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想要打造完整的工业体系,光是“人不够”这一项,就能直接把它打入“冷宫”。瞅瞅咱中国的数据:
电力系统“打工人”超过300万,钢铁行业“搬砖工”166万,铁路“守护者”205万,公路运输“奔跑者”将近400万,汽车产业“螺丝钉”540万,互联网行业“码农”1600万,家电行业“工匠”920万(其中家电服务人员就有350万)……这只是冰山一角,相关上下游产业和配套服务人员,那人数多到“吓skr人”!
除了印度这个“人口大户”,世界上就美国的总人口(3.3亿)能与之一战。人家工作适龄人口1.6亿基本都上岗了(还不算上千万非法移民,基本都是劳动力),但即便如此,美国也有很多工业领域根本玩不转,不是不想搞,而是真心没那么多“壮丁”填满生产线!
时代在进步,工业化发展如同脱缰野马,领域越来越广,分工越来越细,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所需“打工人”自然越来越多。
19世纪,3000万人口就能撑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1850年英国本土人口2739万),估计真正干工业的也就几百万。
到了20世纪上半叶,8000万人口也绰绰有余(二战前英法德总人口分别为4799万,4190万,6929万)。但到了下半叶,汽车、飞机、家电崛起,没个上亿人口做“底座”,想都别想!
现在,没有10亿级别的人口基数,你都不好意思说能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这些人还必须是符合工业化要求的“合格工人”。
美国单挑不行,得拉上加拿大、墨西哥搞个北美自贸区。法国、德国单干也不行,得联手搞个欧盟。未来要是又有新产业爆发,就算中国有14亿总人口(2022年就业人数为7.4亿),也可能面临适龄工作人口不够的问题,到时候估计得整个“东亚共荣”、“亚洲共荣”啥的。
至于印度,人口基数是够了,但符合工业化要求的人口还是捉襟见肘,起码得初中毕业吧。至于小国,就别想太多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他们来说,那就是“星辰大海”。小国: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臣妾做不到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