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来讲一下华北根据地的历史。今天我们的知识点是主要讲“根据地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变化、走上抗日革命道路”。

“历史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起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目的旨在灭亡中国,但是却成为激发起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前所未有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民主意识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日军在“野炊”。​)

(图为到处劫掠的日军。)

正如学者晏阳初所言:“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日军在任何一次行动当中都忘不了抢老百姓的东西,不论是小猪还是一把葱,能吃能用的都逃不过他们。)

我党再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的诸如减租减息运动、男女平等分田、颁行实施《婚姻条例》《政权组织条例》等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法律制度建设,不仅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经济改革和法律制度建设,有力地改变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原先旧有的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使得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农民不仅社会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长乡绅无上的权威性观念被打破,根据地的农民开始提出自己的主张,他们开始积极参政议政,争取属于自己应有的权利,根据地少年儿童开始不愿再作为家庭附庸的思想开始产生,子女的意见与建议在家庭中逐渐受到家长的重视,以上这些变化给根据地农民思想上带来的变化是深远的。

华北抗日根据地社会思想的变化还体现在,把尊重宗教信仰、破除迷信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努力把保护宗教思想自由与根据地抗日战争紧密联系起来。如回族优秀抗日英雄的代表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奋勇杀敌,为冀中乃至全华北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区域所称颂。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穆斯林把抗击日军视为“圣战”,给予日军有力打击。山西五台山的僧人也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涌现了许多抗日名僧。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根据地建设,进一步转变根据地社会思想观念,培养适应抗战需要的紧缺人才,根据地基层政权积极组织民众开展识字活动,举办夜校进行扫盲,开办各种训练班,农民们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眼界进一步放宽,旧的带有封建迷信神怪色彩的戏剧、各类迷信活动开始逐渐失去影响,根据地社会文化落后的局面开始改变。

华北根据地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抗战,取得傲人的成绩,并且涌现出许多小英雄。有直面敌人、被砍掉手指也不出卖八路军的小英雄温三郁,有壮烈牺牲也不泄密、保护兵工厂坚壁物资的小英雄王朴,还有王二小、大兴小武、李爱民、海娃、雨来等,以及众多数不过来的儿童战斗英雄。根据地儿童劳动英雄有女劳动英雄王秋芬,儿童团长牛国才等,另外还有学习英雄、宣传动员能手等等,他们都是为抗战和根据地建设做出贡献的儿童英雄。

我们说过,在八路军队伍当中,由于当时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但是只要进入到革命队伍里来,大家都努力补习文化,并且和剥削阶级的军阀不一样,干部对待战士是文明的。并不像现在很多人看到的抗日神剧,那里面的八路军军官以说粗话为荣,我党的队伍不提倡这样。所以我党在根据地发展儿童团员时,对他们实行的教育更是春风化雨、非常和蔼的,有很多孩子回家还去教育那些在家务农的大人和实在因山路遥远无法入学的穷孩子,当时党组织把这种制度叫做“小先生”制度。

自古英雄出少年,大量资料显示:华北地区根据地儿童英雄是根据地小学、儿童团等机构和团体对儿童动员和教育的结果,是因日伪残害被迫在战火硝烟的催化下迅速成长的结果。中共领导的根据地重视儿童健康生活,因此少年儿童的工作在后方,是属于辅助性的。为了保护少年儿童,即使是参加八路军、民兵组织,政府也对少年儿童年龄有一定的限制。

在晋绥边区,少年儿童工作积极,他们积极要求参加民兵组织,但根据地拒绝接受十五六岁的少年民兵的要求,民兵的年龄大都在二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之间,然而儿童和民兵结合地十分紧密,连睡觉休息都在一起。 儿童耳濡目染地从民兵、八路军等英勇同志身上学到了对敌斗争的经验和技巧,培养了保家卫国的精神。

(一) 温三郁

​温三郁1931年出生于河北武强县前西代村,他的父亲是小学教员,大哥是本村的小队事务长。在温三郁13岁时,他的父亲和大哥被日军抓住后被押往关东挖煤,后来不幸死在了关东煤矿。此后温三郁家中只有他母亲、二哥、弟弟和妹妹,全家靠种着十几亩地过活,日子很困难。1943年,农历正月二十日,日伪半夜悄悄包围了三郁所生活的前西代村。村小队早晨去提水时被敌人发现,村小队的一个班钻进了提前挖好的地洞。敌人在逐家搜查过程中包围了三郁家的院子,还逼问他的母亲,想要从他的母亲口中找到八路和家中地洞所在。他的母亲说了个“没有”,敌人一刺刀就把她的脸挑破了,随后又被踢了几脚,母亲躺在地上,连疼带吓,就晕过去了。三郁家里的弟妹被吓得啼哭不已,三郁也在一旁呆呆地立着。敌人把三郁拉到院子里,逼问他“家里住了八路没有?”“村长是谁?”“谁家住八路……”等。三郁当然不能出卖战士,不会做那可耻的叛徒,他灵机一闪地回答道,“我自己一直都是在姥姥家住,不知道什么是八路……也不知道村里哪有八路,谁家住了八路……”汉奸们气冲冲地恐吓他:“你净装混!眼巴巴看见了,你不说打死你!”敌人发现三郁家有地洞,断定他家一定与八路军有关系,便继续恐吓他:“那有地洞,不说非打死你不行!”“说了就不打死你!”“不说拿刀挑了你!”……无论汉奸怎样吓唬,三郁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没有”、“我光在洼里拾柴火,不知道什么是八路”……汉奸们觉得三郁嘴撬不开,难以从他嘴里问出实情,便要用刺刀挑死他。汉奸首先一刺刀扎在胳膊上,又照着他的胳膊刺了三下子,袖筒里哗哗地向外流血,又一枪把子打倒了他,三郁疼得滚来滚去,就晕过去了。汉奸正要杀害三郁时,敌人吹号了,汉奸和日军一无所获地走了……三郁苏醒后见到母亲,母亲又教育他:“怎么打也别说。”不幸的是,眼看敌人就要走时,又把村民武全经抓住了。没想到的是,40多岁的武全经在敌人打了几下后竟然就说出了洞口,汉奸们几下就把洞口掀开了。汉奸折回三郁家,并在他家洞口用烟熏,一个鬼子和一个翻译官拉着小三郁去“指认”洞口,扬言要挑死他。在距离洞口不过一丈远时,洞里冲出一个八路军把翻译官一枪打死。敌我双方立时就打起来了,这边的敌人把三郁拉到院子里去,要杀他出气。敌人先让三郁伸出胳膊来要剁掉他的手,他往回一抽,敌人没有砍着。敌人又让他跪下要砍头,他又一闪敌人也没砍着。敌人追着三郁跑到屋里去,举刀朝他的脊梁砍去,幸而他的衣服厚没有砍透,随后汉奸踩住三郁的肚子又朝他的头砍去,他本能地伸出手放在头上,挡住敌人的刀。此时他只觉得身上凉凉的就又晕过去了,三郁再醒来时见自己手指头掉在地上,满脑袋都是血,疼得不住地打颤……

在1945年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后,温三郁得到“气节模范第一名”的光荣称号、1500元边区票、一头牛和耙、镰各一件的奖励。 英雄儿童温三郁的光荣事迹传播开后,激励着根据地的少年儿童,他的事迹还被改编成快板,编入根据地小学语文课本:“小三郁,才十三,民族气节好模范;五个指头被砍断,三郁还是不开言……”

(二) 王朴

王朴,男,1929年生于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野场村,儿童团团长。1943年他为保护晋察冀根据地兵工厂的“坚壁物资”而英勇牺牲,后被晋察冀边区授予“抗日民族小英雄”的称号。

【名词解释: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斗争中采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战斗方法。

坚壁:加强堡垒,坚守据点;

清野:抗日战争中,为了对付敌人的烧杀抢掠,在日伪军到达根据地之前,军民们就把家具、粮食、牲畜等重要物资全部搬进山洞或埋藏在预先准备好的隐蔽处,全村男女老幼都转移至安全地区,不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给敌人造成生活和行动上的困难,以便于我军伺机打击敌人,减少群众的损失。这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对付日伪军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1938年春天,野场村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时,王朴的父母即加入了革命工作,他的父亲被选为村长,母亲也参加了妇救会。

1939年,10岁的王朴就读于中共创办的根据地小学,1940年当选为儿童团团长。学校老师讲述的王二小“宁为抗战死,不做亡国奴”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他。王朴从早到晚都爱唱《狼牙山五壮士之歌》,他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并希望自己能够像五壮士那样,跟汉奸日寇斗争,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成为他心中的丰碑。 王朴率领儿童团站岗放哨,带领儿童团员收集弹壳和碎铜烂铁送到兵工厂制造子弹、地雷和手榴弹等兵器。因为当年我军武器装备很落后,所以哪怕有一点儿材料都要用上。王朴还充当小先生,教授儿童团员“五不誓约”,教他们唱鼓舞士气的儿歌:“儿童团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建设独立自主的新中华”。 1943年日军对野场村展开扫荡,野场村全村总动员“坚壁”枪支、军粮等重要的军用物资,百姓也都躲避到了山沟里……王朴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观察情况、给八路军送信,并曾抓住被日军派来刺探情报的特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处掠夺东西的日军。)

一日,王朴放完哨回去时碰到了日军,他转身就跑,但还是被两个日本兵追上并被带回李家庄,和十几个老乡关押在了一起。王朴心里念着“五不誓约”,誓死不说出八路军和百姓的藏身之地,汉奸恼羞成怒,用绳子勒住他的脖子,王朴憋得透不过气,可他宁死也不愿当汉奸,干脆就装成假死来蒙混敌人,后来他找机会逃跑了……后由于汉奸告密,日军找到了附近几个村子百姓藏身之处,逼问八路军军用物资的下落,日军通过惨无人道的杀戮逼吓百姓,大家均不屈服。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叫村干部、干部家属和抗日军烈属站到前面,王朴和他的母亲把群众挤到后面,自己站到了人群的最前面。汉奸认出王朴是儿童团长,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军用物资的下落。王朴不怕敌人刀架脖子,反而举起拳头带领在场的儿童团员高呼:“我们至死不要忘记《军民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顿时,百姓都高呼“不当汉奸!”惊慌的日军害怕了,他们吼叫道:“杀不完老百姓就杀不完八路军,统统枪毙! ”残暴的日军用机枪扫射,制造了令人震惊的野场村惨案。

在这场惨案中包括王朴在内的118名群众壮烈牺牲。为了纪念王朴和死难的烈士,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和完县县政府召开了追悼会,授予王朴“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在石匣岭上树立了英雄纪念碑。《晋察冀日报》还特别刊载了完县县政府令,向广大群众宣传王朴的抗日事迹,称张竹子(王朴的母亲)和王朴是“妇女和儿童界的模范”,要求人民军队和干部在经过他们坟前的时候,必须“止步致敬、以示敬仰”。

(三) 李克元

李克元,山西武乡朱德儿童团团员,12岁时当选为儿童团小队长。1940年10月,李克元在身患疟疾的情况下,还主动带领儿童团员割草,喂长途而来武乡参加百团大战的首长的军马。战备紧急时,全村青壮年都上了前线,儿童团成为支援前线、维持治安的主力。李克元带领儿童团员冒雨去给前线的战士送干粮,他们自己吃苦菜,把粮食省下来留给前线抗战的战士。

1940年年底,鬼子进行“年关扫荡”,李克元和民兵队长的任务是破坏公路,这是一条由县城进王家峪村的必经之路。黄土路被冻得如同石头一样,儿童团的孩子们力小,挖土时虎口被震得生疼。孩子们开动脑筋,紧靠崖壁开始刨,很快就刨出了两人高、两丈长的大坑,日军被阻断在进村的路上不能前进,吃了大亏,死伤百人以上,李克元带领的儿童团立了大功劳。1941年,李克元和几个儿童团员在王家峪村南的北岭一带打埋伏,他一枪打中鬼子头领的马匹,并成功活捉了鬼子头领交给八路军。八路军称赞李克元是神枪手,还要奖励李克元10元钱,但李克元不要钱,要的是可以杀敌的子弹。李克元立功不受奖的事迹在王家峪广泛传播,儿童团孩子们都以李克元为学习榜样。

1941年,阴历九月十三,李克元站岗放哨时发现日军和伪军一条长蛇般地朝王家峪而来,他迅速推倒消息树并鸣枪三声示警,为群众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次敌人疯狂扫荡中,李克元为掩护受伤的战士和八路军的军用物资,主动暴露自己引开敌人而不幸被捕了。李克元誓死不当汉奸,敌人逼迫他竖起消息树,他却把消息树扔到悬崖下面;敌人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问八路军所在,他机智地把日军引入八路军包围圈,敌人踩中了王家峪民兵埋的地雷,损伤惨重。敌人知道中了埋伏,举刀朝李克元头上砍去,年轻的李克元壮烈牺牲了。

当晚,王家峪军民在文昌塔下悼念牺牲的李克元,武乡县政府追认李克元为革命烈士,儿童团员们争相学习李克元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可敬的李克元,抗日的小英雄,你是太行的骄傲,你是边区的光荣!……”歌中饱含了太行根据地儿童团员们对李克元的悼念和崇敬之情。

(四) 杜仓孩和朱其善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华北地区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抗战英烈的故事亦流传于百姓及其后代之中。

杜仓孩是山西沁源白狐窑村一户贫寒的五口之家的孩子,其父在躲避日军时被俘后杳无音讯,仓孩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1939年,刚刚12岁的杜仓孩参加了村儿童团,和其他儿童团员们一起做站岗放哨、查路条等工作。1942年秋,日军大规模扫荡太岳腹地沁源县,妄图建立“山岳剿共试验区”。根据地政府决定组织主力部队和民兵游击队围困扫荡后留守于沁源城关、交口等地的日军,当时年仅15岁的杜仓孩主动报名参加了民兵武装组织,成为40多个民兵当中最小的一个。民兵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已经从白狐窑转移到小青沟的老百姓,以防日军偷袭侵扰。

1943年夏秋之交的某天夜里,正赶上杜仓孩放哨值夜,快到黎明时分,机警的杜仓孩似乎听到有人群行动的响声,他仔细观察后发现数十名日军正从不远处的圣佛岭窜下,意图包围卫群众所在的小青沟。杜仓孩临机决断,他一方面告诉同伴迅速返回通知隐藏在小青沟的尚在睡梦中的群众立刻转移,另一方面,他举枪向来犯的敌人开枪射击,枪声唤醒了睡梦中的群众,为群众争取了转移的时间,但同时也使得日军由偷袭转为公开的进攻……杜仓孩的子弹很快就用完了,他用一颗手榴弹炸死了冲上来的一名日军,在鬼子卧倒准备进攻之际,他想趁机逃跑,但刚刚跑出百余米便被敌人乱枪射中。大青沟的群众顺利转移到了后山,然而,年仅16岁的杜仓孩为保护群众转移壮烈牺牲了。

1939年,16岁的青救会儿童部部长朱其善来太岳沁源工作,1940年,17岁的他在潜往敌占区工作时不幸被捕。朱其善虽然年纪小但十分刚烈,在被押解的路上被日军的枪托砸、皮靴踹,被打得头破血流、皮开肉绽,后被押解到平遥警备司令部后连续5昼夜都水米未进,且多番遭毒打,直被打得气息奄奄。敌人见从他身上压榨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便残忍地在刑场先是放狗将他撕咬后又枪决。

除了以上所述,华北地区根据地为抗战牺牲的或不受引诱坚决保守秘密的儿童英雄还有很多,行唐上房村张六子,灵寿苏家庄谷福贵,唐县的张小二,都是保守秘密不受威逼的模范。五台田家村一个年仅十二三的小孩,被敌人冷水浇、皮鞭打,最后刺刀穿透手掌钉在门板上都没有吐露一点秘密。易县南岭村一个童子军被敌人从干草中搜出,拒不叛变被敌人杀害。 1942年,敌人扫荡黎城,士绅王尚德14岁的儿子王龙章被敌人掳去,王尚德却和村民说:“宁舍爱子,亦不能身侍仇敌,做这种无脸事。”王龙章也不受日军引诱,糖果不能动摇,情愿吃淡饭,也不因咸盐出卖,更不受武器威胁。 在晋察冀边区,平山县儿童温新顺曾到炮楼上偷敌人的文件,儿童马耀山在堡垒里偷出敌人的子弹;1945年,定唐儿童卜晏在一个月内拔了铁道上的钉子300斤。 根据定县第二十高小的统计,八年全面抗战中,很多青年男女学生,在敌伪的血爪下,曾营救了20多个被迫去受训的同学。为了抗日干部的安全,他们不顾自己流血牺牲。雁北繁峙县六区谢子坪的小学生三保子,在学校里刚讲过“五不誓约”之后,一天他和家人才送走了八路军,敌人就来了,问他八路军到哪里去了,他坚决回答不知道,最后敌人把他扔在很高的山崖下,最后也未问出一个字来。 敌人有一次在安国县一个村里抓了3个小学生,问村长的名字和住址,第一个不说被挑死了,第二个还是不说,又被挑死了,再问第3个,仍然说不知道,三个孩子为了革命村长的安全,坚持民族气节牺牲了。

华北地区根据地的儿童战斗英雄们,有的闭口坚守,有的机智勇敢,有的不受引诱,有的牺牲生命,他们为了保护根据地,为了打退侵略者,表现出中国人铮铮铁骨和宝贵的民族气节。河北平山游击区的儿童在敌人的残暴压榨下,仍然坚持斗争,他们冲破封锁,参加了1945年的晋察冀边区“四四”儿童节大会,他们是反日抗日的小英雄。14岁的李四虎在轮到他去堡垒上当差的时候,他悄悄偷了一个日造的手榴弹和一排子弹,并把这些东西交给了当地的青救主任。他联合当地38个少年儿童配合八路民兵军队一起填沟、配合游击组埋地雷,他们有的干活劳动,有的警戒放哨。在遇到敌人清剿时,他们还主动保护在村里坚持工作的革命同志。不但把革命干部隐藏起来,还给他们送饭,为抗日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1945年,17岁的温新顺被日伪强迫到炮楼上做饭,他利用工作的便利,多次为平山区政府送去情报。一次他趁敌人不注意,偷了100发子弹、2瓶擦枪油,还有3个日本造的手榴弹送给了基干队。为了鼓励表彰孩子,区里奖给他10元钱和两个大西瓜。另一次他偷出鬼子3本书和7封信,还有一次偷了敌人70颗子弹,并常常在堡垒上听他们要干什么坏事,得到重要情报后,就会找借口把信息传递给村里让其做好准备。 14岁的马耀山,在平山区他们村子里站岗放哨,正好遇上伪军特务来村里抢东西,他手里拿着镰刀粪筐,装作要去割草拾粪,趁敌人不注意时绕了个弯儿就去报告给了村干部。他的报告不仅保护了村干部,还保护了正在村里做统累税的区干部。他多次机智地把武器偷运出去交给他们的中队部。还有一次,他看见日本小队长在打一个村干部,好几根木头棒子都打断成两截了。马耀山认为不应该不管抗日干部,于是便给村干部作证说,这个人是良民,是某某村人,这才救下了这个革命干部。 破坏敌人电线,给村干部、区政府送信等……都是根据地儿童们经常做的事情。

这些孩子们大都是十几岁,现在可以叫上名字的还很多。盖新悟(12岁)、张喜福(13岁)、刘栓驴(14岁),张萌堂、任庆柱、任珠珠、任爱东、孟来、任狗狗、高黑凹等孩子都是十来岁,他们不对敌人说一句实话,还千方百计偷出子弹等敌人的武器,掩护革命干部、填沟、毁坏敌人架起的电线、组织“堡垒喊话”,为此,他们大都挨过日伪的打,有的甚至光荣牺牲。这些孩子坚决实行“五不誓约”,他们都是抗战时期的小战斗英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