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根据上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3个方面措施”,我们遴选以下关键词组织系列新质生产力书单,供您参考(已推出书单可以点击关键词进入浏览):

  • 创新药、生物制造、生命科学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

  •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

  • 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今天推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新质生产力书单,推介创新药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相关著作18种。

1

药物发现方法学——研究范式的演化

药物发现方法学是药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药学分支学科,是现代药物创新必备的工具学科。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QSAR的历史沿革、信息技术的变迁、药物(包括传统药物)发现方法和设计方法的各个发展阶段、药物治疗理念的几次跃迁的角度,由浅入深地介绍药物发现方法学的内容、方法和应用,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与设计的底层逻辑和最新进展。作者是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既是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与设计(AIDD)的程序员和架构师,又是经验丰富的创新药物的设计者及药物筛选与机理研究实验室的实验者。因此,总能把读者带回到药物发现者的视野,使其关注药物发现的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2

创新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

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共13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进展、药物代谢和药动学基本理论及药品审评指导原则的要求,然后叙述了相关的体外试验、动物体内试验和临床试验内容,进一步具体介绍了代谢产物鉴定、生物样品定量分析和放射性药物代谢研究技术,最后4章展示了作者团队针对20余种创新药物的研究实例。

3

中国再生生物医学2035发展战略

再生生物医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前沿与制高点,是未来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中国再生生物医学2035发展战略》着眼于重大科技变革中的再生生物医学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扼要介绍了再生生物医学在促进科技创新、人民健康、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以多元和动态的视角梳理了再生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态势,深刻剖析了影响学科和领域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机遇性因素。结合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创新基础,提出领域发展建议。本书由活跃在科研和管理一线的再生生物医学专家,结合工作实际及思考编写,希望能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变革和健康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思路。

4

中国分子细胞科学与技术2035发展战略

分子细胞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探索的生命本质,为生命的改造提供更加优化的技术策略,为破解生命科学各学科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支撑。《中国分子细胞科学与技术2035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重大科学问题,系统梳理了分子细胞科学与技术的科学意义、战略价值与发展规律和发展现状,并从9个方面研究了其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和重要发展方向,包括:基因组的结构与演化,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与设计,生物分子模块的组装与功能性机器,亚细胞结构的形成与相互作用,细胞类型的区分与确定,细胞命运的决定及其可塑性,细胞间通信及细胞与微环境的互作与功能,分子生物网络与“数字化”细胞,细胞的人工改造。同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5

2023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本书总结了2022年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生命组学与细胞图谱、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干细胞、新兴前沿与交叉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方面取得的年度进展、重大成果,分析了我国生物产业的市场表现和发展态势。本书分为总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产业、投融资、文献专利6个章节,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和充实的内容,全面展示了当前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基本情况与重要进展。

6

进化生物医学

本书致力于将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结合,用进化生物学的概念、理论、方法解析疾病发生机制,推断基因型 .表型因果关联,发现创新药物,实现健康保障。在简要介绍生命起源和进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本书分别从病理机制的进化解析、传染病病原进化追溯、耐药性机制与进化抑制剂的发现、进化启发的药物靶标与生物标志物鉴别、天然药物研究的进化启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进化生物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7

干细胞治疗与干细胞制剂

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细胞治疗技术,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干细胞制剂研发是干细胞治疗的最终一环,在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其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预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书立足于干细胞治疗,致力于编写一本干细胞制剂及其治疗应用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干细胞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为主体,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干细胞制剂两条主线。通过综合吸收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并结合干细胞相关临床试验,为广大干细胞领域学者提供参考。本书分为六篇章,分别从干细胞治疗与干细胞制剂概述、干细胞治疗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干细胞制剂技术及应用、干细胞制剂的优化和改良、干细胞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干细胞治疗及其制剂的相关政策法规汇总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干细胞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向及干细胞制剂的类型和改良方向,同时对干细胞的工业化生产也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相关法规进行了汇总以方便读者全面深入理解干细胞制剂及其治疗应用。

8

组织内源性修复与再生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篇,针对组织内源性修复与再生的核心理论、临床实践难题和关键工程技术进行分析讨论。上篇总论对组织再生及再生障碍过程中内源性干细胞的多维调控机制、内源性修复材料的生物制造和临床转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介绍。下篇各论以骨、椎间盘、软骨、脊髓、血管、角膜、皮肤创面等组织器官为例,深入探讨了针对内源性再生调控网络中的关键靶点,综合应用生物、物理、化学、材料学等手段,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再生潜能,有序调控再生微环境,逆转再生修复障碍,促进损伤组织器官原位再生修复、结构功能重建的新策略与新方案。

9

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第2版)

本书包括肿瘤免疫基础知识与技术和肿瘤个体化与靶向治疗新策略两篇。第一篇囊括了肿瘤抗原、肿瘤免疫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反应评价指标、各种免疫靶向技术及实验模型等。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合成生物学的内容。第二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或刚刚获批临床应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以及临床应用领域的新发现。此外,第2版增加了原位疫苗、新抗原肽疫苗、新抗原mRNA疫苗、光动力免疫治疗、肿瘤靶向核素诊疗技术、抗体偶联药物等新技术及恶性胸腔积液的新疗法。本书基于肿瘤免疫基础知识和新认识,对个体化和靶向技术为特色的免疫治疗新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阐述,并紧跟抗肿瘤转化医学及Ⅰ期临床肿瘤医学领域新方向介绍了免疫治疗新技术与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联合应用。

10

颅颈交界畸形与颅底凹陷症:理论与实践

本书共分17章,对颅颈交界区的胚胎发育学、临床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及寰枢椎脱位和寰枕关节脱位的基本理论,颅底凹陷症的病理基础、临床分型和常用手术方法及创新手术方法和创新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重点针对颅底凹陷症经口咽前路软组织松解和骨性松解、下拉复位钢板固定技术进行了阐述。本书还对经鼻内镜手术在颅底凹陷症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有病例分析,同时对数字骨科与手术导航,手术机器人技术在颅颈交界外科中的初步应用等前沿技术进行了介绍。

11

中医脑理论创新与退行性脑病共性证候要素研究

本书对中医脑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进轨迹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中医“脑主元神论”的理论基础。围绕脑的生理、病理状态和临床实践,提出建立以脑神五脏为中心的中医藏象学说新体系的构想。中医藏象学说新体系的建立,具有认识方法论、理论建构和指导实践等多方面重要意义。在长期科研与临床工作中,选择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为研究对象,结合“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的证候特征,从文献梳理、模式推导、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脑病的证候变化规律、同病异证内在生物学机制、异病同证内在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论述了中医藏象学说新体系指导下的中医脑病证候要素研究成果,并对退行性脑病共性证候要素机制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12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基于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食品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制造及综合利用亟待加强的问题,梳理粮食、油脂、畜产品、果蔬等传统食品产业的现状,分析食品产业问题并剖析深层次原因,调研并整理国际上先进的食品产业体系和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传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创新驱动转型的传统食品产业新业态;并基于此提出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功能基料、特医食品等营养健康新产品,创新微生物酶工程等生物制造、绿色制造新技术,突破国外壁垒,最终为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咨询意见,以推动食品产业的全面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13

基因工程

本书共 19章,从原理、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对基因工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基因和基因表达调控原理,展示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组学的最新进展。随后,系统阐述了基因工程操作中基因工具酶的使用、目的基因分离、载体构建、外源基因导入、阳性转化子筛选等技术方法,并概述了核酸杂交、基因芯片、基因编辑、基因沉默、转座子突变和干细胞转化等基因工程新技术。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原核细胞、酵母、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基因治疗工程中的应用进展,详细论述了分子抗体工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基因工程新技术和新产业。最后,讨论了基因工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展望了应用前景。

14

合成生物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手段,可以突破生命自然进化的限制,有望引领生命科学研究的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4年,合成生物学被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2014年,又被美国国防部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六大颠覆性技术之一”。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合成生物学概述和第二章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基础,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使读者对合成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三至八章分别介绍了合成生物系统的底盘、基因表达调控、生物砖、逻辑门、合成受体和基因线路设计,帮助读者理解合成生物系统设计的工程化理念、原理策略和常用技术方法;第九章合成生物学应用,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

15

代谢途径设计:实验指南

本书共分为三篇,围绕代谢途径建模、代谢途径开发、代谢途径设计展开,主要内容涉及如何用工程生物学的思路,在底盘细胞中对代谢途径进行挖掘和设计。附录部分还提供了生物设计工具箱,方便读者使用。与偏重生物化学途径的介绍类书籍不同,本书的工程生物学特色鲜明,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数学模型、计算机工具在代谢途径设计中的应用。

16

水生生物机器人

本书是关于水生生物机器人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和实验装置等内容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参考科技文献并结合多年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全书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机器人的概念和类型,水生生物机器人的控制原理,脑立体定位,脑电极,脑电,脑成像,脑图谱,脑运动神经核团和脑运动神经核团与运动行为对应关系,水生生物机器人电刺激控制,水生生物机器人光刺激控制,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水迷宫的水生生物机器人运动检测与评估。

17

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战略研究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2050年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战略研究与发展路线图”的成果总结。为实现农业强而永续、农村美并生态、农民富且体面的乡村全面振兴美好愿景,本书提出了未来我国农业应坚持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这一基本方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高效绿色高值农业永续发展”两个目标,推进“农业效能提升、系统优化、资源高效循环”3个战略,重构“创新型农业科技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新时代农业人才体系” 4个体系,创新“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生态技术、信息技术” 4项技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8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践

为科学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协力稳步推进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潜心研究并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绪论、理论政策篇、科技支撑篇、行业发展篇、区域发展篇和展望几部分。理论政策篇,阐述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国内外主要粮食农产品生产发展、消费变化、市场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力增长的四大驱动力(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市场改革和农业公共投资);判断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探讨未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措施等。科技支撑篇,论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概况、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等;探讨种业科技、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肥料与施肥技术、灌溉与旱作技术、农药及植保科技、农业装备与智慧管理等涉及的相关成果、技术和重点内容;重点阐述科技发展的战略路径,包括现代智慧农业愿景下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远景、目标、战略与路径。行业发展篇,主要对保障粮食安全的粮经作物产业、园艺产业、畜牧产业、水产行业、林草及微生物产业、加工业等的发展成就、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供需预测、发展战略,以及各产业或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进行论述。区域发展篇,就我国粮食安全实践展开区域性分析和讨论,划分东北、华北、华中、东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对其资源禀赋、生产现状及问题、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粮食安全战略重点与工程,以及政策与措施等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的区域发展方向与任务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绿色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两仓一桶”、加强顶层再平衡再分配机制等建议。

(本文编辑:刘四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