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公元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在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措施的背景下,发动了发动靖难之役。这一战用历经了4年的时间,最终朱棣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这一战的失败,有人归咎于朱允炆,认为他不懂得军事战争、不知道怎么用人;还有人将责任归咎在李景隆的身上,说他根本就不会带兵打仗,是一个草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人说是因为朱元璋,他将能打仗的大将都杀了,只给朱允炆留下一帮耍嘴皮子的文臣,举全国之力居然打不过北平一地,着实可笑。

以上的看法或许都有理,但靖难之役失败的原因,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名叫梅殷。或许很多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里握有40万大军,而且还是朱元璋的托孤大臣。

靖难之役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梅殷居然无动于衷,甚至朱棣越过他攻打南京城的时候,梅殷也没有回兵救援,说他坑惨了朱允炆也不为过。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朱标死,朱允炆上位

公元1355年,朱元璋正在集庆路打仗,朱标便在此时出生了。得知长子出生的消息,朱元璋非常的高兴,还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写着:“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标有多喜欢。纵览我国的历史王朝,许多皇帝都害怕自己的太子有能力、私自组建班底,可朱元璋不仅不害怕,反而还支持他这么做。

朱标的太子地位之高,在整个历史上都很少见,朱元璋为他倾尽了半生心血。可惜的是,在公元1361年,朱元璋派朱标去陕西考察地形,准备为新都选址。

结果,不久后朱标就生了一场大病,第二年便病逝了,对朱元璋的打击很大。大明储君去世,朱元璋必须要重新选择继承人,这个时候朱棣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朱棣虽然是第四子,但他前面的三个哥哥都死了,等于算是嫡长子。其次,朱棣的军事才华很高,与朱元璋的性格也比较相似,属于最佳继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的是,或许朱元璋从历朝历代的传统角度出发,太子死应该传给太子的嫡长子,所以他才会传给朱允炆,立其为皇太孙。为了保障大明江山的稳定继承,朱元璋又开始大杀四方。

蓝玉和朱标是翁婿关系,也是朱元璋给儿子留下的一位战将,胡惟庸案爆发后,蓝玉之所以没牵扯其中,多少有着一层关系。朱标死后,蓝玉也就没用了,朱元璋直接将其除掉。

甚至于,朱元璋还想要杀了朱棣,但毕竟血浓于水,他没有下杀手,只是下了一道圣旨,大致意思就是说:“藩王之间不能来往,也不能随意离开封地……”安排好一切后,朱元璋便驾崩了。

削藩,削藩!靖难,靖难!

公元1398年,朱允炆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他开始担心“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怎么办?在此情况下,他便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以维护中央集权。

大臣齐泰建议第一个就先削朱棣,但黄子澄则认为应该先削周、齐、湘、代、岷诸王,这些人的势力相对较弱,朱允炆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从弱到强开始削藩。

在这个过程中,朱允炆的手段很强硬,甚至还逼死了一位叔叔。朱棣害怕此事落在自己身上,便暗中积极备战,一年后燕王便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

靖难之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朱允炆的大军进攻北平,朱棣处于防守一方。因朱允炆没有大将可用,所以明军阶级败退,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朱棣。

第二个阶段,朱允炆与朱棣打得有来有回,虽然朱棣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却因为兵力不足,只能够缩小防守范围,占据北平、保定、永平三个州府。

朱允炆则靠着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朱棣陷入了僵持之中。眼看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朱棣便采取了姚广孝的建议,采取直捣南京的战略,这也就是第三个阶段。

最终,朱棣打到了南京城下,并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则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是为明成祖。不得不说,朱允炆手握天下,却没有打过已成之地的朱棣,多少有些窝囊。

当然,在这种窝囊的背后,也少不了一些“好队友”,李景龙是一个,喜欢耍嘴皮子的齐泰、黄子澄也是,唯一的托孤大臣梅殷更是如此。

梅殷是何许人也

说起梅殷的身世,就不得不提朱元璋与元朝的战争。梅殷的父亲(也有说是侄子的)叫梅思祖,但却不是亲生父亲,下文会有所解释。最初的时候,他是元朝大将王保保的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大势已去后,他便投靠了义军刘福通,后因刘福通不是明主,转身向张士诚示好。从此以后,他便在张士诚手底下工作了,为其打天下。

原本,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三分天下时,梅思祖过得还不错。可是,朱元璋示好张士诚,转身却把陈友谅给击败了,随后又来收拾他,张士诚哪里是气势正旺的朱元璋的对手。

当徐达的大军打来时,梅思祖二话没有说,带着大军出去就投降了。张士诚一怒之下,就杀了梅思祖的好几个兄弟,这其中就有梅殷的父亲,梅思祖多少有些惭愧,便将梅殷当做亲儿子来养。

话说,自从跟了朱元璋,梅思祖的本事也见长,在攻打张士诚、北元余孽的时候,他多次立下大功,朱元璋建国后封侯拜相,他被封为了汝南侯、世袭罔替。

从这点来看,梅殷也算是将门之后,但他却不是一个“二世祖”。据悉,梅思祖很关注梅殷的培养,从小就聘请名师教育他经史子集,闲暇之余还交给他一些军事知识。

除此之外,梅思祖还将梅殷带入了部队,亲身感受一些练兵、打仗的生活。可以说,梅殷也算是一个文武全才吧,但更偏向于文臣,山东学子曾称其为“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从“儒宗”两个字就不难看出梅殷学富五车,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朱元璋在诸多王侯中为女儿寻找夫婿时,第一个看中的就是梅殷这个小子。

根据史料的记载,朱元璋和马皇后一共生下了5个孩子,其中四个都是儿子,只有一个是女儿。朱元璋对这个女儿非常看重,封其为宁国公主,并亲自为其挑选驸马。

挑来逃去就看中了梅殷,宁国公主14岁的时候,她就嫁给了梅殷,后者也成为了皇亲国戚。因梅殷有才华,又多少有些军事才能,所以朱元璋临终前便将其叫入了皇宫“托孤”。

史书中是这么说的:“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依据史书的记载,梅殷也是朱元璋唯一一个托孤大臣,地位无比崇高、尊贵。

靖难之役中,梅殷的所作所为

朱元璋死,朱允炆登基,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当时,梅殷就劝说朱允炆不要这么急躁,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可是,朱允炆就是不听,还将他派到了淮安带兵,说白了就是贬了出去。

果不其然,朱允炆的急躁逼反了朱棣,双方进行了4年的大战……战争的第三阶段朱棣想要直捣南京,他计划了两条路线,第一条就是通过淮安进南京,第二条就是通过扬州进南京,前者更近一些。

作为梅殷的大舅哥,朱棣就给梅殷写信,希望他能够放自己过去。可是,两封信过去后,梅殷不仅没有答应,还用儒家的思想教训了朱棣一顿,这让朱棣很恼火。

可因畏惧梅殷手下的40万军队,他也不敢造次,只能够通过扬州一带直逼南京。这个时候,梅殷若是南下追赶朱棣,或许会让朱棣陷入南北夹击之中,最起码朱允炆不会有危险吧!

可笑的是,梅殷居然按兵不动,亦或者他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换句话说,梅殷虽然没有放朱棣南下,但他却间接坑害了朱允炆。身在南京的朱允炆,手里没有一点兵权,北上之路也被堵死,只能南下去征兵。

可是,兵还没征过来,朱棣就已经包围了南京城,他只能火烧皇宫、选择逃走、不知去向……靖难之役取得成功后,朱棣逼迫自己的妹妹劝说梅殷投降,后者也很识趣地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功行赏时,朱棣说:“驸马劳苦”,梅殷回答:“不劳苦,连你都没阻挡住,有些丢人……”就这样,梅殷从建文旧臣,变成了永乐朝代的官员,但却一直不受重用。

大约在一年后,有人弹劾殷在家中培养死士,甚至还诅咒朱棣,这让朱棣很不开心。后来,朱棣便安排锦衣卫,将梅殷在冬天丢入了河里淹死了,梅殷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总的来说,梅殷虽然有一些军事能力,但他更像一个文人,缺少对战争的敏锐和果断。要不然,也不会手里握着40万大军,被朱棣钻了空子,害了朱允炆,也害了自己。

因此,说梅殷把朱允炆坑惨了,一点都不过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