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早规划行程、一次约不上就多约几遍、有空就刷刷看……观众为了五一小长假能够来馆参观做足了功课。纪念馆为应对大客流,延长了观众参观时间(每天8:00-18:00),提前7天每天多次投放预约名额,为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热线快速响应。观众们说,再难预约也要来参观,为了铭记祖国的苦难历史,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爱国、珍惜现在的生活......

01

提前预约多刷几次 成功了

山东淄博观众陆先生一家三口来到纪念馆参观。他们提前7天就在纪念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预约,直到4月27日终于约到5月2日的参观名额。当天,一家人早早就来到纪念馆,还作为首批观众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仪式。陆先生说:“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我的孩子名叫'俊铭',铭就是铭记的意思。他今年10岁,我相信参观纪念馆会让孩子有深刻地体会,也会让他更加热爱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洛阳观众王紫云和李瑜鹏结伴来到纪念馆参观。她们很早就确定行程,早早就开始预约。李瑜鹏说:“以前所了解到的历史只是冰山一角,我想纪念馆是我们每个人来南京都要来的地方,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盐城观众陶女士和10岁儿子吴灏轩提前七天在纪念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刷了两三天才约到了参观名额。纪念馆是儿子点名要来的地方。”陶女士说。参观当天,她一大早就陪伴父母和孩子在纪念馆一号门外排队等待开馆。她的儿子灏轩说:“记住祖国的苦难历史,我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二年级(4)班李翟轩同学特地佩戴红领巾前来参观。他的爸爸李文汉说,孩子自从在学校戴上红领巾后,觉得这是一种荣耀。五一纪念馆预约难,他们在手机上刷了好几天才约上。尽管难约,他依然觉得带孩子来参观,了解南京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很有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再难预约也要来参观”的背后是家国情怀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小学三年级(6)班的吴芃昊同学跟随爸爸妈妈来到纪念馆参观。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尾厅,爸爸蹲着给孩子讲“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含义的一幕,令人动容。爸爸吴森贤说,他们五一带孩子来南京旅行,特别想来纪念馆看看。“预约名额特别难,但是一有空就刷,约了几天终于约到了,就是想带孩子来了解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观众 牟女士的丈夫是一名医护人员,可以从绿色通道进馆参观。牟女士本人则提前半个月就关注了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当五一开放预约名额时,一开始她并没有预约到,“后来在手机上多刷几次,持续了两三天,终于预约成功了!”参观当天,他们全家人手一面小国旗,“我想让孩子们通过参观,更加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生活。”牟女士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沉浸式体验 让历史“入耳入心”

小长假期间,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尾厅休息区,都有紫金草志愿者与观众互动,一同沉浸式朗读《拉贝日记》(青少版)片段,通过仪式化教学活动,让历史”声“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龙江省鸡西市观众廖阅翔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纪念馆。参观到尾厅,他参与了“紫金草朗读者”沉浸式体验活动。廖先生说:“想通过这种方式悼念遇难同胞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细节,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先生与夫人带着女儿和外甥女来到纪念馆参观。参观到尾厅时,夫妇俩鼓励孩子们参加沉浸式朗读,希望孩子们通过参观和互动活动,对历史有更清晰地认识。“虽然南京大屠杀历史很黑暗很血腥,但孩子们必须了解,希望在她们心底埋下一颗爱国的种子。”董先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观众肖女士与吴女士分别是教师和新媒体编辑。 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文物史料,令她们内心深受震撼。 在尾厅,她们深情地朗读《拉贝日记》。 肖女士说,“作为老师,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这段历史。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长春观众崔先生曾在南京读过大学。他已来纪念馆参观过多次。他说:“从前读书时来参观,更多感受到的是遇难同胞们悲惨的经历,心痛难忍;如今参加工作后再来参观,体会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了世世代代铭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更意识到中国人身上的责任感,希望能为祖国更加强大贡献自己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走近历史深处感知和平不易 鼻子酸了

一位观众谈参观感受时,说着说着就哭了——

“再难预约也要来参观”的背后是家国情怀

西班牙观众Adrian(中文名 王明知),目前就读于同济大学。他喜欢中国文化,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今天来到这里,我想了解更多二战史。我很喜欢南京,纪念馆是个很有意义的地方,它告诉我和平的重要性。我认为和平对于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观众2636份留言写满心声 珍藏了

小长假5天,纪念馆累计收到2636份观众留言。一位日本观众留言写道:“在日本的时候没有这么详细地了解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今天来这里参观很有收获。作为日本人,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中国同胞的文字无声却饱含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线上,网友们纷纷在纪念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后台表达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志愿者与观众相互理解 幸福了

纪念馆每天有约50名紫金草志愿者在馆内一线轮流值班服务观众。在停车场入口、一号门预检通道口、展厅内黑匣子遗骨坑旁、展厅出入口等地,均能看到他们穿着紫色马甲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文娟是其中一位,已在纪念馆服务观众五年多。 五一小长假5天,她拿出4天在一线服务观众。 “我跟观众说,打开纪念馆小程序可听语音讲解、进馆说话要小声,拍照不能使用闪光灯……”也许是抚慰了观众情绪,4日中午,一位观众当面对她表示感谢,“她感觉我们挺不容易的,跟我说辛苦了! ”王文娟顿时很感动,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观众和我们之间,为了铭记这段历史而来,能被理解,感到很幸福。 ”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 辑: 纪念馆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