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清,又名任保忠,1970年生,山东淄博人。200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山水工作室副主任,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写意画院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及书法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展览,曾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等奖项。有多篇论文及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 等学术期刊 ; 出版论文专著《中国古代雪景山水画造境研究》《中国历代绘画品类理法研究-点景人物卷》及个人书画作品集十余种。作品被国内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上王峪写生稿之一

45cm×68cm 绢本水墨 2023年

游心造境

——谈水墨山水写生

文/任清

山水意境构建出我们的心灵家园与诗意空间,画家观察、体悟自然的方法,直接影响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意境营造。清代画家石涛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这里道出走入生活对画家的重要性。当代的水墨山水写生方法,已经成为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绘画观念、图像、文本的快速传播,科技发展带来的交通便利性等等因素,促使山水写生从观念到方法都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在“对景创作”这一观念主导下,水墨写生与创作之间的界限在许多画家的笔下已经不再明显。我在水墨山水写生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如何平衡写景与造境之间的关系,其难点在于:既要抓住写生的现场感,表现生活场景的丰富性;又要脱离对山水景物的自然描摹,达到借景造境、游心造境的绘画状态。能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到和谐统一,方能营造具有诗性的山水意境。

首先,对于水墨山水写生的题材,我注重其人文内涵的丰富性。人文景观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看到人在自然之中留下的各种生活状态和文化的痕迹,它们具有丰富的内涵。一座茅亭,一架小桥,或者一个村落,都能引发不同的意象联想。诉诸笔墨,则营造出不同的山水意境­。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山水写生中的点景部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风光或山水地貌的独特性当然是一个原因,但厚重的文化遗存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因为有人的存在,山水才赋予了诗意。这些人文遗存,让我的思绪飞扬,产生强烈的绘画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王峪写生稿之二

45cm×68cm 绢本水墨 2023年

其次,水墨山水写生的观察方法,我认为需要“动、静”结合。所谓动,是借鉴传统的“游观”方式。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在山水中游走观看,可以 “山形面面观”,通过“目识心记”,概括地貌、建筑、树木、人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山水意象。所谓静,指写生动笔之前,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要写生的对象,就构图、笔墨、繁简、疏密、色彩甚至款识位置等等问题仔细筹划,做到“胸有丘壑”, 然后才能落笔纸上。

再者,我在对景落墨的过程中,注重笔墨的写意性,避免被客观物象限制笔墨的自由生发,因此必须大胆取舍,概括提炼绘画形象。更进一步,还可以无中生有、乾坤挪移:将眼前不理想的形象,用其它景观替代。对景做合理的想象,添加有趣的情节,如点景舟船、人物、动物等等,以增加趣味和诗意,起到营造意境的目的。我认为水墨山水写生就是“借景造境”,“借景”与“对景”比较,“借”是主动的取舍,有用的景才会成为“造境”的元素。

上王峪写生稿之三

45cm×68cm 绢本水墨 2023年

通过水墨写生,不但检验自己对传统笔墨语言的把握能力,还能对照实景,领会这些语言与自然造化的关系。古代山水画的各种皴法、石法、树法、云水法,都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在绘画实践中逐渐总结而成的。我在太行山看到有些岩石的结构,就想起宋代李唐《万壑松风图》的斧劈皴;在湘西张家界,看到耸立的山峰就联想起南宋马远的《踏歌图》;还看到有一块岩石,像极了“骷髅皴”。原来认为一些奇怪的传统笔墨符号,都是来自于生活。

在水墨山水写生过程中,提炼新的笔墨语言是一个重要课题。明代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因为画家面对变化万千的山水,自己的情感与审美,并不是前人的笔墨符号所能完全表达的。因此,尊重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景”,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是笔墨语言的目的。

上王峪写生稿之四

34cm×45cm 绢本水墨 2023年

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需要通过“意匠”的加工才能完成。意匠,就是表现意境的手段。如同诗人炼句,需要反复推敲。在写生中,“借景造境”需要具体的笔墨语言、章法图式才能实现,要符合物理、情理、画理。“物理”是万物的内在规律;“情理”是人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画理”是绘画的基本方法。提炼笔墨语言、对意境的营造,要符合这些规律。

我在水墨山水写生中,体会到“点景”的处理,是体现山水画生活气息与时代性的重要元素。清代蒋骥《读画纪闻》中说:“村舍、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因此,对于山水中的点景部分,又有“画眼”之说。山水的自然风貌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间,除非有遭遇大的地质灾害,其岩石结构、植物种类的变化是不大的。但建筑样式、交通工具、人的服饰等等人文特征却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难以想象的变化。在农耕文明中产生的山水画,如何脱离古代以隐逸为主题的山水模式,表现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时代风貌、营造新的意境,是我在山水写生、创作中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王峪写生稿之五

34cm×45cm 绢本水墨 2023年

下乡写生,首先面对的是如何处理点景中的房屋建筑问题。进入村寨,视野并不开阔,近处建筑的透视角度很大,需要做合理的调整,避免西画的焦点透视法。我往往采用平视或俯视视角,即便在山下画山上的屋宇,也要想象以平视的视角来表现。有高于视角的亭台,也要画出地面部分,以增加空间层次,这样才符合山水画的布局习惯。房子由于造型方正,容易画的刻板,重叠错落又容易画得琐碎。我尝试将所有的房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注重虚实关系。用笔讲求笔笔生发,忽略造型的准确性,而追求笔墨的趣味性。

在山水写生中,点景人物的添加对于造境也非常关键。添加得当可以锦上添花,升华主题,否则画面易俗。我认为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点景人物的审美趣味与古代是有区别的。《芥子园画传》中说:“画山水中人物须清如鹤,望如仙,不可带半点市井气。致为烟霞之玷。”当代审美是多元化的,具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正是我们在写生当中应该捕捉的生动素材,其格调的雅俗应该以笔墨的高度、审美趣味来分别。

艺术创作的规律古今相通,但审美、画法、意境则与时俱进。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水墨山水写生在表现时代新气象、新变化上更加直接和生动,让造境的笔墨语言、章法图式、色彩构成以及内涵都在不断拓展,构建出新的审美品格与山水意境。

上王峪写生稿之六

45cm×60cm 绢本水墨 2023年

密云写生稿之三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密云写生稿之四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云写生稿 之五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示范画稿

示范画稿

示范画稿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