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清晨,小生在一家快餐店看到一对吃早餐的年轻人。他们每人要了一个鸡蛋,姑娘扒开鸡蛋直接把蛋黄就丢了;小伙子想吃蛋黄,被姑娘阻止了,表情很严肃的说:蛋黄里的胆固醇很高。

这让小生想起来曾经看过的一则消息。那是1975年5月3日召集的在京政治局委员会议,毛主席在这次会议上讲了一段很生动的话:“教育界、新闻界、文化艺术界,还有好多了,还有医学界,外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害得我两年不能吃鸡蛋,因为苏联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说里面有胆固醇。后来又一篇文章说胆固醇不要紧,又说可以吃啦。月亮也是外国的好,不要看低教条主义。”

这两天,小生恰好在读一本有关饮食习惯的书,发现其中一些内容纠正了我们平时的认识误区,于是就其中相关的一些内容摘录了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误区一:胆固醇有害健康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论调。假设可以借助魔法,把一个人体内的所有胆固醇都去掉,那就只剩下一副骨架了,然后还有湿淋淋的一大摊东西堆在脚边。胆固醇的主要任务是形成细胞膜来稳固、包容细胞内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物质,那么所有的一切就只能是摊着的一片液体,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油膜。

适量的胆固醇可以增加细胞的稳固性和弹性:可以防止红血球流散开来,也可用于重建有免疫功能的白血球;还可以把神经细胞的隔离膜紧紧缚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脊髓神经束。

没有它,人体内神经信号的传输不可能完成。任何一种维生素对器官组织构造方面的成就都远远不如胆固醇,它可谓是生命攸关。如果不考虑水,很多器官里含有的成分最可观的就是胆固醇。健康的心脏含有10%的胆固醇,在脑部、胆固醇含量则高达10%甚至20%。

越来越多的论据也证明,胆固醇对于儿童的大脑乃至于智力的发育有重大的意义。婴儿没有能力自体合成胆固醇,这类对生命极其重要的物质只能通过母乳获取。这个常识在一位婴儿营养食品生产商那里得到了重视。在他的产品中,强调了符合婴幼儿成长发育所需要的胆固醇,因而他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胆固醇是个坏东西?
什么是胆固醇?

肾上腺也有一半的成分都是胆固醇。这对一个形成并分泌激素的器官来说根本没什么稀奇。毕竟,许多重要的激素以及一些体内的“功能执行者”都是由胆固醇构成的,如性激素、对皮肤和骨骼有利的维生素D、促进脂肪消化的胆汁酸以及在血液中传输脂肪的类脂蛋白质。

由于胆固醇承担着众多重要的任务,人体轻易不会信任直接从外界摄入的胆固醇,而是“任人唯亲”、一般只用自己合成生产的胆固醇。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能自体合成1000~1500毫克的胆固醇。

肝和小肠便是最重要的胆固醇“制造工厂”。生产出来的胆固醇从那儿直接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好像搭班车一样与流动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最终被一一送到需要的地方。

如同现实工厂里的生产一样,胆固醇也是需求调节着供给:如果从体外摄入过多的胆固醇造成了库存,生产就会停止。如果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得太多(比如,人有意识地只食用不含胆固醇或者低胆固醇的食品),那么生产又会被重新启动。

我们的身体所能做到的,不仅是保证充足地供应胆固醇,而且还负责维持胆固醇的水平,使其尽可能保持稳定。体内通常只有2%的胆固醇在血液中流动循环,其余的都在细胞里认真地各尽其职。所以,尽管抽血化验可以得出血液胆固醇水平,但是用这个数值来说明体内的胆固醇状况真的是意义很有限。

误区二:降低胆固醇含量也降低患病风险

有些人想弄明白,降低胆固醇是否真的能预防心肌梗塞。瑞典科学家乌弗·拉文斯科夫就是其中一位。

首先,降低了胆固醇水平是利还是弊,要看心肌梗塞——无论是致命的还是非致命的——的发作次数是否能像预期那样有所减少,然后才可以下结论。而且,这需要将接受干预治疗的实验组与未接受治疗的参照组进行对比。此外,总体死亡率,也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比率,也必须参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胆固醇有害健康?
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

长时间复杂的计算后得到的却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果:在所选择的实验研究里,有大约一半能观察到,心肌梗塞的发作次数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减少。在另一半的实验研究里,却发现稍微有所增加。整体而言,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于总的死亡率的影响是0左右。

这说明,几十年来人们所预计的胆固醇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本就不存在。单纯的读者肯定会问,这些事实为什么以前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呢?

乌弗·拉斯科夫同时也给出了答案。他怀疑,许多科学文献,只有支持盛行的理论,才经常会被专业同行们引用;而那些不合时宜的文章,则少人问津。这位好学的瑞典人还发现,支持“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少心肌梗塞发作”的那些文章,非常招人青睐。相比起来,那些表达了相反观点的论文,难以发表。

显然,即使在医学界,这句格言也有用武之地: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误区三:胆固醇水平低意味着身体健康

尽管胆固醇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争议,但是经验数据还是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胆固醇水平总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当然,同时升高的还有死亡率,这就像脸上的皱纹一样,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与死亡也有关联。

在绝经期到来之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妇女少于同龄的男性患者。此时,她们的胆固醇水平还比较低。在这两个例子中也似乎存在因果关系,但是这类因果关系说明不了具体问题。

“30岁之前的胆固醇含量超过180mg/dl(意思是:每1/10升血液含180mg胆固醇)以及30岁之后超过200mg/dl的现象都应当引起医生的关注”。这是1990年版《德国医师手册》中“国家胆固醇研究协会”的一篇文章开头的一句话,文章还继续提到:“如果有明显提高……需要频繁地附加药物疗法。”

如果胆固醇含量升高真的对动脉硬化症、冠心病以及心肌梗塞负有责任,那么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低的人应该更健康更长寿,不是吗?错!降低胆固醇,不仅不能延长寿命,反而会与心血管疾病扯上关联。

饮食减少胆固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控制胆固醇升高

“那些成功地减少刺激心肌梗塞发作危险因素的人果真比那些对此漫不经心无动于衷的人活得长吗?”这个问题不会马上有答案,因为还有另外的几个问题需要先得到解决:“如果人们不是因为心肌梗塞而去世,那么他们会死于什么呢?有没有可能,较低的胆固醇水平虽然预防了心肌梗塞的发作,但是同时提高了死于其他疾病的风险?”

在荷兰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研究调查中,胆固醇和自杀、这二者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得到了证实。这项实验有3万名受测者参与。该调查发现,随着胆固醇含量的减少,人脑中复合胺数量也会减少。

这是一种可以影响我们情绪的物质。如果缺少了它,我们就会消沉、抑郁,难以克制自己的坏脾气,人会变得易怒、敏感。如果胆固醇含量水平急剧下降,人们还会对自己做出冒犯、冲撞,甚至自我毁灭的事情来。

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其中一个是在法国进行的,另一个则来自意大利。在法国的研究项目中,受测人群于1967年参与了实验,至1994年,先后共有5%的人自杀身亡。这个自杀率竟然是民众平均自杀率的3倍。而这个实验项目,恰恰就是研究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后经证实,最为危险的自杀倾向分子就是那些胆固醇水平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的人。另一项研究是在意大利的一家急救医院里进行的,大夫们对321名因有自杀企图而被送往该医院的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在将他们的血液样本与其他的病人做对比时发现,自杀病人的胆固醇指标值明显地低于参照人群的。

美国研究者在对高血压病人(舒张压高于90mmHg的人)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关联。在一个名为“健康先生研究(MRFIT-Studie)”的实验项目中,用了6年时间对35万名男士观察,同时对这段时期出现的死亡进行了个案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中风的风险随着胆固醇水平的下降反而升高了!

所有这些事实和数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也许会在男性中带来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胆固醇含量降低,却毫无疑问,肯定增加死亡风险,只不过不是死于心脏病,而是癌症、中风,或者其他的原因。

鸡蛋提高胆固醇水平?
鸡蛋不会提高胆固醇

误区四:鸡蛋提高胆固醇水平及心梗发作风险

鸡蛋到底能不能提高人体胆固醇水平?国外的一个老先生为澄清这个问题,每天坚持吃两打鸡蛋,共坚持15年之久。这个为科学献身的老人成了医学界的闻名人物。事迹不仅出现在专业杂志上,而且在很多的报纸上也是头版头条:因为这位具有牺牲精神的老人胆固醇水平却始终低于200mg/dl,这使所有的医学理论变成了一派胡言。

当然,仅凭这类轶事还不能彻底驳斥那些“科学的教条”。要想证明,鸡蛋提高不了胆固醇水平及心肌梗塞发作风险,我们还必须提供确凿的统计数据。

鸡蛋确实含有很多胆固醇,平均每只大约有200毫克;这毫无疑问。专家们对胆固醇的态度也很鲜明:脂肪以及胆固醇,尤其是胆固醇,是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鸡蛋总是出现在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食品目录里。人们坚信,胆固醇直接从鸡蛋进入血管,然后不可避免地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

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些孜孜不倦的人,要对这个问题寻根究底。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个实验,在三个月里,他们坚持让100多名受测者每天吃两只鸡蛋。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在实验阶段之前及之后各三个月里,受测者的食物中都没有鸡蛋;而且,除了增加鸡蛋以外,这些受测者的饮食和他们日常的饮食基本保持一致。结果是:研究者们在受测者的胆固醇含量指标里只发现微小的区别。若从统计意义上看,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明显的区别。

美国著名的营养研究机构“弗拉明翰”,也无法得出鸡蛋、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以及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另一个有将近1000人参加的实验中,详细地记录了每位受测者当时具体的饮食习惯。

蛋黄导致胆固醇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鸡蛋正名

从记录中可以看到,鸡蛋的消耗量是每周0~24只不等,大多集中在每周~7只。几年后,当人们凭着当年的记录,将饮食习惯与受测者的死亡原因及死亡率进行对照分析时,他们并没有发现鸡蛋消耗量与冠心病、心肌梗塞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似乎能说明点问题了吧?不过,要让专家们相信,他们顽固坚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许下述两宗前瞻性的实验联手可以改变专家们的观点。这两个实验的参与者都非常多。其中,“专业人士健康研究项目”有5万多名男性参与,另一个则涉及12万多名女护士,名为“护士健康研究项目”。两个项目的参与者分别被要求,在不少于8年和14年的时期内,经常填写一份问卷,答复有关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疾病等方面的情况。

由于食用鸡蛋的数量也在问卷上,所以从两项研究中可以捎带统计出,鸡蛋消耗量是否与心肌梗塞及中风的发作频率间存在关联。答案很清楚:没有!即使那些每日至少吃一只鸡蛋的受测者,他们也没有因此比一般人更多地遭受中风或者是心肌梗塞的折磨。

所以,当您明天剥开煮熟的鸡蛋,面对金黄诱人的蛋黄,可以毫无忌惮、心情愉快地享用。祝您好胃口!

*本文主要参考了[德]乌多.波尔默《饮食观念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