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作为株洲人,

我很期待下一次团建

一场马拉松,绝不止奔跑那么简单。

背后,是一座座城市间软硬实力的比拼。

5月4日,株洲马拉松跑起来了。

这一届马拉松,湖南株洲赢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衡量一个赛事,有三个层次:败了、赢了、赢麻了。

对于株洲来说,又是哪一个层次?

数字里有密码:15000、3000、12和1。

01 N个15000人夺冠

1.5万人在早7点开跑,对于株洲意味着什么?

按照官方报道的说法,海内外1.5名跑者参赛,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的188个城市,并吸引了来自英国、波兰、加拿大等8个国家(地区)的选手报名。

作为株洲举办的首个全马赛事,看上去跑者并不算太多,但对于株洲来说,就是一场挑战。

或者说,一场全城总动员,从交通、旅游、赛事安排乃至各种安全防护上,都需要过精过细乃至用力过猛、防患于未然。

有多少人完赛,目前没看到最终数据,但可以肯定,1.5万跑者都跑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敢于奔跑在赛道上,本身就需要勇气,不需要梁静茹赋予。

但更多的人也赢了,敢于让1.5万人同时起跑,对于城区人口也就刚刚百万的株洲来说,更需要勇气。

背后,有多少个1.5万人在默默付出,通宵不眠,只为一个上午的奔跑,根本无法计算。

平稳地让比赛开启并完结,所有跑者都开心奔跑,就是赢了。

天公也作美,基本上只是细雨纷纷,或许也是一种天道酬勤。

这样就足够了吗?

远远不够,株洲这次马拉松,只是城市品牌出圈迈出的又一大步,而已。

02 N个3000人的勇气

赛前,很多人都在质疑,如此纷繁众多的马拉松赛事之下,株洲为何拾人牙慧?

书乐想说,亮肌肉,只是株洲办赛的起手式。

官方报道中有个有意思的描述:其中,80后是此次“株马”跑者的主力军,占参赛总人数的34%;产业工人参赛人数最多,超过3000人。

80后跑者,只是开胃菜,3000名产业工人才是关键词。

株洲是一座什么城?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株洲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是昔日的老工业城市,也是今日的制造名城。

这里最多的就是产业工人。

株洲人很喜欢提一句话:株洲的土特产是大国重器。

书乐觉得还可以加一句:株洲的土特产还有大国工匠。

这座城产业工人汇聚,作为一个厂矿子弟,书乐从小耳濡目染就是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

昔日的老工业城市,多少在大江大河中成为过去。

株洲凭什么闯过险滩激流,变身制造名城,不正是建市7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用创造340多项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工匠精神,来劈波斩棘,最终挺立潮头嘛!

这一次马拉松,为何能稳赢,也就在于此!

用工匠精神办个赛事,出不出彩不好说,绝不出错则是株洲人工匠基因下的使命必达。

3000名产业工人参赛,有多少株洲人,没看到统计,但背后所能看到一座城市的底色和魅力,则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比赛背后,让株洲这个硬核的钢铁直男,在速度与激情中,诠释着百炼钢作绕指柔的工业浪漫。

一座城,能跑出咱们工人有力量,本身在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这个时间点上,就赢了。

这就是株洲的肌肉,也成就了一场不一样的马拉松。

说到此,感谢下主办者,采纳了书乐的小飞机陪跑和大国重器赛道建议哦。

03 N个12岁的前途

这场比赛中,最出圈的跑者是谁?

有扮演济公的,有唐僧师徒,也有西装男奔波儿灞,这些书乐在此前的文章里都有预测,果不其然,都来了。

还有一个推着轮椅在赛道上飞驰人生的退伍军人,当他对着镜头敬礼之时,书乐的眼睛有点要下雨的感觉。

他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我不知道,但真的很想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来自特步的协助视障跑团也分外吸睛,这些来自特跑族的跑者一路陪伴,一方面保护选手一方面提醒其他跑者避让,甘做绿叶。

可以说正是国产品牌和地方各单位包括志愿者对马拉松赛事和各类跑者的关注,才实现了今天马拉松全民参与的盛况。

但真正让书乐感觉印象深刻的则是欢乐跑上诸多小孩哥、小孩姐们,他们在风雨中坚持完赛。

最终欢乐跑冠军是来自株洲醴陵的12岁男孩郭宸贤,无处不在述说着这个城市的年轻,这座城里青少年的勇气与力量。

这或许是比更多文字描述更为有力的株洲软实力缩影。

著名体育评论员韩乔生在赛后点评时就说:株洲是座年轻有活力的城市。

愚以为,梁启超那段“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用在此处,实至名归。

04 N个第1次的羁绊

马拉松在株洲,是第一次。

这两年,在株洲有过很多第一次,尽管没有株洲历史上“340多项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那么夺目,却是株洲敢于求新求变的少年志。

厂BA、北斗峰会、轨博会和这次的马拉松,和过去的展会不同,更注重开门办展,让全体市民都成为策展人、展中人和观展人。

如此之多的第一次,一步步地打造,正在赋予株洲人新的气质:与这座城更深的羁绊。

这种气质赋予,同样也源于株洲这座工业城市自身的气质。

在此次马拉松赛事花絮新闻中,就有一则株洲厂矿子弟坐着高铁回故乡参赛。

这就是羁绊,只是过去是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和厂矿子弟和工厂之间的情怀。

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第一次,甭管成功或失败,都在让这种情怀逐步从株洲的一个个厂矿,扩展到这个城和城里人之间的羁绊。

羁绊越深,情感越沉,越不会离去,更会用心去为这个城用力。

这样的活动,也在让新来株洲的人,更快地融入这座城,留下来、扎下根。

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座移民城市,昔日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留下产业工人、孵化大国工匠、成就千亿产业集群。

毕竟,这座城里的许多人,原籍都不是株洲……

为什么要花钱办马拉松?

跳过文旅消费的通常意义外,对于这座城而言,或许更大的价值恰恰在于此。

只不过,小小的工会活动变成了大型城市团建,花的多吗?

不对,正相反,株洲赢麻了。

外地人参与或看到株洲团建,或许会被这个城的独特魅力吸引,这叫高附加值,有就赢上加赢。

作为株洲人,我很期待下一次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