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过去一年,云南在地的伙伴“蓁野”在《攀登者的世界》专栏和我们分享了攀树的乐趣与意义,很多读者都表示自己因此“走近”了身边的树,也开始尝试抱树和攀树(没有破坏树的行为)。

今年“蓁野”的伙伴发起了“”项目,希望推广休闲攀树并培育更多攀树爱好者。

《攀树新伙伴》专栏共4期,通过讲述不同地区的小伙伴在攀树共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为你提供一种新视角,走近一棵树。

文、图/ 泥巴和共学小组的伙伴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ynn 绘制的童话里的树

春节伊始,我们开启了为期一年的线上攀树共学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20多个小伙伴在此相遇了。这些伙伴分布在昆明、成都、北京、广州、深圳、景德镇、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泰国、德国。

我们在大家最初的分享中看见了五颜六色的初心和期许——

在太湖边有一棵开怀大树,我和朋友给它取名“巨好玩”,希望有机会带你们去抱一抱它

在树端仿佛可以感受到大树的呼吸,更加安静自己的心

想跟大树靠得更近,跟小鸟靠得更近

想换个方法和角度接触和看见树,难过时可以躲在树的怀抱里,高兴时可以在树上撒欢唱歌

希望能独自出行,上树后享受一个人在自然中的安静,休息看书看风景冥想

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在树上赏花,如果有同伴更佳

希望能在树上露营

想和树贴贴,用身体感知树

期待开启新的身心体验之旅

我希望以后可以自己搭建绳索上树剪枝,把园艺费用省下来

希望能够完美的给我的童年回忆补上缺憾,能全须全尾的下来,自己当自己的super her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学群的作业打卡:第一节课“树木评估”后,@阿果 拍照发来自己寻找的适合攀树的树,并且徒手爬到了4米多,她用圆圈标记了可以挂绳的位置、竖线代表高度

最近一次的线上共学,伙伴们分享了自己和树之间的故事。我看到了每个人不同质感的小时候,也看见了不同气质的树——

*以下摘录部分伙伴分享

@JW:樟树的树洞

我们村有很多直径近两米的大樟树,小时候是不敢想象能够爬上去的,但是偶尔会去钻树洞。那个树洞有一米五的直径,很多树洞还是上下贯通的,下面有个口,上面还有口,小孩能顺着树洞往上爬、从上面口把脑袋伸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贯穿的大樟树洞(网图)

@杂町:治冻疮的杉

我们家那边有非常多的杉树,我从小就很喜欢它这种笔直又整齐的形态,我小时候很容易生冻疮,没想到这棵树上还能治愈我的冻疮。当时村里面有个老人,知道一种偏方,说杉树上有一种虫的虫茧,把它剪开,流出的汁水涂在冻疮上,很快就好了。我试过了,确实好了,这是很神奇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杂町 喜欢的杉(网图)

@不调:寻找榆钱

小学一年级的春天,我学到了一篇关于榆钱的课文。课文里说榆钱是在春天长出来,它水水的,像葡萄一样。我就很激动去家附近找榆钱,这算是自己第一次很有意识地去找一棵树,没想到榆钱跟葡萄差远了。但是好像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一种自己寻找某个东西的满足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完这个故事后@泥巴 也去找了榆钱

@zl:龙眼上捉迷藏

我妈妈跟我说,在我出生没多久,她就在家门口种下了一棵龙眼树。我小时候还挺淘气的,和发小玩捉迷藏的时候就会爬到这个树上躲起来,龙眼树也不是很高,大概两米左右,小朋友可以爬到比较高的地方。但龙眼树它有一种虫特别臭,不小心沾到就感觉几天的衣服都是那个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zl 和她身后同岁的龙眼

2月-4月,伙伴们都遇见了自己的“梦中情树”,迈出了行动的第一步,就这样和树产生了连接。

2月 • 先“爬”起来的大家

对有的朋友来说,加入攀树共学小组启动了她关注树的雷达,让她“看到树就想这个能不能爬”;还有朋友从第一节课“树木评估”开始,就踏上了寻找自己“梦中情树”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位朋友久违地爬起了树,并为自己小小庆祝。

@雪梅爬了一棵离地0.5米的树,完成了她的2024第一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雪梅 的2024第一“爬”

@波妞找到了林子里一棵最低侧枝只有60厘米高的香樟树,直接爬了上去,她说:“靠在树上的感觉真棒,感受到的风都是不一样的。仰头看侧枝伸展如图,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妞 的树上视角

3月 •在成都完成自主首“爬”

@树袋熊从报名开始就“急于攀树”,学完第一个绳结就开始主动琢磨怎么搭建起绳索、怎么利用绳索爬上去。经过了不懈的观看视频学习,终于在某个心血来潮的晚上,在家门口的树下尝试起来,虽然遇到卡装备的状况,仍然完成了完整的实践,感觉士气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袋熊 的第一次搭建行动

后来她又研究出了怎么手脚用力爬上去,再同样原理下降。再后来她开始给朋友演示、带朋友玩,意识到自己对下降的风险不够了解。在一边自己探索中,一边发现需要了解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袋熊 自己练习了搭建系统并挂在上面荡了荡

因为@树袋熊的积极探究,成都小伙伴们最先解锁了攀树,@丁丁表示新奇又欣喜,仿佛进入了新世界,好不一样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丁(左)和@树袋熊(右)的第一次攀树集结

4月 •在北京赴一场攀树约会

因为加入了“共学”,我萌生出了去不同城市和当地小伙伴攀树的想法,清明节去了北京开启了自己今年攀树巡游的第一站。

在北京的城区找树真是个又惊喜又挫败的过程,惊喜于好多大树,挫败于都不能爬。有一天,和北京的共学小伙伴@Lynn在城郊发现了一排柳树,沿着沟一路往前,我俩不约而同地停在了一棵树下,“就它了”。我们接连去了两天,在一片二月兰的沟地,在这棵两人合抱才能抱住的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泥巴 和 @Lynn 眼里的“就它了”

第一天离开前,我惊叹道“下次来北京还想爬这棵树”“这棵树可以爬5个人”,Lynn却表达了她的顾虑:“我会觉得重复、规模性的攀树对树有伤害”“如果去攀树只是满足自己,而没有为它做点什么,我就觉得我在使用它”“我是因为爱自然而想学攀树,如果攀树让我感觉破坏到了树,我就没办法继续这件事了”。

我们在路上聊“保护和伤害”这个话题,发现每个人对它的感知边界好不一样。比如,坐上一个不太粗的枝对我来说是温和的,而她会觉得对树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很有意思,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角度和世界相处,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心中的和谐

第二天,我注意到她默默捡完了附近的垃圾,我也换了一个新的树枝搭建、还更留意尽量不磨到小枝。她从另一端上了树,有一刻,她趴在刚好抱住的斜斜的枝上,轻轻说“终于体会到抱树的感觉了”。

离开前,我们聊起“抱树”的体验,又一起在树下抱抱树告别。她描述在树上和树下抱树的体验:在树上就像是坐在爸爸肩膀,被搂抱着,很贴近他的心;在树下像是小孩子扑过去抱住大人的大腿。我想起来,自从春节前爬到一棵树的“心窝窝”里,之后每走向一棵想亲近的树,就会找出“树心”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爬到树上抱树的@Lynn

结语

4月20号,小组里的几位伙伴第一次相聚在昆明,我们在这棵常常去造访、不同季节去见证、绽放了很多欢笑的栓皮栎下,接收来自这棵树、这片林子的礼物,也把我们的心扩展到更广大的生命。

我想到了潞江坝的那棵“亚洲第一大榕树”,每当我去到它跟前,就会感到一代代、很多多的人的注视、祝福、景仰、尊敬、赞叹……汇聚在一起,滋养它更加的健硕繁茂。

人和树可以是怎样的关系呢?借由攀树,我们将和伙伴们一起探索…...这是一段有目标、又充满未知的旅程,欢迎和我们一起见证攀树新伙伴的足迹。

《碧鸡山之春》系列:

《向上吧!少年》系列:

《我眼中的树》系列:

《内外自然》系列:

《云南餐桌上的叶花果》系列:

《树和它的居民们》系列:

《攀登者的世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