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都江堰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对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近年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对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团市委切实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扎根乡村、建功乡村。他们,是乡村新农人、是乡村CEO、是乡村巧匠人、是乡村主理人……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共青团都江堰市委、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特推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系列报道,讲述年轻人在乡村创新创业中的生动故事,展现他们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93年的小伙儿,重庆人,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在重庆汽车“大厂”工作7年,担任项目经理。却于2023年躲进了都江堰乡村,研究起种地、卖菜,还组建了团队,这样的反差集中在代慈华身上,却不违和。“我喜欢乡村,想要把以前的工业经验运用到农业种植上来,推动农业科技化数字化生产。”代慈华说。

从城市转身到乡村

皮肤晒得黝黑,双手起了老茧,来都江堰一年,代慈华已经完全融入了乡村环境,只是他的重庆口音和一副近视眼镜,让他与别的农民有了分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主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后一直从事汽车底盘开发。工作7年,对汽车行业有了深入了解后,代慈华有了创业的梦想。可汽车行业投资巨大、技术创新难,几经思索,他决定变换赛道——搞农业。原来他的父母一直从事蔬菜种植,在总结父辈经验的同时,代慈华打开格局,想要实行规模化、数字化种植,做品牌农业。

几经考察,确定了农作物种植定位——主要做根茎类农作物,基地必须要满足“沙性土壤、成片方便机械化、交通方便、离主要消费大都市近”等几个重要条件。2022年,代慈华沿着川渝地区重要沿江流域寻找适合的基地,最后经朋友介绍,了解到都江堰石羊镇正在实施低效苗木腾退,有大片成规模的沙性土地可以流转。

实地考察、与社区两委商讨合作模式,只两次洽谈,双方达成共识。2023年6月成立四川花蕊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企业+当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蔬菜、粮油产业,一期种植面积超过600亩。组建了农业核心技术人才+管理人员的5人团队。

实施科技化数字农业

在集祥社区1组,代慈华带领记者参观他的红薯地。200亩红薯地,整齐划一开沟起垄,铺上黑色地膜,红薯苗长势健壮,每株苗的间距几乎一致,一溜看过去,保持横平竖直。这样的方式有何讲究?代慈华解释,距离远近决定了果实的大小,让株距保持在16~18厘米之间,果实重量达0.4~1.2斤。“质量均衡的商品果,才能受市场的欢迎。”做定单农业,严把品质关,所以代慈华的蔬果基本实行了定向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产品还需有好种源,近两年,代慈华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去年,他从烟台农科院引进烟薯25、普宁市农科院引进普薯32,经过一季试种,产量和品质均表现突出。今年,他又继续试种高端系列日系品种玛莎莉,国内最火品质金海美秀,这两款产品自然成熟能达到30~65个糖度。“让川渝地区本地人能吃上自己产区的高端红薯,生活甜甜蜜蜜。”代慈华有这样的愿景。

他搞的是数字农业,把自己学的物联网的技术,用在了农田里。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土壤、选种、播种、施肥、防病虫、采摘都严格按照无公害有机蔬菜标准进行;温度、湿度、风力、土壤各项指标实时监测;实现了集约化育苗、滴灌水肥一体化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先后学习创新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玉米覆膜直播栽培”“红薯种植水肥一体化”“韩国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技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渐渐掌握了蔬菜的种植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一致好评认可,畅销全国各地。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去年冬天,他的萝卜亩产达到5吨左右,春季的烟薯,产量能达到8000~10000斤。一年下来,亩产值约1.5万元。

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企业来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为企业服好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集祥社区党委副书记巨伟表示,为提高土地产能,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把腾退后的土地,按照土质和肥力情况,重新分类,统一规划各地块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同时,集体经济组织采用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农业公司合作。农业公司负责种植技术支持和农产品销售,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政策落实、用工培训、用地协调和田块每季的调整,发挥双方优势,为种出高产高质的农作物提供最大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的大力支持也更加坚定了代慈华的信心。2023年底,他投入80余万元建起了萝卜初加工车间。萝卜从地里运输到加工厂,进入传输带自动清洗,然后分选装车,批发商排队拉货,一两个小时就实现从田间到成都周边批发市场,两三个小时就成为餐桌美食,最大程度保持萝卜的新鲜口感。

农业公司来了,老百姓的感受最强烈。看到曾经的苗木地种上了四季分明的粮食作物,他们也打心底高兴,在自家门口干活,工资按天结算,心里踏实。每天源源不断的小货车进进出出,也给村里的饭店、宾馆、超市带来了营收。 代慈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2023年,给当地老百姓支付劳动报酬约80万元,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约30万元。 据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主要用于完善社区里的沟渠、道路修建,并关爱帮扶高龄老人和特困家庭。

能够招引到知识型、肯吃苦的年轻人到都江堰来扎根农业,巨伟打心眼里欣赏,他告诉记者:“就是要把这些有为的年轻人树立为农业创业典型,对我们当地起带头作用,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一起为振兴乡村助力。” 最后,代慈华告诉记者,扎根农村创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但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他将继续努力,以“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农产品品牌化的管理思路,从“诞生、孕育、生长”一步一脚印的实施,为农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来源:都江堰发布 | 记者:缪英)

主 办 | 共青团都江堰市委员会

主 编 | 唐继宗

责任编辑 | 瞿 丹

值班编辑 | 小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