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进行多次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比如:在2019年我国城市人口中,20岁以下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6.96人,农村人口中,20岁以下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7.63人。

从世卫组织披露的数据来看,自杀已经成为了15岁到19岁的青少年中,女孩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分娩死亡)和男孩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和暴力受害)。

毫无疑问的是,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上升的今天,人们的心理需求却时常被忽略,这其中最难以自我调节并走出心理困境的就是青少年。尽管从数据来看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在逐年下降,但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敏感、冲动、渴望理解和关注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特征,如果外界没有及时疏导,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悲剧。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江苏一名不满17岁的高二男生,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他留下的遗书中,大部分都是对班主任老师的怨言,也有对父母很少了解自己的埋怨。那么,这名男生究竟经历了什么才让他绝望到自尽?到底是学校或是家庭的疏忽才导致了这场悲剧呢?

突发惨剧,父母悲痛万分

话说,2020年的一天,徐女士看到回家的儿子朱剑(化名)并没有带书包,手中只握着一张纸便进了自己房间,面对询问朱剑只是说很累,先进屋子写作业休息了。

面对孩子的反常表现,徐女士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一早她像往常一样提醒儿子朱剑起床上学,但在打通儿子电话后,接听人却是一个陌生的女子。

徐女士从电话那边了解到,凌晨时分儿子将自己的手机和手表都放在小区的一家超市内,并告诉收银员,如果三天还没有人联系,就让收银员拨打徐女士的电话。

徐女士和丈夫听完后意识到事情不对,连忙报警调取到了周边的监控录像,他们发现朱剑是在某日凌晨1点多走出家门,随后来到了超市寄放了自己的手机。

在超市里逗留了许久后,朱剑骑车来到附近一座桥,到这里便超出了监控范围。当大家赶到那座桥搜寻时,只发现了朱剑的自行车和他的外套、鞋子,却早已不见朱剑的影踪。

万分焦急之中,徐女士和丈夫只好一方面等待警方的调查和寻找,一方面联系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寻找线索。三天过后噩耗传来,在距朱剑消失的济川桥200米远的水中,孩子的尸体被打捞上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很难想象,朱剑的父母在当时有多么的绝望和悲痛。逝者已逝,但正值青春年少的朱剑为何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了给孩子一个公道,徐女士和丈夫强忍悲痛,重新拿起朱剑带回房间里的那张纸,也就是他的遗书。

发现遗书,还原少年眼中的世界

这份遗书是徐女士发现儿子不在后在朱剑房间找到的,由于信中没有说到朱剑的去向,当时寻子心切的她并没有太关注信中的细节。等到现在仔细读起内容,徐女士是又悲又气。

在信的开头,朱剑先是表明了自己的遗书是留给班主任焦某、女友吴莉(化名)和父母的。在写给班主任的那部分中,朱剑写了许多焦某“针对”自己,用刻薄的话语挖苦、侮辱自己的人格之类的话.

同时,他还提到焦某在发现自己和同班同学吴莉交往后,“强迫”吴莉与自己划清界限,并在谈话里侮辱自己没出息、不要脸。

对于焦某提到的谈恋爱影响学习,朱剑认为自己在恋爱后成绩提升,吴莉的成绩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焦某的不当干预影响了两人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一段的结尾,朱剑写道“焦某冠冕堂皇、令人作呕”。信中剩余的部分大致回忆了和吴莉恋爱的经过,字里行间看得出这位17岁的少年,对自己的这次恋爱充满了憧憬和不舍。

在写给父母的那部分中,朱剑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偶尔的顶撞和争吵向父母抱歉。但同时,他觉得父母只从“成绩、学校的反馈”来了解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时间也微不足道”。

徐女士又登录了儿子的社交账号,发现朱剑在自杀前将遗书,发给了班主任焦某和女同学吴莉。随后,徐女士又查看了朱剑与吴莉以及其他朋友的聊天记录。

看完这些后,徐女士这才知道了朱剑在学校所受的委屈。终日为生活忙碌的父母最终却是在冰冷的手机上才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遭遇,我们不知道到底该为谁感到可悲。

徐女士和丈夫又从朱剑同学口中听说到,焦某曾经体罚过朱剑。儿子遭遇的种种“不公”让夫妻二人联想到朱剑曾经提到被体罚一事,徐女士当时却认定朱剑调皮,老师只是代为管教。

徐女士和丈夫现在无比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儿子在学校的遭遇,悲愤交加的他们,将迟迟不表态的学校和教师告上了教育局。教育局在调查后发表声明认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剑的死亡是主观行为,经调查教师焦某在处理早恋问题上,没有过激和不正当行为,学校不负有直接责任。

在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当地的信访局组织了一次调解会,教育局和学校表示愿意支付7万元表示慰问。

朱剑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学校,将自己的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双方对此事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不久后,标题为“江苏17岁男高中生跳河自杀”的新闻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网友们在文章下面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评论。

大部分都是指责学校不管不顾,教师没有师德,也有一些评论在为这个家庭的不幸叹息。现在,距离朱剑离开我们已经近2年了,再去追究谁的过错,似乎也只是赔偿和处罚的问题。

对于这个曾经有着无限希望的少年已经无济于事。我不想为学校或是家长中的任何一方洗白,现如今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一些教训和经验。

青少年自杀事件对我们的警示

这就必须提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文章的开头我们也简单介绍了,现如今青少年自杀率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比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青少年所承受的来自学校、家庭、情感方面的压力也是同样沉重的。如今的时代中,我们往往秉持着一种“落后”的思想,那就是:

家长认为孩子是无忧无虑的,在没进入社会前是不应该有烦恼的;学校则认为学生来这里就是来学习知识的,家长会在家里安抚好学生情绪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孩子从三四岁起就被迫成为了学习者,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也是逐渐增加,而随着青少年心理更早地成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试问难道说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就应该更早地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吗?很少有家长去关注孩子愿不愿意学习,相反如果孩子抱怨,他们只会回答:

“如果不学习,将来就没有饭吃”,而学校也仅仅成为了学习的场所,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室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其中负有责任心、想要解开学生心结的教师,还要面临着被批评“多管闲事”的风险,以及难以和家长沟通的困难。

诚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下,学习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会有优胜劣汰的现象出现,但这不能代表着学习就是孩子的一切,从而忽略了对孩子心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这种培养在如今的家庭和学校中都是缺失的、罕见的,从朱剑自杀的这次事件来看,这位少年没有因为留恋家庭、留恋父母而选择珍爱生命。

反而在失去“爱情”、面对学校教师的强压下放弃了生命,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度危险的思想和隐患吗?

在少年的价值观里,似乎已经向我们表明了一点,那就是他没有分清孰轻孰重,他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放弃懵懂的爱情。

这种正常的、普世的价值观念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而言是很难自然形成的,从这就可以断言,家庭以及学校在这方面是失责的,而家庭应当是首要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和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师长交流后,我们一致得出了现阶段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几点误区:首先,嘴上说着愿意换位思考,但仍是处在维护自己权威的角度出发。

面对着和自己相差二三十岁的孩子,家长很难跨过年龄的代沟,比如说游戏、追星乃至恋爱。在发现孩子有一些自己不满意的做法时,家长可以选择用权威的身份去制止,也可以选择以协商者的身份去达成某种协议。

最终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后者的做法至少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在扮演自己的伙伴、协商者。等到遇到抉择、困难、委屈时,一个孩子会更愿意和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商量,还是一个平等、亲密的家长述说呢?很明显是后者。

其次,经常带着滤镜看待孩子。这就导致了出现问题后,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或是包容孩子,而不是就事论事。然而,以事实为导向才是一种正确的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犯错时发现问题,在孩子遭遇不公时及时站在孩子身前,保护孩子。一个不满17岁的少年选择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离开他的家庭和朋友,这样的消息实在让人痛心。

家庭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以此为戒,齐心协力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