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清定边将军乌雅?兆惠率领4000兵马西进叶尔羌平灭大小和卓,但由于轻敌冒进,不幸中伏,被围困于叶尔羌城外之河滨长达三月之久。乾隆皇帝听说兆惠被围,令驻疆清军紧急救援,富德、舒赫德等人急忙率兵3800人前去破围,与都统阿里衮所领600人会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大败大和卓叛军于呼尔璊,大小和卓退军回至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城,历时三月的黑水营之围解,尽管清军两路会师后总兵力高达7000多人,但由于屡次战役,相当疲乏,随即启程去阿克苏休整。
天威震怒:清高宗誓灭两叛首
这次被围,从清廷视角看,大小和卓忘恩负义,清军被围黑水营,对于雄心勃勃的清高宗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实在是有损于天朝的声望,遂定调大举征讨大小和卓,不接受任何投降请求,必平灭斩戮霍集占、布拉尼都而后已:“国家有何不足?有何不得已?而朕竟忍心于死事之臣,而不为之复仇也!昔樊哙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季布以为可斩,此在汉时则然,而非所论于我大清,堂堂天朝,乃甘以唾面自干,为自全之善策,何为者哉!”
在具体进剿方案上:一方面,清高宗命令改变以往轻敌冒进、急于求成的想法和进军方针,要求前线将领谨慎从事,在军事调动、粮饷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另外一方面,鉴于驻疆清军兵力不足的事实,必须向前线增调兵马以及战争用的马驼,在清高宗亲自督促下,清廷共调“兵二万、马三万、驼一万”往阿克苏方向,又用布匹向维吾尔人交换了大量粮食,为进一步进攻做准备工作。
和阗解围
和阗地区东西两千余里、南北一千余里,共有六座回城,分别是:哈喇哈什、额里齐、克勒底雅、玉陇哈什、塔克、齐尔拉。和阗地区离小和卓的大本营叶尔羌很近,可以作为进攻叶尔羌的前进基地,对于清廷来说是必争之地,但此时和阗地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九月,参赞大臣舒赫德派侍卫齐凌札卜、噶布舒和伯克鄂对带领索伦、察哈尔、维吾尔兵数十名往和阗招抚。和阗六城闻讯,将霍集占所派监督四五十人驱逐,迎接清军入城驻守。由于和阗与叶尔羌距离较近,又闻知兆惠驻扎于黑水营,遂派人联络,但由于兆惠陷入包围,未能成行。与此同时,发现克勒底雅城外有人众陆续前来,不知是何处兵马,鄂对遂派人向舒赫德求援。十一月十二日,舒赫德接到鄂对的求援信,由于兵力紧缺,只能派出骑兵50名,绿营兵500名前往支援,并让蓝翎侍卫哲勒顺前往和阗守御,由于清军兵力太少,50名骑兵、500绿营兵只能分守哈喇哈什与额里齐两城。
而在清军入城防守的同一时间,在叶尔羌城的霍集占派伯克鄂斯璊率600骑兵到达与清军争夺和阗地区。见清军兵力不足,鄂斯璊遂分队至克勒底雅,利用内应“诱守城人饮醉”,里应外合攻占克勒底雅,侍卫哲勒顺被害。七天之内,齐尔拉、塔克、玉陇哈什三城相继失守。只有有清军镇守的哈喇哈什和额里齐还在坚守。
随着叛军后续部队到达,两城被包围,和阗守御已岌岌可危。两城连续抵抗三月,防守开始松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月初三,哈喇哈什城因为城外水源被切断,人心浮动而失陷,侍卫齐凌札卜、噶布舒率兵只得率兵突围而出。至此,和阗六城只有额里齐没有失陷。
而定边将军兆惠闻知和阗被围,以副都统瑚尔起率900名解围。瑚尔起抵达阿克苏后,与富德共挑选1200名绿营兵支援和阗地区,途中收拢了策凌札卜的残兵。于三月初六日到达和阗地区额里齐城外,叛军见清军势大,放弃围困额里齐城撤退。初八日,又到达哈喇哈什城下,乘雾天向城外驻营的叛军骑兵600,步兵100名发动进攻,叛军猝不及防,大败而走,被阵斩100余人。主要头目阿卜都哈里克、霍集雅斯被射死,叛军统帅鄂斯璊中箭逃跑。至此,叛军发生大溃败,从占领四城中逃回叶尔羌,和阗地区被收复。
兵不血刃,两城解围
约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五月,大军2万、马3万匹、骆驼1万只陆续到达阿克苏城,攻取大小和卓大本营叶尔羌城和喀什噶尔城的时机已经成熟。朝廷定议,定边将军兆惠一路由乌什率兵直取喀什噶尔城;定边右副将军富德一路由和阗直取叶尔羌城。
六月十一日,定边将军兆惠与参赞大臣明瑞率兵9000人率先出发。其又安排阿里衮、巴禄领兵3300名与富德一部会合。在闰六月初三到达伊克斯哈喇(喀什市阿克喀什乡),忽然有6名回人来投,兆惠对6名回人做了详细询问,得到了重要情报,大和卓布拉尼都在六月二十七日逃跑,而小和卓霍集占也在四月间将家口辎重移到城外,并联络巴达克山国,大小和卓跑路到境外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乌雅?兆惠
霍集占兄弟如此迅速的放弃抵抗确实出乎兆惠的预料。经过缜密判断,兆惠觉得投降回人的话十分可信。不过为了谨慎起见,仍然率领3000名骑兵前去进喀什噶尔城安抚。闰六月十四日,兆惠军抵喀什噶尔城,回众“复献牛羊果饵,歌舞庆幸”,喀什噶尔城抚定。
而富德于六月十九日率领骑兵1200名,绿营步兵1200名从和阗向叶尔羌出发,和阗六城伯克亦出兵650人,由伯克霍集斯率领协助作战。闰六月十一日,夜遇叶尔羌城出降回人,得知霍集占已经逃走。于是,富德派兵500人进城安抚回众,自己则率大队殿后。阿桂、达尔党阿亦率赶马骑兵700人赶到,富德的总兵力壮大到为3750人。十八日黎明,清军大队入城,“城中观者塞道,争献果饵,备述前受霍集占扰害”,叶尔羌城遂告收复。
从史料上看,霍集占、布拉尼都统治回疆,可谓是倒行逆施,对底层百姓,为了应付战争支出,“虐用其民,厚敛淫刑”。而他们又不信任本地土著,“惟以伊犁同归之回及新投之厄鲁特为亲兵”。所以,人心尽失,统治根基不稳已经使大小和卓坐立难安。其在清军的军事压力下节节失败,局面急转直下,只能一跑了之。
三战三捷,千里剿穷寇
两城被清军收复,意味着大小和卓失去根据地变成穷寇,大势已去。在收复喀什噶尔、叶尔羌两城后,兆惠立刻询问城中回人打探大小和卓消息,得知大小和卓相会逃往色勒古勒后,或向巴达克山附近的博洛尔,或北向安集延、浩罕等国,清军必须在大小和卓过帕米尔山隘口之前堵截,才有击斩或活捉大小和卓的可能。闰六月十五日,兆惠命参赞大臣明瑞、副都统爱隆阿、温布率领2000骑兵,一人二马,昼夜兼程,追击霍集占兄弟。
明瑞统率2000骑兵日夜兼程向西南追赶,一路上翻山越岭。闰六月二十五日,至布鲁特部落的游牧地哈拉库勒(塔吉克斯坦东北喀拉湖),明瑞让侦察兵登高瞭望,见北边五六十里处灰尘飞扬,为了加快行军速度确保马力,明瑞遂集中良马,挑选精锐1300名飞速追赶。
富察?明瑞
而大小和卓自踏上逃往旅途后,本来想去巴达克山国,但是麾下众伯克反对,只得前往安集延,他们在二十三日发现清军来追,遂丢下部分辎重,以家口先行,沿途没有水草的地方以大麦喂马向前赶路,但由于拖家带口,其行军速度是远不及明瑞的。二十八日上午,清军在霍斯库鲁克岭追上大小和卓的逃亡队伍。由于明瑞的玩命追击,1300人的清军中途不断有掉队人员,清军到达预定战斗位置的只有900人,而大小和卓也据岭排列,率领6000人迎击清军。双方兵力差距接近7比1。
明瑞本想诱敌出战,但叛军不为所动。于是,他就一不做二不休,率领900骑兵向优势敌军发起强攻,拼杀三个时辰,将敌军击败。明瑞麾兵追击,但经过长途跋涉加高烈度厮杀,马力不及,叛军远去。没想到过了不久,有可能大小和卓觉得败给人数远远少于自己的清军太丢人,又集结叛军向明瑞部发动进攻,分成数队袭来,想要合围清军。明瑞令骑兵直接冲杀敌阵,步兵据两侧山坡埋伏,骑兵且战且退,诱敌至出兵射程。等到敌骑追至,两侧山坡清军火力全开射击,明瑞也在火力的掩护下,发动骑兵冲锋。傍晚,叛军大败,往巴达克山国逃亡。此役,被杀叛军500多人,生擒男女30多人,缴获驼马100多匹,清军阵亡也有100多人。
战后,明瑞报信富德、阿里衮。两人得知消息后,迅速领兵向明瑞靠拢。三队官兵聚齐后,精选4000官兵继续追击。值得一提的是,富德还让乌什伯克霍集斯随行,他在回人心目中地位较高,在后来整个战役的获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增强火力,还以大神炮、威远炮两种300斤左右的轻型火炮随行(威远炮为280斤到330斤,大神炮为350斤),准备那是相当的充分。
七月初七,清军在探知敌踪后,一路疾驰,翻越戈壁,于初九日至海拔4600米乌孜别里山口内名为阿而楚尔的河谷地带追上大小和卓叛军。大小和卓遂让辎重先行,让4000叛军分别占据两山山坡以及谷口迎击清军。
富德也立刻将军队分为中军、左翼、右翼三路发动进攻,清军鸟铳、大神炮的掩护下向叛军强攻,“自辰至午”,战约4小时,叛军溃败,富德三路大举进攻,追射三十余里。不甘心失败的大小和卓再次占据山头与清军对战,清军则仰攻接敌,由于叛军拼死抵抗,一时间两军僵持不下。富德为了打开局面,遂让骑兵袭取敌军辎重,叛军只得放弃阵地退兵。不久后,叛军第三层占据山头与清军对抗,富德命达尔党阿等人正面接战,明瑞侧后包抄,叛军惧怕被包围,只能继续逃跑。
阿尔楚尔战役,歼灭叛军1000余人,俘获50多人,火炮5位,鸟枪与长枪1000多杆。阿尔楚尔战役以清军告终。
初十日,清军又马不停蹄地发动追击,追行一百余里,至布隆库勒(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布伦库尔湖)。通过侦察发现在布隆库勒北边的大湖伊西洱库尔淖尔(亚什尔湖)有敌军活动踪迹,而湖北面山头已为叛军所据,“小和卓木以万众据北山及迤东诸峰,决死战”。由于此湖往南就是巴达克山,富德与诸将决定火速追赶,与叛军决战。
十一日,富德先令阿里衮率兵500人穿插至湖西,堵截叛军逃窜之路,又命伊柱率兵800人绕至山头北面堵截。自率1000余名自湖东面向据守山麓到路口一带的叛军施放枪炮发动进攻,敌军猝不及防,其辎重家属或上山躲避,或拥挤于湖岸边混乱不堪。富德整队前进,连发大神、威远等轻炮攻击叛军。大小和卓也在混乱中慌忙组织抵抗,凭借地利和人数优势与清廷形成僵局,从上午巳时战至下午未时。
眼见战事焦灼,富德从健锐营、索伦营、厄鲁特营等兵中挑选“鸟枪精利者四十余人”绕道山北攻击,“缘山北颠俯击之”,阿里衮率兵“亦以火器遥击山北之贼”,对叛军造成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清军也开始了攻心战,回部伯克霍集斯、鄂对执纛高呼:“降者生,否则必死。”叛军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回众闻声趋至,乞降者万余”。小和卓霍集占“犹在山头拦阻,杀死多人”,仍然无济于事,至此,叛军败局已定。
天黑时分,清军一边截杀敌军,一边把守湖的各个制高点和口岸,并安排士兵往来巡查。十二日黎明,山北麓之敌2000人投降,清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连续三次战役,以“伊西库尔淖尔之战”成果最大,共计俘虏12000多人、军器2000多件、马驼牛羊1万余头。美中不足的是,“两和卓木携其妻拏旧仆三四百人走巴达克山”,并未擒获主犯。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乾隆帝在湖北树立了一座《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所谓“淖尔之上,勒碑纪功,以示万世云”。后来随着沙俄蚕食帕米尔高原,石碑被毁。“新疆伊西洱库尔淖儿,有高宗御制平定回部碑文,为御制文集中所未有,兹录之。文曰:‘机有若失而反得,智者之所懃而愚者之所惑也。事有初若劳而终逸,壮者之所劭而懦者之所怯也。若夫定全回,歼二酋,战无不克,攻无不取,皆二将军及诸参赞以及行间众将士之力也。然予亦有深慰于其间者,则以五年劼劬,宵旰运筹,实未敢偷安于顷刻也。幸我武保定庶内,答乾贶,慰先志,且以免浮议之指斥也。伊西洱库尔淖儿者,我副将军富德等穷追二酋至拔达克山之界,获其降者万人,二酋仅以身免,而遣使索俘,遂得献馘振旋,以成茂积也。其地倚山临水,单骑可容,而我突将无前,四甄并发,如戟也。是以二酋见事不成,拔身远跳,駾突而喙息也。先是,蹙之于霍斯库鲁克,袭之于阿尔楚尔,无不以少胜众,批亢捣坚,桓桓之士,真如驱虎豹而逐狸兔。缠头硕鼻者流,皆震骇慴伏,见即辟易也。是以先声异域,骇其跳荡,遮逆助顺,用攫重辎,而献凶级也。我兵未深入拔达克山境者,则以讨逆之师,不蹂无罪之地,姑遣使焉。彼或晓逆顺,亦将擒献。是以将帅之臣,审机度时,我武少戢也。率蒇事而告成功,则亦未为计之失也。回部始末,已见于勒铭叶尔奇木之碑辞,不复缀也。特纪耆定之在兹,是以志岁月而刻石也。’後闻此碑已沦入俄界矣。”
战后动向
清高宗在接到前线奏报后,虽然三战三捷的成果让其很是满意,但让首恶大小和卓逃脱显然让其耿耿于怀。在听闻大小和卓已逃至巴达克山后,清廷对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胁以兵威,索要大小和卓甚急。
霍集占
但素勒坦沙汗却对大小和卓不肯斩尽杀绝,他对清廷声称小和卓霍集占已经击毙,大和卓布拉尼都被擒获,但“回部信奉经典,从无自擒族类,转送与人之例,若竟呈现天朝,恐别部落必来滋事”。这分明是意图包庇和卓兄弟,想要将此事敷衍了事。清高宗闻言勃然大怒,驳斥道:“即以回部旧俗,不自相戕为词,则不应有生擒枪毙之举。况虑他日诸部滋事,较此是天朝大兵之压境,其利害尤为明白易晓。”
既然素勒坦沙汗头铁,清高宗吩咐富德等人“将来二贼如仍未献出,则来年进兵,断不可已,必以获贼为竣事”。素勒坦沙汗在压力之下,不得已将小和卓霍集占首级献出,但布拉尼都却无下文,据素勒坦沙声称被珲都斯部落砍杀后,尸体被人盗走,其尸首无从调查。而乾隆帝鉴于主犯霍集占确认身死献首,布拉尼都尸首确实也下落不明,遂更置不问,大小和卓之乱算是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七月,历时一年多的平叛战争结束,彻底打碎了大小和卓割据自立的险恶用心,幅员辽阔的回疆总算重归安定。但由于未能除恶务尽,也给之后的张格尔之乱、玉素素之乱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