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作者 /小吃货

写文体会:烤肥牛真的太好吃了

五一南宁人多任人多,我去吃烧烤。

开了二十几年的烧烤,之前让友女一顿好找,自从知道有了门面,隔三差五的就忍不住来这里吃,一坐下就直接一手一手的点。

抢手货肥牛表皮焦脆,每一口都是浓郁的蜜糖味,吃完又果断追加一手,排骨块头超大,连骨头都很入味,韭菜心轻咬一口还会爆汁,直接用筷子吃会更爽。

吃饱后,瞬间感觉世界又美好了许多(尸体暖暖的)。

新阳路是老南宁人记忆中纯粹质朴的一个角落。它这里的美食,不是开满大街小巷的连锁店,而是随处可见的老味道。

尽管新阳路不同于中山路名声在外,但是很多人依旧喜欢在此处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阳路大板楼这一块,一说起新阳路大板楼无名烧烤,大部分人都会想起被吃货朋友疯狂安利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是个路边摊,仅靠两个人在烤炉上不停地烤串,就撑起了新阳路夜市的半边天。

而久不去的新阳路的人发现,再到新阳路的街边,已经找不到怀念的无名烧烤了。

它究竟去哪了?

27年,两代人的传承

特地前来拜访芒烧的我们,因没开始营业便在旁边的凉茶铺,向老板娘打听些曾经的无名烧烤的来历。

从她口中我们知道,芒烧不是刚开两年的新店,而是那消失了两年的无名烧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年那会,无名烧烤老板娘(阿英)考虑到客人太多桌子不够,并且在楼下摆烧烤摊会影响街坊休息,加上道路修建施工等原因不得已停止了摆摊。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在原地址附近找到了合适店面,于是搬来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英说芒烧这个名字其实是工商局帮起的

因为要注册商标但是自己没什么文化就索性接受了

阿英最早开始出来摆摊的时候是97年,最初的地址也不是在新阳路,而是在西关路。

“当年我和我老公一起在那边烤,旁边还有很多摊铺”

再之后民族大道修建,也因为身体的年末,就搬回了新阳路。在搬回了新阳路之后选择在自己居住的大板楼附近摆起了地摊,名气就是在那会“烤”出来的。

“刚搬那会没啥生意,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搬了,全靠几个记了号码的熟客帮衬,再给他们传出去,大家才找得到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芒烧烧烤建立起来之后,阿英的丈夫把自己的手艺全都传授给了两人的儿子,原本的夫妻档变成了现在的母子档。

得到了传承手艺的芒烧,还会走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道的南宁味

都被记录在这张贴贴改改的菜单里

不巧的是去的那天阿英的儿子正好不在,尽管只有阿英一人,但她干起活来也是十分利索,一边烧碳一边和我聊天完全不耽误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碳还没烧完又到了三桌的客人,都是熟客,和阿英打过招呼之后就自己坐下来看着菜单点单。

菜单只有一张,破旧、涂改也多。

上面记着的不止是菜品、价格,也记录着这么多年来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烧完碳之后就差不多可以开始烤制了,大概长一米半的烤架上摆满了烤串,即便只有阿英一人,但这也没有难倒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边火大哪边火小,阿英早就熟记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嫩的肉串在红艳的碳火上翻滚,发出诱人的香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刷上酱料,撒上孜然,给烧烤注入了南宁味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料之后在回到烤架上复烤一会儿,外表微焦的肉串发出“滋滋”声响,这一架子的串基本上也就完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店里一定会卖完肥牛。”

我瞥了一眼别人下的单,所有人的肥牛全是以手为单位起点,可见这道肥牛抓住了多少客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串大概有5-6块,表皮焦脆,肉质很耐嚼,每一口都是浓郁的蜜糖味。吃完一手之后果断地又追加了一手肥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鸡脚略微有点干,吃起来也会有点焦,但是皮很劲道,越嚼越香。刚开始还嫌弃着鸡爪没啥肉,现在果然真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肉菜里,排骨、掌中宝也深受我们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骨块头超大,连骨头都很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口都可以听到“嘎嘣脆”的掌中宝

| 除了荤菜,芒烧的素菜也是一绝 |

芒烧的韭菜心,不像以前吃过的大多家烤得干瘪。经过炽热的炙烤后表皮还是绿油油的,轻咬一口还会爆汁,直接用筷子吃会更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吃到的烤黄瓜,马上就被它给圈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必点的烤豆皮,毫无疑问在阿英的手中也会变成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过一次芒烧的人,都会爱上

在最初芒烧店面刚开张的时候,没有什么客人,大家都不知道以前的那个无名烧烤变成了现在的芒烧。

好在有几个熟客记了阿英的号码,找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那个味道。”

这是听到熟客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其中也有人带上第一次来吃的朋友。

“这家店好吃吧,我没有骗你吧。”

“嗯,好好吃啊,不如下次把XXX也叫上吧。”

“阿姨,茄子你烤了吗?没烤的话就不要了吧。我们吃不下了,下次再来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的时候23:00已经有了4-5桌的客人,阿英说人多的时候还没到呢,00:00会更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宁人的夏天大概就是,叫上三五好友,坐在折叠桌前,一起大口喝酒大口撸串,一起叨叨家常诉说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常来的老熟客们来说,刚刚被[大众点评]作为新店收录的芒烧烧烤,是属于他们的一个聚会的秘密基地。

新阳路能选的烧烤店也不止芒烧一家,但是芒烧总能用它味道独有的魅力去留住人。

那么多年过去了,芒烧的位置变了,甚至厨师也变了,但是它的味道没有变,还留在那里吸引着更多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稿件原发布在2020年8月1日,目前仍在营业。

= 吃遍南宁 · 吹水时间 =

在南宁,还有哪家

不加蜜糖的烧烤好吃?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律顾问:王文君律师创新法律服务团

▼可加小吃货微信哟,把定位发给你▼

图文 ▏吃遍南宁小分队

主编 ▏费元Hyuan

© 吃遍南宁原创发布

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cbnn365

tel:186779592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