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在指导教师、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他们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近日,该团队被表彰为“江苏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在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团队负责人、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文超正在和团队成员们讨论着。这支朝气蓬勃的团队,由学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火药装药技术研究所和含能材料专业的青年教师及部分在读研究生组成,共49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5%,大家的衣服上都印着四个字“超能战队”。

张文超说:“第一个是我们从事着含能材料领域,有一个‘能’,高能是我们做含能材料永恒的追求。这也是体现我们团队的理念和追求,做出国外没有的成果。目前,无论是原创性,还是产学研用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为国防提升做出我们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炸药属于国际封锁的核心技术,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近年来,团队面对国际军械领域共同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攻坚克难,研制的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火炮射程和射速,已全面超越世界同类武器。并在国际首次合成N5-(N5阴离子)高能化合物,相关成果在《科学》《自然》杂志上发表,向全氮超高能化合物迈进了一大步。在军民融合方面,团队起草了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采纳的爆炸品国际安全标准,并承担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活动烟花展演保障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有难题,我们不能做旁观者”“专业无所谓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芒四射”“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王泽山院士的理念激励着团队成员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张文超看来,团队取得的一项项成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王院士一直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非常钦佩的大先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他凡事都亲力亲为,马上90岁高龄,还坚持在科研一线。去年的某一天,他工作到凌晨3点多,我知道了以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推导一个公式,忘记了时间’。可能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他身上对科研的专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也问过他为什么能够成功,他说了几点,第一个是基础要好,第二是对科研多少年如一日的专注,还有他始终站在国家的角度去看待发展,就像他说的‘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张文超说。

在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浸润下,一代代新生力量正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因为祖国的需要,他们一直坚守着。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周杰说,从本科时候对火炸药专业耳濡目染,更加坚定自己的坚持。谈到“变与不变”,他说,变的是技术革新,不变的是军工人持之以恒,能啃硬骨头的精神。“我们火炸药有时候需要测试环境适应性,冬天我们要去最北边的地方做实验,夏天,我们需要去最南边的地方做实验,就是为了测试在高温和低温下的性能。冬天在靶场做实验,往往做完实验,盒饭都冻得冰冷。还有我们测试地点都是在深山老林,有时候也需要我们支锅做饭。因为国家的需求,更加坚定我们要做自己的火炸药技术。这需要我们所有科研攻关的人,首先要有坐冷板凳的思想,因为这个周期可能长达十年,甚至更久。”周杰说。

南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韩沛宸毕业于吉林一中,这里也是王泽山院士的母校。他说,能够追随王院士的步伐到了南理工,并加入这个团队,这让他很自豪,“我们一起在戈壁滩上或是茂林之中获取一些实验数据,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持着我们做科研,支持着我们一路走下去。未来我们会继承发扬这种精神,把自己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祖国建设之中。”

南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李雯佳本科毕业保研进入团队,她说,作为女生也可以为祖国国防事业而奋斗。“爸爸妈妈也很自豪,觉得我们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非常开心。对我来说,责任就是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能够用无我利他的信念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样的力量感也会支持我突破很多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青春捍卫战争“主粮”安全,全力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多年来,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甘愿埋头奉献,为国铸剑。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文超说:“从国家角度说,我们是为国分忧,这么多年,也是沉浸当中,乐此不疲。当你的成果能够运用,那种自豪感真的是无以言表的,我和我儿子也说过,我的一些东西用上去了,被国家用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这代人要做什么?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我们必须扛起肩上的责任,去做国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