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大学礼堂

1

2024年5月2日23时,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这座大礼堂是河南大学的象征,全称“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于1931年建设,1934年建成,是我国近代建筑艺术的精品,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黑请闭眼。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古代没什么消防设施,只有靠街上的更夫打着梆子: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而掌握了现代科技手段的人们,却保护不了一座古建筑!

这座大礼堂正在进行维护修缮,据说当晚疑似有施工队在里面休息。如果火灾的确由此引发,说明甲乙方的管理简直是一塌糊涂,简直是在犯罪。

惹事的也许是个别工人,可是管理层罪莫大焉,拿什么能赎回你们的罪孽?!

聚九州之铁,不可铸此大错。

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卢克平凌晨2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帖称:今夜痛哭,用泪水扑灭火焰。今夜无眠,心再也无处安放。今夜校殇,猗欤吾校永无疆!!!

2

今天为河南教育一哭。

100多万考生的河南,只有一所历史悠久的河南大学。这个中原大省的高等教育,不要说跟北京上海广东比不了,甚至比不上边陲的很多省份。而河南之所以进入当代仍然多灾多难,与百年前先天不足的教育状况有着密切关系。

100多年前,当中国意识到应该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国人最高明的见识是办新式教育,在乱哄哄的中华民国,唯有在教育现代化问题上却是高度统一,政府在办教育,有钱人在办教育,各地军阀都在办教育。

说办教育见效太慢的,是井底之蛙的王八蛋,办教育是见效最快的

1905年,陈天华因为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蹈海自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说的就是陈天华烈士。那时候中国没有一个人懂得微积分,上海的新式学校很多是日本人在教自然科学。

民国的教育部是第一穷部,国家没什么教育经费,各地就自己办。

在天津,张伯苓办的南开大学曾经一度超过北大,他总是能拉来投资。

在山西,山西大学的学生们强烈要求可以转学北大,因为山西大学、北洋大学、北京大学同属国立大学。胡适跟蔡元培说此事,蔡元培说没问题!听说过中学转学,什么时候有过大学转学的?但是蔡元培就敢这么干。三年以后,阎锡山治下的山西竟然做到了义务教育。

1922年,在东北,张作霖派人找到胡适,说想建东北大学。胡适说东北缺乏人才,不如先建三所好的高级中学。没想到一年之后,张学良竟然把东北大学办起来了,学校全盘照搬德国大学体系,还建了配套的实习工厂。

北京的国立大学经常欠薪,教授们被全国各地挖走,像鲁迅、林语堂、顾颉刚,跑到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闻一多、梁实秋跑到青岛大学;李四光跑到武汉大学。江浙一带,胡适跑到中国公学,又有蔡元培、黄炎培、竺可桢这些人,还有众多教会大学,人才是全国之冠。

到了1934年,就是河南大学这座大礼堂竣工那年,全国有一百多所大学,有的专业可以在世界大学里站得住脚。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赶上日本六十年的成绩,气象学、物理学突飞猛进,进而到西南联大期间,我国迅速出现了吴健雄、李政道等物理学顶尖人才。

河南就是这时候被甩下的,战乱频仍,挖不来人才哇!

1928年,冯玉祥治下的河南省政府忽然下令,省城家家户户必须油漆大门,蓝白相间,外用红边,统一,号称建设“新河南”。省城五万家,每家花钱3块大洋。有人找冯玉祥告状,冯玉祥气得大骂,方才作罢。

全国新式教育如火如荼的时候,河南的女子仍然缠足成风。河南突然规定,凡是不放开女孩的脚,一律罚款。最奇妙的,是让各校小学生在胸前佩一绸带,上面写“拒绝缠足姑娘做我们的老婆”。

这就是百年前河南干的事,从孩子到大人,从人到建筑,运动式、口号式的治理。

所谓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河南有了著名大学,太不容易了,这座大礼堂,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她是河南现代教育的象征,是河南学子的精神家园,现在她没了。

3

今年火灾、爆燃等事故有点多,多得我都有点记不住了。有几点提醒:

第一,警惕火灾事故向学校蔓延,不止大学,包括中小学。

第二,警惕火灾事故向更多领域蔓延。火灾事故易发生于民房,管理不善的工厂、工业园区,小心蔓延到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甚至机关单位。不是危言耸听,凡事看苗头。不发生最好,多提醒有好处。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防患于未然。

第三,警惕蓄意事故。这就已经不是事故,而是人为制造,要警惕。

可能有人会说,巴黎圣母院一样烧了,河南礼堂失火,有什么不正常,你至于大书特书吗?那我要回怼:巴黎圣母院离我太远,我感觉不到疼。我心疼中国的高校,中国的学子,中国的文化!

败家子才会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