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黑社会悬赏500万,要他的项上人头。他被誉为“中国第一揭黑记者”,可所到之处,团队总是会迎来解散的命运,他就是王克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王克勤,甘肃永登人,从小就爱看武侠小说,立志要像大侠一样为民请命。大学时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兰州市委做领导秘书,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工作。可惜没过几天他就被赶到了清水衙门宣传部。

在这里,他走上了新闻之路,王克勤家条件很是不好,时常连碗牛肉面都舍不得吃。他无意中听同事讲替报社写稿一单最少也能赚一块钱,当时一碗牛肉面也就两毛钱,就这样王克勤也干起了给报社供稿的兼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单位接到举报某工厂领导贪污腐败,上级派王克勤前去调查,王克勤写了篇新闻,很快这位领导就被依法处理,他意识到原来新闻有这么大的力量,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毕生理想。

1989年,王克勤辞去了铁饭碗,进入了《甘肃经济日报》,成了一名调查记者。王克勤另辟蹊径,专挖那些别人不敢写的社会丑恶事件。

2001年,甘肃发生了大事,当时有一批不法分子涌入股市,他们用几台电脑注册公司,大批收割股民的钱。不少百姓借债也要买股票,有一位李姓老人更是搭上了自己10万块钱的棺材本,结果自然是被骗得精光,不少人选择了自我了结。

当时始终没有相关部门出面监管,有群众去省里上诉,可骗子的背景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想象了,他们直接在省政府门口把老百姓们一顿痛打。此时王克勤趟了这浑水,他用了半年时间调查写下一篇《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很快就引起了社会关注,也让王克勤一跃成为了全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黑社会们花500万买他的人头,要知道当时王克勤的工资不过只有1200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家里都有4名警察防止他被人暗杀。

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60名犯罪分子被送进监狱,在他的帮助下,股民们挽回了好几亿的损失,然而不久之后,《甘肃经济日报》突然被停办了。

02

王克勤转去了《西部商报》,在这里他又爆猛料。2001年国庆期间,王克勤来甘肃岷县堡子乡走访,得知他的记者身份后,300多名村民集体跪在他的面前,求他救命。

原来乡里的干部为了敛财,搞了一次骇人听闻的“劣迹人”选举,要求每户选5个“坏人”,只要名字出现在纸上,不需要调查,村委会就认定对方是路霸,毒贩,不仅要接受乡政府改造,还要缴纳罚款。

那些不肯检举的百姓们,轻的家里的牛羊被村委会牵走,重的则是会被乡领导带头殴打。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不得不写下自己的子女,有人被迫写上了父母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开始在当地走访调查,这引起了乡干部的注意,一天晚上他在村里走访完,转路去了邻村走访。第2天村民告诉他,前天晚上村干部在山上堆了石块,只等他经过就要把石头推下去。

2001年10月17日,他写下一篇《公选“劣迹人”引爆黑幕》的文章,很快就引起了省政府的注意。省政府抽调50人进驻堡子乡调查,最终将6名涉案干部绳之以法。

03

没多久,《西部商报》决定将他开除,不过公道自在人心,《中国经济时报》看中了他不畏强权的品质,邀请他来北京工作。在这里他也接连捅破了几件大事,践行了自己为民发声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包括《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等,他的文章推动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然而在这几篇文章发表后不久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就被解散了。

这次失业后愿意接纳他的报社越来越少,他好不容易来到了《经济观察报》任职,接连几次的失业并没有打倒他,他还是曾经那个一根筋的“独行侠”。在北京大雨时写下了文章《北京暴雨失踪者》,揭露了房山区十渡镇政府政绩作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多久,经济观察报新闻部就被解散了,王克勤第4次失业。这次他放下了手中的笔,不过他并没有放下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他发起了“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为尘肺病农民发声,在他的努力下,不少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援助行列,他发誓要用100年的时间让尘肺病在中国消失。

不为帝王唱颂歌,只替苍生说人话是他的誓言,他知道说真话的代价,但仍坚持义无反顾,像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新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