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经济形势一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受自然气候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不少农村面临着粮食减产的困境。

面对着这一历史难题,当时有人建议重新分配给农民农田,实行分田单干的制度,以此来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面对“分田单干,承包到户”的建议,毛主席曾一度予以驳斥,表示:“分田单干,只会让农民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让公有制的生产基础动摇。”

但众所周知的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和国宣布进行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传遍了千家万户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对分田单干一事采取坚决否定的态度?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转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证明,究竟哪一种制度才是最适合共和国发展的道路呢?

毛主席为何说: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早在红军时期,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就鞭辟入里地指出:影响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做出了这一精辟的论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的毛主席酷爱读史,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毛主席惊讶地发现:历朝历代,中国的王朝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土地问题而走向崩溃和衰败。

中国封建王朝因土地问题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具体表现为:在王朝末年,往往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大批无地农民由于无法维持生计,成为流民。在大灾之年,无地务农的农民没有口粮,为了活命往往会掀起声势浩大的起义,从而推翻过去的旧王朝,在混乱中寻找新秩序的确立,秦汉之变,元明之变盖莫如此。

曾有历史学家将中国王朝两百到三百年一更替的规律,统称为“历史周期律”,中国如何破除历史周期律,成为了当时毛主席要面临的难题。

中国的土地问题,即便是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被推翻后,仍然未得到根本性上的解决。无论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均是以共和之名,行封建之实。大量的农耕土地被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占据,中国近九成的农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一方面,毛主席对中国农民的悲苦命运深感同情;另一方面,毛主席意识到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正有可能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进步力量。因此,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毛主席就决定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农民的力量结合起来,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毛主席倡导土地革命的具体表现,就是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在拥有土地,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增加农民参军入伍,保卫革命果实的积极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在军事策略上,就是我们后来经常提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事实证明了毛主席土地革命路线的正确性,1949年4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家王朝封建腐朽的反动统治彻底灰飞烟灭,一轮新的红日冉冉升起,从此照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