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50年11月,志愿军第20军58、59、60、89师共5万人在军长张翼翔带领下入朝参加长津湖战役,其中58师的172团是20军唯一的红军团,前身是新四军头等主力3支队6团,其在围攻下碣隅里之战视死如归般的勇敢让美军肃然起敬,称之为“卓越的夜间战斗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节:

1950年10月底,志愿军第20军开始进行参战动员,10月7日各部分别由昆山、南翔、黄渡登上火车前往山东兖州,分驻津浦铁路两侧开始三个月的整编和形势教育,但11月3日就收到命令开赴东北梅河口整补备战,第二天59师、58师,60师、军直属部队和89师陆续在山东吴村、曲阜,兖州开赴东北,一路上由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在车厢内教学英语,在有限的时间只教会了“站住”、“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简单短语,没有学过英语的战士只能认真对口型、练发音,尽量模仿得更像一点。

1.1万人的58师刚到沈阳就直接改道入朝,没法补充冬装,就全部穿着秋衣在辽宁丹东下车进入了朝鲜,11月8日,58师174团3营渡过鸭绿江后沿着临江的一条小路急行军,3营每个连为五五编制,营连干部均配备德制驳壳枪,每个步兵班有20人,正副班长及4个战斗小组长配备汤姆森冲锋枪,机枪组配备1挺捷克轻机枪,其他12人均配备1支美制M1903型7.62毫米步枪"或美制M1917型7.62毫米步枪,物资都分散携带,平均每个人要背200发子弹、8个手榴弹、2发迫击炮弹,一把铁锹或镐头,还有4天的炒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负重达七、八十斤,冒着风雪、忍着严寒,一晚上要跑40-50公里路,许多个小体弱的战士体力都吃不消,快要趴下时别的人展开了互相帮助,赶紧从他身上接过一些东西,越向前天气越来越冷,刚入朝时气温只有零下二度,20军多为苏北子弟,后因多在山东一带作战,有约三成为山东子弟,还能适应,但很快天降大雪,气温急剧下降至零下20~25度,身上的薄棉衣难以抵御这他们从未遇到过的严寒,人人都把洗脸的毛巾包住耳朵和脸颊,将棉被直接披在身上。

当时沿路的民居早就被敌机炸毁,休息时只能蹲在荒山野坡上背靠背围着睡觉,半夜冻得哆移嗦嗦浑身发抖,脚冻麻了就互相捶打,搀扶起来活动一下,然后再睡,有的人脚结冰了,不处理就成了残废,只能把冻得像一大块冰的双脚放进别人怀里,依靠体温把脚暖和过来,只是暖脚的人只能咬紧了牙关抱着直到那双脚暖和过来。

第二节:

11月26日,托马斯.里奇中校率领美军陆战1团3营H连、l连和2个机炮排到达位于长津湖以南的下碣隅里接替陆战7团2营的防务,下碣隅里是个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小镇,通往南北的公路从小镇里经过,还分出一条向西的支路,小镇周围是坡度平缓的连绵丘陵,东北是一片150米高的东丘,东北侧的1071高地是俯瞰全镇的制高点,27日陆战7团2营向柳潭里推进,营部和机炮连刚留在下碣隅里,陆战1师师部及第10军军部开设师、军指挥部的人员也到达下碣隅里,陆战1师工兵营和第10军工兵营也在构筑道路,军师指挥部以及飞机跑道。

28日,前往柳潭里的陆战7团2营F连在德洞山口被围,陆战7团2营两次增援均未奏效,I连侦察分队在下碣隅里西南发现大部队,而陆战1团3营向南进打通与古土里的联系也未成功,里奇中校判断下碣隅里已经被包围,攻击可能在当晚发起,他一面加紧组织防御,一面请求陆战1师增派援军,此时在下碣隅里总共有3913人,分属58个单位,建制繁杂混乱,因此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任命里奇中校为最高指挥,里奇中校立即召集各单位分派负责防御区域。

里奇中校将陆战1团3营I连配置在西南面,从西面逆时针向北依次是1连,3营营部连、陆战7团2营机炮连、师部营、第2航空控制分队、师汽车运输营、师勤务营分遣队,东丘从北到南依次是陆战7团反坦克炮连、师勤务营,军部分遣队,陆军第3步兵师第10工兵营D连,军第4通信营分遣队,东丘南端和长津江之间是陆战7团机炮连,长津江以南是师第1战斗工兵营D连,其南面是第11炮兵团的D连,北偏东是第11炮兵团H连,各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分别负责以炮火支援德洞山口和下碣隅里,东南面是由3营H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典型的环形防御阵地,最可能遭到攻击的是东南、南面及西南2200米的正面,3营H连和1连在个防线上设置了大量地雷、绊索照明雷、装在空罐头盒的炸药和蛇腹铁丝网,还堆积了约1000个沙袋,6个步兵排全部展开在第一线,每个排负责防御340米正面,没有预备队,由于兵力捉襟见肘,连与连的结合部部署了2辆坦克,里奇中校手里就这两个战斗连,其他防御地段都是不懂战斗要领和战术的后方勤杂人员,有的军官对作战根本一窍不通,只好作战部队抽调派出资深士官来帮助他选择阵地。

第三节:

这时20军58师也在22日接到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日夜兼程翻越东白山赶赴下碣隅里,途中发现旧地图不对,无法翻越大雪封路的东白山,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只好要求推迟一天到下碣隅里,而在下碣隅里以南的60师己按时赶到古土里,并切断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28日凌晨3时,58师终于赶到达下碣隅里以南,开始从东、南、西三面合围下碣隅里,但58师已断粮2-7天,有的人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寒冬时节又无法在地广人稀的长津湖就地筹措粮食,兵团最后弄来一点土豆,一人分了2个就是一天的口粮。

28日白天,下碣隅里一片寂静,天黑后大雪飞扬,能见度很低,里奇中校知道激战即来临,下令所有人员高度戒备,22时30分,58师派出侦察小组开始试探性进攻,寻找美军阵地的薄弱之处,触发了一些地雷和绊索照明雷,58师立即集中54门60毫米迫击炮和18门82毫米迫击炮开始火力准备,但所有炮弹只落在前沿阵地,没有一发落在到处是弹药和燃料的纵深空地,摧毁这些脆弱又最重要的补给物资只要一发炮弹,美军对志愿军不射击这些目标进行颇感不解,估计志愿军是想夺取这些物资补充。

另一个原因是严寒,不仅近三分之一的枪打不响,步兵仅能够得到的迫击炮火力支援也有百分之七十都打不响,志愿军迫击炮兵大多作战经验丰富,首发命中率非常高,可以对美军构成极大威胁,但迫击炮因低温导致无法击发,炮手手与炮管冻在一起,射速和命中率都低于平均水准,迫使战士们不得不尽可能冲到可以投掷手榴弹的近的距离。

30分钟后,最后一发炮弹一落地,尖厉刺耳的军号就响了起来,58师173团和172团分别从南、西,东三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美军也开足所有火力,在阵地前形成了一道火墙,火光中志愿军士兵的身影成了机枪的绝好目标,但密集的弹雨没有挡住志愿军,不久东南面的H连阵地就被172团冲开了一个缺口,H连连长科利上尉和其连部正好在缺口边上,潮水般涌入的志愿军不顾科利上尉的阻击向纵深冲去,一直冲到了机场,正在施工的工兵急忙拿起武器迎战。

里奇中校立即组织军通信营和工兵营约50人向突破口反击,但遭到了志愿军射击死伤大半,指挥官被打死,反击失利,I连工事比较坚固,左翼阵地两次被突破又两次反击成功,基本守住了阵地,连属3门60毫米迫击炮足足发射了1700发炮弹。战至24时,双方交错混杂一片混战,里奇中校投入预备队反击进入纵深的志愿军,总算保住了纵深,173团攻击下碣隅里机场时受阻于开阔地前,凌晨2时,172团3营9连夺取了1071高地。

防御东丘的美军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77名美国兵和90名韩国兵20时才进入阵地,连掩体都没有挖好,被迫退到东丘南端的斜面在坦克掩护下勉强坚持,但里奇中校已无兵可调,于是下令两个炮兵连和步兵营的迫击炮调转炮猛烈炮击东丘和志愿军后续部队的集结地域,短短几小时里美军总共倾泻了2000发105毫米榴弹、3000发60毫米迫击炮弹,1100发81毫米迫击炮弹,但172团3营拂晓前还是控制了东丘所有高地,副营长吴国祥请示是否进攻下碣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副政委朱启祥见美军炮火凶猛,担心攻击会造成巨大伤亡,下令不要进攻而抓紧修筑工事,错过了一举攻占下喝隅里的最好机会,H连连长科利在志愿军攻势减弱后集合全连发起反冲击,至5时30分恢复了防线,解除了这个威胁后,里奇中校下令副营长迈亚斯上尉指挥由文书、司机,厨子组成的315人向东丘发起反冲击,在伤亡170人后退了回来,里奇中校深知居高临下的东丘对下碣隅里防御的威胁,天亮后继续发起反击,172团3营9连在没有任何补给,阵亡超过三分之二的情况下仍坚守1071高地一整天。

第四节:

天黑后,装扮成平民的韩国侦察兵发现了58师的集结地点,美军出动大量飞机进行猛烈的覆盖轰炸,造成58师大量伤亡,29日夜晚的总攻被迫终止,30日上午和下午,陆战I师第1工程营A连和美军31团团部和坦克连共约300人和15辆坦克撤到下碣隅里,古土里由陆战1团3营G连、第7师31团2营B连和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组成的德赖斯戴尔支队在阵亡922人、失踪321人后也有400人冲被阻击来到下碣隅里,手里有兵的里奇中校立命令陆战1团3营G连向东丘发起了攻击。

守卫1071高地东南无名高地的是172团1营3连3排,坚守到11月30日下午,阵地上只剩下连长杨根思和2名伤员了,最后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美军同归于尽,当晚6点,作为预备队的174团命令3营7连、营机枪排及团特务连一个排夺回无名高地并坚守至第二天黄昏,团长刘镜田特意指示美军炮火太凶猛,兵力不要全布置在山上,只留小部队守卫,失守后再反击夺回来,当时3营全体官兵身穿秋装,在零下30多度饿了三天,出发前收到三担熟土豆,还不够一人分到一个,一部分人只分到半个,冻得硬邦邦的,只能在嘴里含化了再吃。

晚上20点,3营7连夺回了无名高地,当晚由于172团经过两天激战几乎伤亡殆尽,只有173团、174团在少量迫击炮火力支援下,一波接一波攻击下碣隅里西南陆战1师1团3营I连的阵地,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才攻入阵地,但突入的志愿军战士在美军反击下全部牺牲,173团、174团也耗尽了最后的力量,3营侦察兵发现无名高地前方7-8公里处有一个简易机场及指挥部,3营营长认为无名高地的树木早已被炸光,白天很难坚守和反击夺回阵地,不如主动攻击美军机场及指挥部。

下碣隅里东北部有一条铁路铁路的终点有很多帐篷、汽车及物资,白天反攻东丘的陆战队1师团3营G连在东丘西南就地转入防御,G连西北是工兵营A连3排、1排,往北是第1勤务营分遣队和2辆坦克,只有28人的工兵营A连3排在反攻东丘时伤亡一半,防线很薄弱。午夜前后,3营翻过一条小铁路,700人多名志愿军成三路纵队散开,长1700米,宽30米,每个人间隔7-8米卧在雪地上,他们前面有很多黑色帐篷,大帐篷能住20人,小帐篷能住10人,有少数帐篷有灯光。

志愿军收到的战斗命令是:上刺刀,凡是带天线和门口有汽车的帐篷全部干掉,战士们悄悄摸上去,3-5人对付小帐篷,5-9人对付大帐篷,先扔手榴弹,再用冲锋枪扫射,对冲出帐篷的美军则用刺刀捅,打了20分钟美军才反应过来,纷纷向环形阵地跑去。志愿军跟着追,一度冲进连环形阵地但又被预先准备好的火力打了回来,部署在铁路之后的美第7师第31团坦克连和英军第41海军陆战队特遣队收到命令出动支援,8-10辆M4坦克和M19自行高射炮从志愿军身后冲过来,一字排开打出的曳光弹和照明弹把战场照得如同白昼。

三百多名志愿军战士被两边交叉火力网夹在中间,饥寒交迫使得战士们运动缓慢,M19自行高射炮造成威胁最大,击中人体后能将身体打断,发现形势不妙后营长立即下令退回回无名高地,只剩下16人,随后的战斗中又有14人阵亡,全营只剩下营长和一个连通信员,这次战斗中共伤亡约600人,仅坦克连阵地前就发现200具志愿军烈士遗体,不少负伤的战士都倒在敌我双方的中间地带,躺在那里的命运不是冻死就是被俘,战士经常冒着危险把负伤的战友拖回来,重伤员放在担架上一点一点拖回来,轻的就背着跑。

五:结语

下碣隅里之战,美军最危险的时间是在28日、29日,30日,20军已经无力继续攻击,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12月1日撤往下碣隅里,此时,在下碣隅里共有一万多美军12月7日撤往古土里。志愿军58师在三天内伤亡将近7000人,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已无力对下碣隅里有什么作为了,下碣隅里的美军于6日清晨开始大撤退,逃跑前把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全部毁灭,在几公里外山头上,饥寒交迫的志愿军士兵看着就快到手的大批物资被这样毁掉,心疼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