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有一个小新闻,很快被五一几件大事盖下去了。其实这件事情挺重要,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贝壳调整了佣金比例,买方收费降低,卖方反而提高了。

这个事情被忽视,是因为总佣金没变。不管买方付的多还是卖方付的多,总佣金还是3%。

卖方付的多了,无非是把佣金加入房价,最终还是买方承担。

这样想也不无道理,背后的逻辑却没那么简单。

01

过去交易成本一直是买方承担的多,有些房东不付中介费,全部由买方出,甚至 有些房东税费都不付。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葩现象?

普遍认为过去是卖方市场,房子好卖,房东自然比较强势。

其实中介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者说,房东强势就是因为中介惯的。

即使是卖方市场,房东面对客户时也是客客气气。

房东真正能直起腰杆的,是面对中介。

过去市场比较好,房源比较稀缺,以至于出现了“得房源者得天下”的说法。

中介门店之间的竞争,核心就是抢夺房源,没有一家门店敢得罪房东。

价格谈判时,中介不怕价格谈不拢,而是怕出价太低,房东一气之下撤销委托。

拐着弯的测试房东底价,是中介的核心工作。

面对绿色中介的规模优势,小中介为了抢夺房源,只能跟房东说:我们不收中介费。

渐渐的大家就习惯了。

某些城市原来费用是买方、卖方各自支付1%,绿色中介来了后要提高费用,也是让买方增加到2%。

丝毫不敢惹怒房东。

02

为什么现在要调整了?

因为“得房源者得天下”的逻辑被打破了。

之前都认为只要讨好房东,拿到房源早晚会有成交。

现在很可能一年都卖不掉。

我拼命讨好房东的意义在哪里?

最近有个朋友卖重庆的房子,挂牌后中介都不怎么搭理他,很不习惯。

之前只要挂牌,前几天电话打爆,不断有中介劝降价。

现在挂牌价略高,连个打电话劝降价的中介都没有。

翻一番贝壳网,他们小区挂牌房源超过200套。

出现焦虑,是最好割韭菜的时刻。

现在最焦虑的就是房东。

一些房东为了卖房开始主动出击,做海报也好、跑门店也好,完全没了之前的傲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介又不傻,既然你们着急卖、自己卖不掉,那多付钱呗。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绿色中介推出的“好赞好房”。

大部分二线城市,签署“好赞好房”房东需要额外支付1%佣金,总共支付2%,比如南京、杭州。

苏州目前额外支付0.4%。

上海目前额外收费6800元,涵盖了部分增值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卖不掉可退,总体比其他城市友好一些。

核心也是因为上海楼市相对健康,房东还没那么“卷”。

市场如果持续下行,上海也会跟进外地政策。

目前上海“好赞好房”的意义是,筛选客户,或者说诚意度测试。

愿意接受“好赞好房”的,几乎全部是着急卖的、配合度高的房东。

做过中介的都知道,客户重要,识别客户更重要。

通过“好赞好房”识别“优质房东”后,下一步就知道怎么拿捏你们了。

据说南京贝壳,好赞好房成交占比高达70%。再这样下去,达到90%都有可能。

愿意付2%佣金卖房的,都比较着急了。

这个90%的意义,跟火车乘客都反映买到票了一样。

如果全国楼市进一步变差,“好赞好房”签署比例进一步增加,卖方佣金将全面提高到2%。

都签了“好赞好房”,跟都不签没任何区别。

既然大家都愿意付2%,那就都收啊,成都已经给出了示范。

03

所以“好赞好房”对于行业是没意义的,不会增加二手房的流通性,徒增房东内卷而已。

买房的人还是那么多,卖房的人还是那么多。“好赞好房”无非是左右了客户流向。

如果中介左右不了客户买哪套房子,“好赞好房”无任何意义。

比如我们默认为大家都喜欢最便宜的,最近该区域有10个客户买房,那一定是最便宜的10套房子先卖掉。

那我签“好赞”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好赞好房”有价值,真正的能帮房东快速卖房,那一定是让原来买A房源的客户,去买B房源。

B房源并非是最便宜的10套之一,只是因为签了“好赞好房”。

问题的关键是,客户真正的适合哪套房?

所以好赞好房的本质,是中介的流量变现,是拿手头客户谋取高额利润的工具。

我是否给你推荐这套房子,不仅要看性价比高不高,更要看是不是“好赞好房”。

如果你买了好赞好房,公司收佣更高,从区域经理、门店经理、主管到业务员,大家都赚更多钱。

房东快速卖掉房子、中介赚更多钱,成本却由买家承担:买到适合房子的概率降低。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中介左右不了客户决策,如果真的这样,好赞好房就失去了价值。

不管是增加曝光、修改展示排序、美化等等目的都是为了改变客户决策。

这也应了那句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好赞好房”看似房东在增加成本,实际受损失的却是购房者。

上海楼市涨幅排行榜

上海楼市买房白皮书

上海学q房资料、规划资料

扫码领取,独家制作

04

当然这个局也不是无解。

“好赞好房”的作用是左右客户决策,应对方案就只有不被中介左右。

如果吃不准他们话里的真真假假,只能统统不要信。

自己多做一些功课,多整理一些信息,尽可能的收集所有房源,尽量降低自己当“赚钱工具”的概率。

当然这个工作比较难,不用说复杂的二手房市场,新房市场有些客户都搞不明白。

都知道现在有些新房有分销,给中介一大笔钱,让中介帮忙卖房。

闵行南部一个湖景房,中介卖一套,开发商给到50万以上费用。

市面上有两个楼盘,一个性价比高,开发商不给中介费用;一个性价比低,开发商给50万。

你说中介会给你推荐哪一套?

总有人抬杠说,房子是自己买的,不合适客户是不会订房的。

如果客户都那么理性,开发商还会花这50万佣金?我给不给钱,要买我的客户都会买,我还会花钱?

实际上,一个区域70%的楼盘开了分销,另外30%会直接没客户了(具体参考郑州)。

中介对购房决策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只要有分销存在,只要房东中介费给的不一样多,这个行业永远不会存在客户立场。

本质问题还是出在双边代理,中介同时代理买方和卖方,买方卖方立场又是对立的。

所以双边代理之下,一定是一方是委托人,一方是赚钱的工具人。

现在看似磨刀霍霍向房东,其实反而是拿房东当成了委托人,客户成了赚钱工具。

当然以上只是论述大概趋势,不同城市的现状不太一样。

05

“好赞好房”的作用是左右客户决策,应对方案就只有不被中介左右。

意味着我们必须提高专业程度。

其实房产交易本来就是相当专业的事情,过去房价普涨掩盖了这个事实。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卖方代理机构出现,也是因为市场变冷,卖房难度加大。

过去挂出来就有人抢的市场,反而是不正常的。

几百万的标的,怎么可能一抢而空?不卖个几个月都对不起大宗交易的定义。

如果你认真研究就会发现,卖方代理机构的操盘,几乎100%复制了开发商的销售思路。

房地产起起伏伏,开发商积累了大量成型的卖房方法,年薪百万的营销总不是白请的。

这些方法,房东拿过来可以直接用。

买方层面,我们也可以在开发商身上借鉴很多,比如开发商的拿地思路。

开发商拿地时,核心诉求、研判方法、信息收集,跟我们普通人买房几乎一致。

我们买错房亏钱,开发商买错地更亏钱。

巧合的是,环线核心团队几乎全部来自top级开发商,尤其是负责拿地的部门。

这个大趋势,以及环线的这个优势,是促使环二创业的本质动力。

相信专业服务的价值,在房产交易市场会不断的得到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点击了解环线咨询服务模式

预约文章作者进行一对一深度分析

请添加下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