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袁得清(陕西)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我们都是在捉迷藏、打宝、打瓦、打猴(陀螺)滚铁环等游戏中度过的。偶尔公社放映队来村放上一场电影,孩子们那真是个高兴,急的等不上天黑,奔走相告,不亦乐乎。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最早的发电机,是靠人力蹬自行车那种机械的磨电机,村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轮流蹬车发电。力气大蹬的快银幕映像就清晰,反之映像就灰暗。也不能用力过猛,电流大了,容易烧胶片。后来,有了汽油发电机,但是经常有故障,放映人的专业技术也有限,有时维修几个小时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晚上电影也就放不成了。人们都很失望地离开。

那个年代,大部分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片,很少有爱情故事片。像《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奇袭白虎团》、《平原游击队》《鸡毛信》《小八路》《小兵张嘎》等等……。

孩子们最爱看的就是这些战斗片。片中的剧情使人有时提心吊胆,有时潸然泪下,有时惨不忍睹。总之,我们都是胜利而告终,令人欣慰。好长时间都是大人小孩,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时候,约上几个伙伴,晚上跑上几里路,到邻村去看电影。夜黑风高,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乡间小道上,其它事全然不顾。遇上发电机故障,维修不好扑一场空。高兴而去,遗憾而归是经常的事。

电影在那个年代,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

每次在放映前,放映员说上一段接底气、脍炙人口的快板,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一些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再加映一段毛主席接见外国元首的记录片和一些新闻片。它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一面窗口。

如今,互联网、融媒体信息化的时代遍布城乡。电影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在那个年代,给我们懵懂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欢乐与憧憬,是人生永恒的回忆。

袁得清,陕西宜川县人,农民,爱好文学。闲暇之余,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须知: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3.投稿被平台发表(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的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作为作者的稿酬,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