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立夏,不但是一年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这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这一天,太阳“黄经”到达了四十五度,意味着春去夏来,炎热的盛夏时节正式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夏,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预示着农作物开始进入了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因此在这一天,古时天子会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同时还会有相应的迎夏仪式。夏季五行属火,火为红色,因此在此过程中,上至帝王下至群臣都一律要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甚至连马匹、车子、车旗也都要朱红色的,以此来表达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祈求和美好愿望。

二十四节气,不但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对我们的日常的饮食起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民间就有“夏季一锅汤,赛过杏林方”的说法,可“一锅汤”指的是什么汤?夏季为何要喝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夏季的节气特点

《黄帝内经》曾对夏季的节气特点有过描述,在书中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也就是说,在孟夏、仲夏、季夏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汇,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按照五行,春季属木,夏季属火,到了立夏时节,火旺而木绝,意思就说立夏时春季的木气彻底隐藏,冬季的水气完全消失,而夏季的火气不但完全显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的能量还会不断的加强,与此同时土气也开始孕育,因此夏季最大的特点就是:木藏水尽火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医中,木对应着人体的肝,所以夏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肝木,以防受伤。水对应的是人体的肾,火则对应心脏,那么水尽火显,也就意味着肾水之气会变弱,而心火之气逐渐强旺。心火强旺,所以在夏季的时候,人们就容易心烦意乱,或是烦躁上火,食欲也会下降,这种情况古人称之为 “疰夏”。因此,在夏季的时候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夏季除了高温,还会湿气盛行。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再加上皮肤大面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这种情况下,稍不注意就会湿邪入体,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意思就是说,在夏天要防暑邪,也要防湿邪;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得阳气,不要因天热而过分贪凉,否则就会对身体的阳气有所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夏季一锅汤,赛过杏林方

什么是杏林方?传说在三国的时候,一代名医董奉隐居在庐山,他经常会给附近的居民进行免费诊治,唯一的要求就是病人好之后要在医馆附近种植一棵杏树,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杏林树。每年杏子成熟之后,董奉就会把杏子换取的粮食发放给贫苦之人。人们为了感谢他,就在杏林边挂上“杏林春暖”条幅来赞扬他,后来杏林也就成为了中医界的代名词,而杏林方也就是医生开的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中医认为,养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顺时养生”,《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就是说长寿的法宝就是要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避免病邪的侵袭,才可以延缓衰老和延长生命。因此夏季在饮食上要以清热、养心、祛暑祛湿为主。

老人说:“夏季一锅汤,赛过杏林方”,在立夏的时候,天气相对会闷热潮湿,人大量的出汗,就会导致我们身体里面的水分缺失,这个时候多喝莲子猪心汤,滋补又营养。莲子猪心汤是一道广东省的传统药膳,有健脾养心功效,主要食材为猪心、莲子、大枣和桂圆。其中“猪心对加强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它的安神定惊、养心补血的功效也非常突出,对惊悸失眠有较好食疗效果”,而“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就是立夏了,按照节气来说,从今天开始就要步入夏天了。但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也会开放,因此这个时候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所以,夏季也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要注意盖好腹部,《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也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