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医院申请设备并不难,但要取得当地患者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撰文丨王晓

在很多医院间的共建项目中,大医院都会以专家下沉的形式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帮扶。不过,多数专家的留驻时间一般只有一到两年,人一走,技术能力跟着走。

吴东方本人也没想到,自己一待就是十年。

吴东方是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医师。2014年,北京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签署了长期合作共建协议。作为首批派遣医生,吴东方在2015年初正式来到河北燕达医院。

当时河北燕达医院的消化内科只有三个人,都是2012年后毕业的年轻医生,人员、设备、技术基础都十分薄弱。“甚至都算不上一个学科”,吴东方回忆道。

河北燕达医院创立于2010年,地处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燕达国际健康城,伴随北京人员的向外疏解和燕郊近些年的发展,三河市人口数量已经在十年间增长了30万,跃升为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县级市,却仍然缺乏大型医院。

“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北漂和他们的亲人,虽然燕达医院离北京市区并不算远,但患者想要在北京三甲医院做消化内镜检查,预约需要的时间很长,我当时想的是先将消化内科的基础业务做起来,给周边就医的百姓提供一些方便。”吴东方说道。

得到朝阳医院的技术支持和燕达医院给予的充分自主权后,从仪器、配件采购开始,燕达医院的消化内科在吴东方的带领下,逐渐完成了从0到1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访者供图

设备到位后,检查范围也同步扩大,从只能做一般性检查到超声内镜这样的微创新技术。手术方面,医院陆续开展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等。基层医院一般无法应对的消化道出血,也在燕达医院的急诊科开展起来。

吴东方表示,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在民营医院申请设备并不难,但要取得当地患者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养老服务是燕达国际健康城的核心服务内容,医院周边住着很多85岁以上的老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较为常见,一旦出现急性胆管炎或发现消化道肿瘤,第一反应仍是托各种关系去找北京大三甲的医生。

图/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但受到医保报销政策、住院天数等限制,燕郊的患者想在北京住院仍有一些不便。在来到燕达医院之前,吴东方已经在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做了20年医生,许多同行都很认可吴东方的技术,会主动将这些患者“劝回来”。

京冀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免备案)的政策推进也给河北燕达医院带来了发展机遇。2017年5月,国家人社部发文,河北燕达医院成为基本医保跨省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

很多住在燕郊的居民持有的是北京医保,原来在燕达医院就医需要自费,现在也可以用医保报销。但与此同时,住在燕郊的居民也可以免备案去北京看病。

“基于这个政策,老百姓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就医地点。但如果我们学科服务能力不是很强的话,患者就会流失掉。”医疗安全也是吴东方格外关注的重点。“患者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天然比较高,但在私立医院,即使病人只是出现了一点并发症,就会觉得是你(医生)技术的问题。”

因此,吴东方要求科室医生严格执行医院的18项核心制度,尽量避免医疗事故。所有的复杂病例,他都会亲自查看。而在医疗质量方面,虽然国家对民营医院没有出台专项考核方案,但吴东方还是鼓励科室以国考指标对标公立医院,寻找自身差距。

“比起北京的头部医院,民营医院想吸引患者更需要靠口碑的力量。”吴东方说道。

新冠疫情则是医院发展的另一个契机。当时的防控政策下,患者去北京就诊比较麻烦,于是来到燕达医院,发现很多技术和手术在这里也可以开展。

“许多病人知道后,会将他们的父母亲戚也介绍过来,感受到治疗效果和北京大医院没什么差别,化验、影像基本是当天做、当天出结果,还省去了多次预约、排队的麻烦,再遇到同类疾病,基本上都会专门到我们这里来看。”吴东方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访者供图

口碑效应叠加医院服务的便利性,燕达医院消化内科的就医患者逐渐增多。目前,医院消化内镜检查量一年大概能达到12000人次,是最初的12倍,高级别手术也越来越多,每年消化内科大概能完成100例四级手术,占科室总手术量比例超10%。

但吴东方直言,比起北京头部的三甲医院,河北燕达医院的平台仍然比较小,一些较为疑难或罕见的病例,医院基于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可能无法解决。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将他们推荐到相应的技术过硬的医院。

目前的河北燕达医院,消化内科有42张床位,按照吴东方的规划,如果医护人手充足的话,床位还可以再扩增50%甚至1倍。

这也直指燕达医院以及所有民营医院发展中的最大困境——人才问题。

顶尖公立医院大多拥有悠久的建院历史和坚实的学科基础,每年都能吸引到大量的优秀院校毕业的医学生,科室负责人无需思虑人才储备的问题。

但民营医疗机构则不同。医院普遍较为“年轻”,缺乏行业积淀,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对于年轻医生来说,没有清晰的职业晋升途径和足够丰富的外部交流机会,更是缺乏吸引力。虽然河北燕达医院已经在2018年晋升“三甲”,但和北京的公立三甲医院相比,医务人员的教育、从业背景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私立医院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培养。”吴东方说道。

虽然消化内科目前的患者量比起十年前有了显著提升,但比起他最初的设想,科室目前的发展速度和现状还是差了一些。“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如果能解决人的问题,别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也是基于这个缘由,吴东方仍然坚持留在河北燕达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一方面注重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二是传授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术,让医生能从普通检查逐渐进阶到拥有治疗复杂病例的能力。“优秀的人才,既要有高水平的技术,还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拥有这样的团队,学科才能长久发展。”

吴东方坦言,目前,摆在他眼前的困难还很多,科室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