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人民司法》2024年4月第12期

作者: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依琪

2020年11月,我以选调生的身份,先后来到茂名化州笪桥镇柑村和化州市人民法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基层锻炼。这一过程中,我经历了对“青年”身份的再认识,对法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走进乡镇,扎根基层,我体验到基层锻炼给予我的认识维度,是极其深远而广阔的。基层锻炼的意义,恰是把青年置入到了问题发生与经验累积的具体土壤和情境中,特别是当进入到一个地缘相对偏僻的村庄,我们得以在狭窄的地理边界向纵深探索,在流动性弱、人与人之间亲缘联结紧密的社群里,近距离地观察和参与乡镇治理。

走进红色柑村

告别柑村是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正式结束驻村锻炼,和村委会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不舍、难忘,都汇集在一声声道别中。

穿过熟悉的乡间小径,日日眺望的莲花池,无数次走过的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初入社会的我得到了深刻的历练,与肤色晒得黝黑的村干部到田间开展工作,在讲台前向孩子们讲授法治课程,在村委会筹备会议、制作台账到夜幕落下、蛙声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柑村村委会的合影

柑村是一座红色村,在这里,许多青年学生将青春的生命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宁死不屈的巾帼英雄叶致英、机智勇敢的“崩口仔”叶车养、战绩显赫的叶宗玙,一系列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刻在每一个柑村人的心里。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如今的青年出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充满希望的奋进新时代中,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延续他们的精神,慢慢的,我也融入了这片红色热土,为这座村庄贡献我的光阴、汗水和力量。

驻村期间,我参与到“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运营“红色柑村”公众号、担任讲解员,并到柑村小学作为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教育课程,见证和参与了柑村从省定相对贫困村到“红色村”的蜕变。

开展入户调研

直接参与和近距离观察让我认识到一座村庄在摆脱贫困和谋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从无到有的建设,招商引资、征收土地、工程立项、扶持农产品、发展旅游业等,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设计。怎样种好和卖好农产品,打造和推广本村品牌,如何讲好一座红色村的故事,带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乡镇干部的思绪间。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些抽象问题的具象化,例如如何既要统筹全局、劲往一处使实现发展目标,又要保证基层自治、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当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实践智慧。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扎根基层,体会基层治理之不易,恰恰是青年们学习培育吃苦耐劳、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精神品质之契机。在往后的道路中,我们会以更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将汗水挥洒在为民之路上。

对法的再认识

“书记哪去了?”有村民走进村委会问。“下乡调解去啦!”我回答。村委会一天的工作常常是在奔波中开始的,村中发生的大大小小各种矛盾,都需要有一定权威、双方都信得过的人来调处。在基层亲历矛盾纠纷的发生和解决过程,也使我对法律之涵义产生了新的认识。

如果把乡镇或县域视为一个规则秩序合集,当中有无数个子集,有的是成文律法、政策文件、村规民约,有的是乡村习俗、生活生产方式、人际交往这些不成文但深入人心的社会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柑村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纠纷进入诉讼之前的模样,村中产生了纠纷,通常先由村干部调解,再到镇综治办、司法所,不成就找派出所出面做笔录。实在无法调处,当事人就会选择进入诉讼。法院亦是通过建立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基层法庭、网上巡回法庭等,帮助诉前调解取得更好的效果。

较为典型的是农村土地纠纷,往往由于早年间,村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协约含糊,且时间跨度长,涉及不同时期的政策变化,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即便是资深法官也很难梳理清楚个中是非曲直,所以在法律效用遭遇局限之时,在乡村这一熟人社会中,先于诉讼的一连串调解就显得颇为重要。

参与社区普法

到了基层法院,我参与了村级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建设,主动开展调研,了解乡镇纠纷调解工作机制、人民法庭的机构设置和运转,这也使我对审判工作有了更多了解,加深了对“法”的认识。从中,我更进一步感受到了一种法律的柔性。在学校时,我更多视法律为板上钉钉的铁律,但当我走进基层,看到例如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过程、县城劳资关系互动、村庄对男女婚姻观念的演变等现象,我更能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伴随时代变迁的转变及其症结所在,理解“送法下乡”过程中习俗、规范和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一个个案件、一桩桩纠纷处理中,我们逐渐积累的不仅是对法律、法条的熟悉和熟练运用,同时也是理性思辨、观念见识的增长完善。一线法律工作者常常接触到新的社会形态、社会关系,法官需要运用丰富的社会经验、全面了解后形成的成熟视角,来作出符合公平正义社会效果的评判。因此,我们更是要对社会生活处处留心,想百姓之所想,将法律与当事人的诉求、社会生活的常识、大众朴实的情感判断全面考虑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在司法中应对新问题、新业态,成长为一名有审判智慧的好法官。

爱上普法这件事

基层锻炼结束后,我又一次站在了教室讲台前,只不过这回我的授课对象是城市里的孩子,而不是村中的小学生。望着他们同样炯炯的目光,有一瞬间仿佛回到了那个炎热的下午,我站在柑村小学的教室里,对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小男孩说:“胆子大一点,说大声一些!”他腼腆地看了我一眼,继续小声地说着,脸蛋红红的。

还有一次,镇上另一所小学的校长听说我开了法治课,问我能不能去他们村也上一堂,我跟着他一路开车穿过绿油油的农田,进到学校,一棵大树下,一张小讲桌、几十枚小板凳,和孩子们共同塑造了一堂有趣的普法课。

给小学生上普法课

基层锻炼两年间,我主讲了十余场普法讲座,对象有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乡镇妇女、人民陪审员等。第一次到村小上课,我准备了厚厚一叠教案,却发现当中大部分内容对孩子们来说过于晦涩难懂。我认识到普法工作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做过调研,明白受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俯得下身子、接得了地气,才能让群众从普法课程中收获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真正正地受益。

一次次地挑灯备课、一次次地站上讲台,从忐忑到自信,我珍惜和受众交流的机会,也收获了他们的认可。渐渐地,我发觉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普法工作。一次讲完法治课散场时,同学们突然围过来要签名,争相递来课本、习题册、试卷、笔记本,甚至还有从别人本子上撕下的一小片纸,希望我能给予鼓励。那一刻,我感到这是多么重要、意义非凡的一项事业,不觉已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初中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每一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讲授预防犯罪、应对校园欺凌侵害等法律知识之余,我还会同孩子们分享自己在北京大学求学的经历,讲述我的梦想和实践之路,勉励他们树立志向和目标,成为有梦想、热爱生命、善良、理性的人。

我真切地希望那些嘱托、教诲可以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守护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充实、无悔地度过自己的少年时光,并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因挫败而放弃,不因诱惑而堕落,拥有深刻的思想、广阔的眼界,追寻人生的理想与意义。我想,这粒法治的种子,一定会在某一天开出漂亮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这未尝不是一种传承!

对“青年”身份的再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道:“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向学生讲解广东法治发展史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基层锻炼的行列。七百多个日夜,说来长,又其实很短。参与乡村建设和法治建设,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宝贵机会,法院青年应当在扎根基层、学习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汲取当中的审判智慧,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每一个案事件的处理中,都围绕人民群众喜怒哀乐这一圆心,努力划出一个又一个圆满的解答。

来源:人民司法

审核:范兴龙

编校:余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