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中文译名 : 便利店

• 导演:迈克尔·博罗丁

• 主 演:布哈拉·桑辛斯拜 / Lyudmila Vasilieva

• 制作地区 : 俄罗斯

• 类 别 : 剧情

• 首映时间 : 2022-02-12

• 片长 : 106分

• 豆瓣评分 : 7.3

俄国于1861年推行农奴改革解放农奴,

而美国则在1865年正式废除奴隶制度,

世界上两个大国在19世纪后半叶相继废除了将人作为私产的行为,

但这一概念依然根植于许多人心中,

即使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现代奴隶的悲剧依然偶有耳闻。

乌兹别克导演迈克尔·博罗丁的首部剧情长片《便利店》,

聚焦被滞留在莫斯科当地便利商店为奴的乌兹别克女人们,

她们不只得为老板工作,还遭受殴打和性虐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罗丁早年以移工身份移居莫斯科,

深感中亚移工在此地的种种困境,

从俄罗斯国家电影学院毕业后,

便回到乌兹别克拍摄了其首部纪录长片《Cotton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兹别克以盛产棉花闻名,

这般盛况却是来自于国家的合法剥削,

如果农民向国家租用土地,

便有责任要在上面种植一定比例的棉花,

许多学童也经历过摘采棉花的生活,

这些都非出自于农民、孩子的个人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中有许多人,选择前往俄国寻找新生,

没想到却是落入另一个深渊之中。

博罗丁听闻了莫斯科便利商店的「戈利亚诺夫奴隶」事件,

得知许多受害者皆是乌兹别克移工,决定前往探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这家店的恶劣事迹虽然闹上欧洲人权法院,

但依然持续营运着,

他便决定将这件事情拍成电影让更多人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片中,女主角慕哈巴特不敢反抗店主萨纳,

甚至被迫与其他男人结婚,孩子也被带走,

导演以完全的线性叙事、无闪回的方式,

暗示这样的故事至今仍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剥削与奴役并没有成为过去,

这段日子或许是某人的记忆,但亦是某人的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近年因疫情及战争关系导致移工人回流原国,

但长期而言俄国的移工数量高居世界第二,

且多前往莫斯科州和列宁格勒州等地,

然而俄罗斯社会对移工,

尤其是中亚和高加索人的态度并不友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列瓦达中心统计,

在2021年,高达68%的民众认为政府应限制移工进入俄国,

虽比前几年略低,但依然超过六成,

不过认为移工对社会和国家有好处者也增长至50%,

而不愿意让中亚移工进入俄国,

或只愿意让他们短暂停留的人数近十年来都超过50%,

可以显见俄罗斯社会仍存在对中亚移工的排斥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使得中亚移工生存不易,

反倒落入俄国社会底层,

并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形成排外与犯罪的恶性循环,

在俄罗斯涉案的外国人也以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为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俄罗斯工作的人们都在寻找一个出口,

博罗丁曾在访谈中表示,

本片在「贴和现实」之际,同时也在「寻找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口」一词其实曾被导演赤裸地置于片中,

当一名乌兹别克女人被萨娜推入火坑,

遭人性侵时,镜头静静地拍摄一道门,

门上写着「出口」,而萨娜在一旁抽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后是悲剧,里面的人无法破门离开,

出口近在眼前,却是那么遥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罗丁在本片中多次以类似的手法呈现移工无法逃离的困窘,

移工在帘子另一端被殴打,

客人在店内购物置若罔闻,

即使发现不对劲也无济于事,

连警察也联手欺压,

他们甚至已经习惯于剥削与虐待,失去了逃跑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片前半段以慕哈巴特在便利商店工作的生活为主,

后半段则是她回到家乡与亲友再聚后面临生活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是在商店中、逃离的路上,

博罗丁以萤光绿和萤光粉红营造诡谲之感,

当慕哈巴特离开商店走到大街上,路上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而街头艺人后头的霓虹灯管揭示着这几天应是「俄罗斯日」的连续假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日是俄国国庆日,

人们会欢庆国家的团结与发展,

但在这欢喜的日子里,城市中的苦难依然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只存在于俄国,也存在于故国,

他们离开了这里,也只能前往另一个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讽刺的是,中亚各国都以「斯坦」为名,意为「之地」,

例如:哈萨克斯坦便意指哈萨克人之地,

然而不论土地、人力都成了国家的私产,

国家的强盛筑于人民的不幸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于经济压力,慕哈巴特再度回到便利商店,

这次她染上金发,成为萨娜的共犯,

她带上了许多一无所知的乌兹别克女孩前往莫斯科,

追逐新生活的美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结局出自导演调查的真实资料,

当人们无法逃离地狱时,

仅能选择成为压迫他人的人,才能换得苟且安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如此,导演依然在其中安插了一个有力的希望,

曾经的奴隶巴基亚・卡西莫娃也在片中饰演一个小角色——

到便利商店找工作的女人,

这是巴基亚的决定,

透过奴隶事件的受害者参与本片演出,是种抗议,也是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品」一词在本片被赋予了多重涵义,

包括了将「」作为商品,

这家商店贩卖「人」、贩卖商品,

24小时奴役这些中亚移工,

这个恶行倚靠的是社会的集体冷漠与排外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片尾,便利商店缓缓飞起,

象征着这家商店似乎遗世独立,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依然24小时运作着,

而即使莫斯科已然传出如此多悲剧,

它依然是移工们向往的「新天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