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对于无数河南大学的毕业生而言,一定是难眠和悲伤的。这所百年老校毕业生眼中的圣地、亦是生生不息之河大精神的象征——落成于1934年的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了。

这场大火过后,河南大学随即发表了具有致歉性质的通报,通报称:5月2日23时20分许,在修缮施工期间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现火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无人员伤亡。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对于此次火灾,我们无比痛心、自责,向全体师生、校友以及关心学校的社会各界表示深深歉意。学校将尽一切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小米 | 文

河南大学大礼堂是河大生生不息之精神象征

今日凌晨2时36分,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在微信朋友圈发帖称:今夜痛哭,用泪水扑灭火焰。今夜无眠,心再也无处安放。今夜校殇,猗欤吾校永无疆!!!

是的,很多河大校友都用“校殇”二字形容这场大火。因为这个大礼堂对河南大学的意义太过重大。

有校友曾撰文称:礼堂不在了河南大学还叫河南大学吗?校长可以换,学生可以走,但大礼堂就在那里,以不变和永恒注视着你。

这位校友说,大礼堂是河大人的圣地和灵魂,如果哪一天大礼堂不在了河南大学还叫河南大学吗?校长可以换,学生可以走,但大礼堂就在那里,以不变和永恒注视着你。这就是百年大学应有的地标,这就是融汇中西理念的象征,这就是生生不息,沉稳向前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着火的大礼堂全称为“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位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是一幢宫殿式的古老建筑,青砖灰瓦,飞檐斗阁。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耗资二十余万圆银元建成,是一座宫殿式建筑。

2006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礼堂正是其中一部分。大礼堂巧妙的结合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经典样式,布局规划和建筑风格都有很多独到之处。

不像同时期很多中不中洋不洋的奇怪建筑,大礼堂既吸纳了中国古代大屋顶、斗拱、木雕、彩画等传统建筑词汇,又采纳了西方古典柱式、拱券、腰线等古典主义风格装饰手法,才造就了这么经典的建筑。

大礼堂的大气,直追中央大学礼堂和清华大学礼堂,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南省近现代教育的发源地,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与百年河大和千年贡院一起见证着中原教育的发展。

他的历史说来话长,我们长话短说。

两个关键人物

这得涉及到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河大校长许心武,另一个是国民党军官刘峙。

许心武,江苏仪征人。祖籍安徽歙县。他在前期乃至留学的时候,学习的专业其实是水利工程。在民国那个年代,他的学历就已经是硕士学位了,就问这样的人不红谁红?

许心武

去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心心念念复兴祖国,前期走错了路,加入了国民党,到解放后,投入共产党的怀抱,重新干起了水利专业。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在民国20年的时候调任开封做河南大学校长,对河大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

河大的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他选取的,并且,他的目标是把河大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名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努力扩充建设建工学院,设课程完备的土建系,办水工试验厂、材料试验厂;遍聘知名教授,并亲自兼课;鼓励师生们树立良好的学风,提高学术水准……。

当时尽管中原大地战争频仍,河南大学上课时数为全国之冠。教育部考绩,河大名列第二,综合评估河大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全国国立大学第6名。

当然现在的河大.......不提也罢,唉。

不仅在软件方面,硬件方面也是这个时候加强的。1931年,许心武校长提出建造河大礼堂,于是,学校聘请了张伯英、杜岫僧等人组建大礼堂建设委员会,筹备设计大礼堂以供学校集会活动用。

在委员会的努力下,大礼堂于1931年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虽然许心武在落成前一年卸任,但他对河大的意义很大。

当时河大师生只有500人,但大礼堂可以容纳3000人,并且在各个方面的设计都充满着精心:比如,当时没有任何扩音设备,但讲台上任何人讲话,全场人都可以聆听清楚;考虑到开封挨着悬河,地面低洼潮湿,设计者设计了一米多高的砖栋,将整个大礼堂架空其上........

所以,大礼堂不仅是好看,在隐藏的地方也有看不见的良心。

另一个重要的人就是刘峙。

他是蒋介石的人,在1930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打败冯玉祥后,刘峙出任河南省主席。

刘峙毕业于保定军校。后来我才知道他曾经和叶帅、聂帅等是黄埔教官,只不过他是更专业的黄埔军事指挥教官,而聂帅是政治教官。

为了争取河南民心,刘峙对教育比较重视。此时,留美矿科硕士陈立夫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后任教育部长,形成了CC系。留美学人李敬斋、许心武、张仲鲁、刘季洪都是CC系人员,先后任河大校长。这一阶段,河南大学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刘峙这个人呢,据说在河南的时候,曾允许出售鸦片,一面禁吸禁卖,以此来补贴政费,真是一言难尽。

但因为刘峙对教育重视,保障教育经费独立——“河南省为中原之地,文化水准颇高,大中小学素质,较之江浙,亦无多让。

全省教育经费预算占全年省预算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已符合现在宪法所定数额,为振兴河南省教育,保障教育专款独立,不由财政厅管辖,由教育厅与地方推举公正人士共同管理,无论财政如何困难,不准动用此项教育经费,亦不许任何机构任何人对此有所染指,如斯始将河南省教育奠定振兴基础”(以上摘自1930年的民国省政府主席刘峙的省情咨文)

拨款21万元建设河南大学大礼堂,促进了建筑的落成。故有河大校友就说过这样一段话:“他在记述主政河南9年的为官生活时,特别提起他拨专项教育经费,修建了两项教育、体育设施:河南大学礼堂、开封龙亭后面的华北体育场。

这在当年的全国都是一流的建筑。刘峙是外省人,我们也说他是军阀。他用河南人民的钱,设专款专用,为河南学子修建了这座‘大礼堂’。

这钱花在河大,比修别墅、公馆好,比打内战有益。”

大礼堂见证了河大的历史

此后,抗日战争爆发,河大大礼堂一度成为庇护所。

在烽火连天的年代,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河大人对大礼堂都有特殊记忆。

据开封民间学者刘海永介绍,“九一八”之后,大礼堂接待了大批逃亡来的东北大学师生。

500余名流离失所的年轻人被拥入怀中,安稳书桌和温暖床榻有了可置之地。大礼堂见证了东北大学与河南大学的相遇,两校师生结缘于此,留下了青春的烙印,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台湾中兴大学出版的《兴大夜刊》第三十五期,记载了当时东北大学学生张书文的访问记,记述了该校学生与河大相遇的这段历史:河南大学校长刘季洪特别注重加强两校同学的感情,特举办两校联合运动会,还安排最好的老师帮助东北大学同学,使他们的学业得以不辍。(见《国立河南大学校志》第42 页)

悲惨的是,开封沦陷时,河南大学校园被日军占据,2880个钢架座椅也被日寇拆去用于生产军火,大礼堂沦为侵略者的马厩。

当年的大学生们愤怒无比,“国难当头,华北不保,中原不保,如今省会也不保,读书无用,回去打鬼子”的呼声不绝于耳。

原来河大的学子们那时候就那么团结了啊。

人民音乐家马可的次女马海星来到大礼堂,忆起了父亲在这里的“怒吼”青春:1937年9月4日,冼星海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抵汴,与河南大学“怒吼歌咏队”在大礼堂“相遇”,抗日救亡的激昂悲歌在大礼堂久久回响。

马可向仰慕已久的冼星海求教作曲,他从大礼堂起步,积极创作革命歌曲,投身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踏上革命音乐救亡之路。

1950年,大礼堂前召开纪念五四青年节大会,2009年,在大礼堂广场前,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

河大的传承基本上没有变过。

1985年,河南大学73岁,老校长许心武93岁。那一年的9月25日,学校在大礼堂举行了建校73周年庆祝大会,步履蹒跚的许心武再次步入大礼堂。

一年前,也就是1984年,历经沉浮悲欢、经历曲折坎坷的河南大学,在国内外校友的期盼与努力下,于5月份恢复了校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2002年,河南大学迎来了90岁生日。这一天尤其令人感动不已,因为隔绝了近半个世纪的台湾校友,组成了庞大的亲友团回到母校,激动地走进大礼堂,为母校庆生。

可能大学生们都感受不到其中的深情,他们为之兴奋的,是为庆祝建校90周年,《同一首歌》走进河南大学。

还记得《同一首歌》不?贯穿90后童年的一档节目,同一首歌在2000年开始的,2010年,央视停止了这个延续了十年的音乐节目。

在大礼堂前,张灯结彩,年轻人们个个兴奋的像打了鸡血,那可是同一首歌啊!当时可算是最火的节目了。

现在,经历过那一晚的人估计都已经步入中年了。

今年,河南大学112岁了,每年毕业季,河大学子们穿着学士服在大礼堂面前合影,九月份,新生们在广场上集合,对典雅的大礼堂投去好奇的目光,光阴荏苒,一波波的学生们在大礼堂的见证下成长,成才。

犹记得抗战胜利后,辗转流离的学子们历经坎坷跋涉重回故地,发现大礼堂在战争中没有损坏,那种劫后重生的欣喜。

校友李福生在《母校四年》一文中讲到这一刻:“极目望去,是巍峨宏伟的一座宫殿——大礼堂。虽然满地荆棘,但却颇感温馨,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家啊!”(见《国立河南大学校志》第92页)

想必,河大学子们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他温柔、和善、包容、美好,因为他是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