进,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利汗国。

通过这三次西征,蒙古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这些汗国与元朝一起,形成了历史上空前辽阔、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西征给中亚和欧洲的广大地区的人带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蒙古军队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残酷的征服手段,让亚洲各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东方的蒙古族抱有敬畏和恐惧。这种心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洲各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也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另一方面,蒙古西征也促进了欧亚地区的交流,例如将中国的火药、印刷术带到了欧洲,将波斯天文学、西域医药传入了中国,加速了亚欧文化、宗教和思想的融合,对亚欧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