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顾一下顺丰的年报。因为从各个角度看,顺丰真的不一样了。

3月26日晚间,顺丰控股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财报数据显示: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58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3亿元,同比增长3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70元,同比增长33.9%。

从上述几项“飘红”的关键业绩指标来看,顺丰在2023年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其归母净利润82.3亿元,同比猛增了33.4%。

全盘来看,财报背后机遇与挑战并存。问题来了:顺丰的实力版图究竟发生何种变化?又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PART.01

内耕

顺丰“家大业大”,2023年的“成绩单”也很长。

为了更直观的回顾2023年顺丰的“成绩单”,老鬼用“加减乘除”大致归纳为四个方向,以此来观察顺丰。

1.做“加法”,强化时效底盘

作为国内“时效快递”的绝对主力,无论是市场份额、服务体验和用户口碑,顺丰都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力。

从业务收入占比来看,时效业务依然是顺丰整体营收的绝对担当。2023年,顺丰也在持续发力,稳固了业务基本盘,时效业务的营收达到1154.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4.7%。

2.做“减法”,聚焦优势赛道

2023年6月,顺丰痛下决心对“丰网”进行出手,砍掉了这一块亏损业务。

正所谓“有舍有得”,取、舍之间的优化、调整、改变与进步,立竿见影,一目了然。在调优产品结构的2023年,顺丰的经济快递更聚焦于中高端电商市场,整体营收维持在250.5亿元左右,不含丰网业务,经济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6%

3.做“乘法”,激活生态体系

除了要确保“基本盘”不能丢,要想维持现有的优势和地位,对顺丰而言,意味着必须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生态体系,打好生态战、协同战。

目前,作为独立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商,站在“巨人肩膀”的大件快运、冷运物流、第三方同城即时配送,都已经有所建树,而且具备了一定竞争力,在绝大多数物流细分领域均处于中国市场领导者地位。

在此次财报中能清晰的看到,顺丰苦心经营多年的业务生态圈,开始迎来实质性的收获期。其中——

快运业务营收突破300亿元,达到330.8亿元,同比增加18.5%;冷运业务营收在2023年突破百亿元,同比增加19.7%;同城即时配送业务营收达到72.5亿元,同比增加1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顺丰力拓新业务典型代表,顺丰的同城即时配送业务在2023年成功扭亏,冲破了“盈利红线”,不仅实现了首次年度盈利,也找到了一条清晰的破局之路,意义重大。

4.做“除法”,资源融通降本

做除法,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是降本、降本、再降本

综合年报的各项数据,在业绩增长的同时,顺丰强化管控见到初步效果,2023年多网融通实现业务降本及创收效益较往年进一步提高。

比如,2023年,顺丰持续推进大小件干线资源整合发运,提高大件发车频率,拉直线路减少中转,促进大件干线车辆装载率较上年底提高6.2个百分点;顺丰通过推行中转场分拣+配送直达客户的模式优化,日均直派货量提高至8500多吨,减少中转场覆盖区域的末端网点资源投入。

PART.02

外拓

提到“外拓”,很容易被视为激进,但也要看“拓”什么。 具体到顺丰,要“外拓”什么?

一是要持续放大航空优势。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快递的空天之争,从现阶段发展牌面来看,顺丰航空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而且这是顺丰未来在国际业务博弈当中重要的基本盘。

往“大”了看,顺丰航空机队规模进一步扩容,“全国最大”的领先优势继续保持。截止2023年末,顺丰的服务覆盖中国100%的城市及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顺丰也是中国最大的航空货运承运商并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货运机队,截至2023年底自有及租赁共103架全货机,执飞共152条国内及国际航线,连通65个国际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小”了说,鄂州花湖机场渐入佳境,不论是航线还是货量,亦或通航范围,越来越大。截至2023年底,顺丰已于鄂州枢纽开通45条国内货运航线和10条国际货运航线,覆盖全国40个城市,连通13个国际机场;鄂州枢纽日进出港货运航班约90架次,货运航班量已位列全国前三。

二是国际业务开枝散叶。

牢牢掌握“制空权”的同时,顺丰也在抢抓国际快递市场的“门票”。

除了航空之外,顺丰在国际业务的掌控力也显著增强,运营着多条陆运、铁运、海运资源和线路,能够为客户提供国内及跨境的零担及大宗货物多式联运服务,并在全球运营管理1900座仓储资源、396个转运中心、超4.4万个自营及代理服务点。

快递“大航海”时代,顺丰通过聚合资源乘风再起,大招连发,打法越来越“国际化”,也更具“国际范儿”。

举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事件——

2023年7月,顺丰2.5亿港元收购嘉里物流亚太及欧洲快递公司。如果说2021年8月份顺丰“入主”嘉里物流,是以更进取的姿态实践其在全球的扩张计划,而伴随着此次持续性的收购投入,很好的折射出顺丰当下的业务延伸和版图扩张思路。通过并购的方式持续扩展和打破业务边界,进而深入到关联领域,尤其是在东南亚,顺丰与嘉里物流的融合度过“深水区”后,协同效应开始显现,并以此为支点,增强了在东南亚本土市场覆盖及连接亚洲与世界的国际货运能力。

最近,顺丰又迎来一大利好——加入了万国邮联。有了这个“新身份”,顺丰不仅有面子(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认可),更有里子(参与国际规则,有了实质性话语权,利好业务拓展)。

PART.03

强链

上述财报上的靓丽数字,只是观察顺丰的一个切面。老鬼更关注的是顺丰此次财报的核心基调:化融通,蓄力变革;精耕亚洲,铸就唯一。

顺丰放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强烈释放了新的信号和新的方向。

这次财报出炉后,顺丰对于自己的未来之路,规划的路径很明确——

致力成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全球领先物流企业,将坚持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前瞻长远的战略部署,发力“网络标准型产品、数字化行业供应链服务、全球端到端供应链服务”三大赛道,以更灵活的产品服务模式及更精细的定价策略,拓展增量市场;同时,顺丰将坚持“出海”战略,做大国际业务规模,充分发挥顺丰在中国进出口跨境、东南亚流向及本土市场的能力优势,把握新兴区域发展机遇,实现“亚洲唯一”的战略目标。

撇开这些林林总总的既定目标规划中,再去复盘顺丰自身的提升路径,就不难发现在它的模式迭代、业务升级以及商业演变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

老鬼总结为一个词——“强链”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未来的快递行业,随着全网型的快递企业逐渐向“大而全”的平台跨界延伸,头部大公司不再是“市场份额”和“价格”的竞争,而是产业链,全场景产品甚至综合物流的竞争,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丰最强的壁垒和护城河就是服务与口碑,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金字招牌,具体体现在产品力,服务力,综合力,即围绕“行业做深、场景做广、产品做全”策略,提升差异化服务竞争力及经营效益,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链

产品力方面,自从2022年的“退换货”业务成为爆款之后,顺丰在2023年持续发起强攻,不断丰富和升级退货渠道,简化退货流程,延长上门取件时间。目前,顺丰已成功拿下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业务。数据显示,顺丰与多个电商平台的退货业务合作均取得份额突破,业务量同比增长迅猛,市场份额也不断在巩固和提升。

服务力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送货上门”这件事上,顺丰的服务有目共睹,坚持“送货上门”也成为顺丰区别于“其他快递”的重要标签。而在“快递新规”和“新国标”实施背景下,各大快递总部以往“不告而投”的老路子必须要改一改,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服务质量,在这一方面,顺丰这一优势更加凸显。

综合力方面,相比早期“集中精力办大事”,近些年,顺丰已经开始强化各个板块的资源协同效应,要么卡位稀缺资源,要么弥补业务短板,延伸产业链,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链。

尤为典型的是顺丰一直在探索实践的“同城”的概念,基于本地生活趋势下的城市服务场景,顺丰依托高频中转、多班次配送能力,通过内部优质资源整合,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大同城半日达产品,实现下午寄当天达,2023年底服务已覆盖200多个城市,并推出“上仓下中转”的前置仓+配送系列产品,2023年底服务已覆盖100多个城市。

窥一斑而知全豹。内耕、外拓、强链的战略之下,顺丰抢时间、占资源、谋生态、拓版图的战术是非常清晰的

结语

对于顺丰,业界总是寄予很高的期待,而顺丰表现地越来越稳健,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次较好的业绩下,顺丰向外界展示出对未来自信的态度。

一方面,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元(含税),较2022年度同比提升140%,分红比例达到35%,同比增加15%;同时,根据最新的未来五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未来会考虑将稳步提高分红比例,积极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持续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

另一方面,顺丰拟将2022年3月、9月和2024年1月回购股权方案的回购股份用途变更为注销,将更有利于增厚每股收益。

接下来,顺丰还将带来哪些惊喜?拭目以待,也值得期待。

关注“物流产品网”视频号

推荐企业

【声明】本文来源于鲸商。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及图片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展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