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酒窝姐,40岁的二胎职场宝妈。

你们家孩子玩过起泡胶吗?

起泡胶,又称史莱姆水晶泥,是小学生当中比较流行的一种玩具,它由硼砂、洗洁精、胶水等成分组成。

因为流动性比较好,加上色素之后,整个起泡胶的色彩也比较好看,所以起泡胶深受小学生的喜欢。

就是类似下图这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

我家女儿也玩过,我看着就跟鼻涕一样,可她一边玩一边说,多解压呀~

有一次她玩着玩着不小心整到沙发上了,我想了各种办法愣是没整下来,原来流动性很强的起泡胶不知道为什么就固化了,特别难清洗。

起泡胶的外包装各种各样,网红“潮爸老刘”的孩子安安也拿回家来一盒起泡胶。

只是,这个起泡胶的外包装,让人一看还以为是酸奶,不仔细看的话还可能打开误食。

你看,它长这个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它的第一眼,你是不是也被迷惑了?

“潮爸老刘”拿着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无死角的观察了一下,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在暗示:这是一款真实的酸奶,而不是起泡胶。

除了正面有一行小字写着:本品不可食用,玩前玩后请洗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爸老刘”觉得为了热度和流量,某些商家做生意已经是毫无底线了!

其实,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孩子因为玩起泡胶导致身体不舒服住院的。

2021年6月9日,一8岁男孩因为玩起泡胶后产生了胸闷难受、呼吸困难上不来气、全身瘙痒等症状,随后被家长紧急送医。

医生询问后得知,这男孩是因为玩网红玩具起泡胶过敏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风从远方来”说:朋友家孩子长期玩气球、橡皮泥、黏黏的那个起泡胶,几乎天天手里拿着玩,嘴里含着吹,结果白血病了。还好是最轻微型的,现在两年治疗期刚完成,还要五年的康复期和10年的观察期,各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们远离,切记切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退休天天吃火锅”也怀疑,女儿的川崎病和玩水晶泥之间有必然的关系。

她说:我女儿在得川崎病前几天,疯狂的玩了几天水晶泥,也就是跟最后那个玩具差不多。虽然现目前没有实际科学研究表明川崎病到底起因是什么。但是我一度怀疑跟那个东西脱不了干系。从此我再也不给她买那些三无产品。学校发的玩具也是味道冲天,我直接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媒体之前做过调查,发现起泡胶在学校周边小卖部批发市场特别常见,而且大多数是三无产品。

要知道,起泡胶中的成分硼砂不仅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害,而且剂量超标,很有可能致命。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唐爱伟表示:对成人来说,15克的硼砂就可致死。而对于儿童来说,5克硼砂就可以要孩子性命。

其实,除了起泡胶之外,现在充斥在小学生群体中的毒玩具还有很多,比如下边4种:

02

第二款:磁力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磁力珠是一款益智玩具,但是,对于学龄前和口欲期的孩子来说,它就相当于一枚炸弹,因为你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就会把它吃进嘴里。

它的磁性非常强,如果孩子误食2颗以上,它就会吸附到肠道上,最后只能通过手术取出。

“老爸评测”之前就发布过痛斥磁力珠的视频,好巧不巧,有一位宝妈看到视频后就随口问了一下2个儿子,结果他俩都说吃过磁力珠,拍片发现大儿子吃了3颗,小儿子吃了8颗!

最终,大儿子观察两天后自行排出,小儿子三天内两次开腹手术才取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活着”说:我一个亲戚的孩子也吃了20几颗,做手术,肠子切了好多,排便都是肚脐接的管,差点命没了,这东西太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款:捏捏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也叫解压玩具,看这可爱呆萌的样子,小学生,尤其是小女生见了毫无抵抗力。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捏不烂、摔不碎。其实,它是由工业糖浆和胶水制成的。

捏完之后,手上会有特别大的油味和胶的混合味道。

如果不小心捏爆了,里面的液体就像麦芽糖一样,黏黏的。而且它里边含甲醛,甲苯,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第四款:荧光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的时候,一掰荧光棒,它就会发光、发亮,什么颜色都有,想必很多孩子都玩过。

但是对于好奇心比较重、比较调皮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个“定时炸弹”。

因为如果不小心把它掰断了,里边的液体流出来,孩子好奇把它放进嘴里尝一尝,或者洒到眼睛里,这就非常危险了,因为里边的荧光剂是有毒的。

第五款:泡泡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小时候是不是也玩过?没想到现在还很流行。

使劲一吹,就可以吹出一个透明泡泡,但是味道特别大,吹完感觉自己都要中毒了!

原来,这里含有苯、多环芳汀等一堆有害物质,会对鼻黏膜造成伤害,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学生来说,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类似的毒玩具还有很多,以上只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而已。

如果你知道还有哪些毒玩具,也请留言分享,让更多孩子避坑。

回到文章开头,网红“潮爸老刘”发布类似酸奶的起泡胶视频后,商家做了回应,只不过这回应看起来怪怪的。

商家回应说:包装和售后卡上已写明不能食用,小朋友应该在大人的监管下购买。

对此,网友并不买账,说商家在强行狡辩,明明是玩具为什么要写酸奶,难道不是诱导吗?

有句话说,预防大于治疗。

类似这样的毒玩具,是不是可以从源头控制一下?

有时候,作为家长,真的很无力!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左右,也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手里的毒玩具,但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监督和警告。

平时,尽量多留意一下孩子的玩具。同时告诉他们,买玩具的时候,不能只涂好看,好玩,更应该注重它是否安全。

关于治理毒玩具,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关于酒窝姐:

即将40岁的二胎职场宝妈,终身学习倡导者。主张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不焦虑,不暴躁,与娃共同成长,专注育儿知识及女性个人成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