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催收巨头”湖南永雄公司宣布全面转型,放弃催收工作,转而投身培训行业。

永雄集团之所以转型,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催收业务实在做不下去了。

2023年5月,永雄集团的多家分公司被查封,179名员工被带走,紧接着公司发布了告员工书,宣布停业。

11月份,市面上传出永雄将复工的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毕竟关于永雄集团暴力催收的争议一直不断,虽然该公司一直认为自己的业务是合法合规的,但很多网民还是对它复工一事担忧不已。

“催收巨头”居然不再亲自出手,而是广收门徒,教给别人如何催收欠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雄集团从成立到现在不过10年时间,虽不算太长,但创始人谭曼却是催收行业的资深人士。

2002年,谭曼从湘潭大学毕业,并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了某家律师事务所负责诉讼催收业务。

两年后,他跳槽到另一家律师事务所,负责管理该律所的金融业务部,虽然不是直接的催收工作,但也和财产、资金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谭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为车贷清收提供法律服务。紧接着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律所,因为此前积累了丰富的催收经验,所以律所业务不断,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湖南省内首屈一指的企业,占据了80%的个贷催收业务。

2013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借贷人数与日俱增,因为缺少正规的贷后管理流程,所以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均出现了很多不良资产。

谭曼趁机成立了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将之前律所通过诉讼手段进行的催收业务,转变为通过催收公司进行的非诉讼催收业务。

永雄集团在几年时间里滚雪球般的发展壮大,成为催收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公司。

最巅峰时期,永雄在全国各地有40多家分公司,仅长沙一个城市就有4个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里的工作场景让人目瞪口呆,一层楼坐满了上千名催收员,每天都在打电话,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为什么永雄能发展这么快?

因为永雄集团热衷于接催收行业的“癌症业务”。

这类业务就是指长账龄资产,借贷人无能力或者不想还款,导致这类资产处于长期逾期状态。催收这类资产,就要面对久欠不还,经验丰富的“老赖”,一般催收公司不愿意接手。

不过,这类资产虽然不容易催收,但是只要能催回,所得的回报也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永雄一线催收员的提成能超过10%,在行业内也是头部水平。而集团内总监级员工配了车,总裁级员工分了房,就算是普通员工,只要肯努力,一年赚几十万不成问题,足够在长沙市内买房子和车子。

永雄集团实行军事化管理,采取“三三制”组织构架,3组为1部,3部为1业务集团,四五十个业务集团又组成了1个作业中心。

每个业务中心配备2名总经理,一名负责业务,另一名负责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因为骂人骂多了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律师出身的谭曼对风控、业务合规的要求十分严格,专门成立律所处理法律问题。

同时在员工入职所签合同里明确规定了“九大禁令”,禁止催收人员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暴力催收等,“合法合规”催收更是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此外,公司会定期进行合格培训,告诉员工不能使用哪些催收话术,一旦冒然使用,将会有哪些处罚措施。

集团总部特意设立一个监察部,定期抽检催收员的录音和手机,一旦发现违规催收,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开除或报警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看起来,永雄集团重视合法合规催收,但实际工作中却又是另一种情况。

某前催收员称,永雄一面强调不能违规催收,一面安排优秀员工分享经验,分享的经验却是如何电话骚扰欠款人的同事、亲戚,甚至是欠款人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家长。

当然,永雄集团的催收员们还有比这更恶劣的催收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11月9日,永雄的员工陈某为逼迫公交车司机沈某还钱,恶意报假警。

在电话中谎称自己是公交司机沈某,因为孩子死了,老婆离婚了,自己也不想活了,所以打算引爆驾驶的公交车,报复社会。

警方接到电话后,马上进行交通管制,并通知公交集团停运公交车37班次。

最后证明报警内容为假,不过是虚惊一场。

但此事的影响极恶劣,公交停运导致大量乘客出行不便,给公交公司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陈某因此被逮捕,进监狱服刑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先生曾用某信用卡借款,后来因发生意外情况未能按期还清。

2022年7月,李先生的电子邮箱收到一张法院传票,传票上盖着法院公章,由深圳市某法院的法官发送;不久之后,李先生又收到了另一家法院的传票。

李先生夫妻分别与两家法院沟通之后,都说没有传票上的案件。

至此,李先生才知道自己收到假传票,于是便向有关部门举报了此事,经查假传票是永雄集团催收员发的。

后来永雄催收员给李先生打电话,对此事表达歉意,并说愿意替李先生还款,李先生果断拒绝,自己还清全部欠款后,将永雄集团和该银行告上法庭。

在黑猫平台上,关于永雄集团的违规催收投诉有153条,几乎都涉及暴力催收、爆个人通讯录骚扰家人,发假法院传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雄集团前员工吉青(化名)接受采访时,曝光了永雄集团的催收流程。

催收员们基本都是远程工作,公司每月会发给员工一批新客户,这些人大都有网贷逾期,少则几千多,多则几万元。

拿到催收任务后,催收员需要花1000到1500向公司购买欠款人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通讯录、户籍、社保、工作地址、电话等。

之后,催收员以网贷平台员工的身份给欠款人打电话,催他们还款,还谎称会调查欠款人的经济条件,如果有钱但是不还,将会曝光其老赖行为。

当然,这种简单的手段对长期不还钱的欠款人是不管用的,接下来催收员会进一步“上手段”。

因为有了欠款人的各种联系方式,催收员会疯狂骚扰欠款人的亲戚、同事,宣扬欠款人欠钱不还的行为;

晚上又会使用某境外电话软件轰炸欠款人父母的电话,逼迫父母联系欠款人还钱或替欠款人还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极端一点的手段就是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给欠款人打电话,声称再不还钱,就上门将其抓走,蹲监狱。

如果欠款人是开店的,催收员就会在其店铺周边的蛋糕店不停订蛋糕,并且要当面付款,几次之后欠款人必然会与送货员产生冲突,这样就达到扰乱店铺秩序,无法经营的目的,就能逼迫欠款人还钱。

还有联系保洁阿姨上门做家政;在网上下单找锁匠,让锁匠去给欠款人的住处开锁;以邻居身份报警,称欠款人想要自杀,请求警方上门查看,之后再以此恐吓欠款人还款。

种种催收手段不胜枚举,就是为了让欠款人崩溃,然后还钱。

其实,大部分欠款人都是有正当工作的人,借钱都是瞒着家人和同事,这些手段不用全部用完,就能逼迫他们还钱,成功率超过80%,当然其中不乏有被这种催收行为弄的妻离子散的欠款人。

而对于催收员们层出不穷的催收手段,永雄公司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出事就没关系,一旦出了事就让催收员们背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众对永雄集团的催收手段一直存在质疑,永雄集团也清楚这点,所以很害怕公众的投诉会对公司经营和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但永雄集团却没想过放弃催收业务,因为催收实在太赚钱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永雄2016年到2019年的应收账款从4.36亿元到7.58亿元,净利润从0.32亿元到1.24亿元,可谓是财源滚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税收方面,永雄集团居然十分守法,连续好几年贡献的税收都突破2亿元,一度被评为当地优秀纳税企业,创始人谭曼也被评为优秀企业家。

巅峰时期,永雄的员工人数超过1.7万,为至少7家商业银行提供催收服务。

每年永雄能为各类金融机构催回债务几十亿,更定下豪言2023年营收突破10亿元,还要培养至少50家优秀的催收企业。

带着这样“辉煌”成绩,“催收巨头”永雄集团5次寻求上市。

2015年想上市国内新三板,2016年想上市创业板,2017年想上市纽交所,2022年想再次上市创业板,2022年想突破主板上市,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据说,之所以终止上市,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1亿美元的募集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4月,安徽警方跨省行动,抓走永雄4家分公司的员工179人,并对这些人采取各种强制措施,最严重的3人被依法批捕。

此事在催收行业的影响之大,不亚于发生了一场10级大地震。

5月25日,永雄集团发《告全体员工书》,宣布从当日开始停业,并且还在公告中哭诉委屈,声称经过此事后,员工大量流失,还有不到2000人,公司的资金也被冻结,导致公司的经营无法维持下去。

公司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停业,不是因为心虚、胆怯,而是为了不让一线员工遭遇无妄之灾。

永雄集团一面哭诉公司绝对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某些员工的违法行为只是个人问题,与公司无关,一面向当地政府喊话,要求成立工作组进驻公司,帮助公司应对可能爆发的网络舆论以及员工善后问题,还质疑安徽警方跨省行动的合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永雄集团要求当地政府的三个要求,公司员工都跑去留言支持,但政府部门却并未理会。

那么,永雄真的停业了吗?

为求证事情的真实性,记者曾实地探访永雄集团某分部的办公大楼,该大楼仅有一层亮灯,进出人员也十分稀少,值班保安也早已紧锁正门大门。

虽然办公楼无人员进出,但客服电话却能拨通,只不过对于停业问题一律不回答,只要求关注公司的公告。

本以为停业会一直进行下去,没想到仅仅几个月,网上就传出永雄复工的消息。

11月9日,网上流传一份永雄集团复工复产的通知文件,该文件是发给公司某员工的,要求他11月15日按时到公司上班,正常打卡考勤,文件最后盖有永雄集团公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复工通知的不只这一名员工,大批永雄员工都接到电话或短信通知,要求复工,按时到岗。

对于永雄集团的复工,不少网友表示担忧,认为这种暴力催收的公司怎么让它再开起来,祸害他人,应该严格进行监管。

虽然未能彻底打击到永雄集团,但对它的业务影响依然巨大。

今年4月17日,永雄集团再发公告,宣布将进行全面战略转型,放弃催收业务,全力帮助催收行业阳光、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雄集团还将为其他催收企业提供一系列培训活动,誓要将自己打造为催收行业的“黄埔军校”。

不知永雄的这步棋能否走下去,能否让催收企业远离暴力催收?

参考资料:

1."催收巨头"疑复工:曾一层楼坐上千催收员 打电话怒吼 —《网易新闻》

2.“催收巨头”永雄集团:有人因被其催债丢掉工作,前员工称对公司被查不意外 —《北晚在线》

3.被称“催收巨头”的湖南永雄集团传出复工,多名员工涉恶性案例 - 《澎湃新闻》

4.“催收巨头”永雄集团宣布停业!曾多次被投诉暴力催收,8年间5次上市未果 - 《济南时报》

5.179名员工被警方带走!催收巨头永雄集团宣布全体停业,曾赴纽交所上市未果 - 《界面新闻》

6.“催收巨头”湖南永雄下属公司复工,员工:现在到手工资不足千元 - 《海报新闻》

7.「调查」“催收巨头”永雄停业:山雨欲来风满楼 - 《界面新闻》

作者:梁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