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耀锋 澳门立法会议员

澳门这片85平方公里的管理海域,如同一颗璀璨的珍珠,既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也承载着生态保护的重任。特区政府作为政策的制订者,肩负着将这片海域引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责任。

保护与发展并重,共筑澳门海域的绿色未来

特区政府作为政策的制订者,应优先考虑海域开放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并透过科学规划和施政,实现两者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正如在咨询文本当中,对《海洋功能区划》提出的六大原则:统筹兼顾、集约节约、注重保护、保障安全、区域协调和科学前瞻,未来如何高效落实相关原则,坚定做好保护、开放、绿色、安全、节约和科学海域发展,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政策检讨、规划优化及宣传教育工作,将会是特区政府在海域发展方面的重要课题和责任。

另一方面,管理海域作为澳门社会的共有财产和资源,其开发利用应以科学谨慎和循序渐进的态度开展。未来在规划制订及执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提出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撑外,有必要透过恒常的意见交流和合作机制,广纳多方意见及建议,充分且反覆地研判各界考量和观点,以寻求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作为政策实施和协调发展的依据;此外,如何善用有限资源也是未来海域发展的关键,政府在检视未来发展的需要后,应设立合理的机制去调整管理规划,并做好监督工作,让规划目标得以高效达成。

加强教育普及与保育,促进对海洋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85平方公里的海域,虽早于2015年已交由澳门管理,但对公众而言仍属相对新鲜的事物,未来有必要加强海洋发展及保育概念的教育普及工作,推动社会对工作的认知和了解,让各界参与和监督政策的发展进程。以非高等教育工作为例,藉着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及基本学力进行调整的契机,研究对地理、经济及历史等科目,分阶级增加本澳海洋知识及保育概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同时,在课余活动方面,除现有的讲座及展板活动外,可参考外地教学经验,例如与校方合办多元化的校外研习课堂,新增更多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海岸考察和生态导游,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从青年新一代抓起对海洋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完善基础建设和配套,助力发展海洋旅游文体产业

针对澳门海域的水深、水质等条件限制,海洋旅游及文体产业是较为适合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澳门拥有坚实的旅游产业基础,优美的滨海景色,以及“体育之城”的建设方向,相信能有助澳门进一步拓展旅游元素和产品选择,并发挥澳门海域在建设“宜居城市”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重要作用。

要实现相关发展方向,完善的基础建设和软件配套是基本条件。特区政府在2021年曾表示,有计划在澳门各区物色更多地点建造类似的公共码头,当中包括筷子基、科学馆及轻轨海洋站等位置,以形成海上游的交通网络;当局对本人的书面质询回覆中亦指出将优化路环码头的靠泊设施及增设靠泊点,惟其后又透露因海上游的需求和营运情况,短期内未有增建计划。

然而,要推动海上旅游文体产业,基础建设和产品服务不应变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而是应该透过沿岸码头或靠泊点的前瞻规划和完善,推动海上游产品具条件提供更多选择和组合,并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期望政府能及早开展相关研究和规划工作,助力本澳海上游产品的多元发展。

深化滨海旅游产品发展,拓展澳门海洋旅游多元化

在推动滨海旅游产品发展方面,政府近年持续推出“滨海旅游”专项资助计划,以鼓励团体利用海域及沿岸范围筹办多元化的旅游活动或休闲体验,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相关旅游产品多以短期或单次性的模式进行,且路线选择上较为单一;随着本澳海洋规划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有关部门可就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工作,检讨现行管理制度的优化空间,了解产品开发的需求,为业界提供更大的操作弹性。

未来亦可邀请境外团队来澳接洽或研发更多不同形式的海滨旅游的项目,提高发展的目标成效,提升本地海洋旅游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护和传承海洋历史遗产,为未来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澳门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造船业亦是澳门四大传统工业之一,在过去的社会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见证着澳门社会及经济发展过程,亦承载着澳门城市及一代人的历史故事,特区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推动和支持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以路环荔枝碗船厂片区为例,在社会共同意见及争取下,有关片区在2018年列入被评定的不动产,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文物建筑,其后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荔枝碗船厂片区的活化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值得关注的是,文化的保护除了建筑物的保存外,其工艺和相关历史亦应得到保护。特区政府未来可参考《郑家夜宴》及大三巴牌坊沉浸式数字体验展等经验,为荔枝碗片区融入更丰富、不限时段的文化活动,以更好地讲述和宣讲澳门海洋历史。与此同时,积极研究该区的交通安全和周边设施配套的完善情况,加大对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的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

另外,未来亦可尝试与相关行业人士开展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支持继续开展造船的特定工作或计划,例如香港政府过去推广香港旅游的“鸭灵号”,便是由“澳门制造”;而澳门正发展海上旅游,相关船只的航海体验,是否有条件发展为本澳特色产品呢?值得本澳社会共同探索。

除此之外,片区更可打造成本地研学游的新试点,与造船工艺匠人合作开办体验工作坊,有助学生亲身体验造船业的昔日点滴;结合该区资源发展成户外自然学习场地,作为片区的发展目标,给予他们学习本地沿岸自然生态保育的情况,利用科普教育及旅游宣传,更真实地讲好澳门硕果仅存的海洋环境和历史文化故事。

推进澳门海域管理工作,实现对海域管理及利用的规范化

正如上述所言,从特区政府依法管理85平方公里的水域,至今不足十年时间。随着相关规划及法律法规的订定和完善,在海域管理和发展方面正逐渐走上轨道,特区政府有必要妥善推进法定海域的管理工作,清晰划分不同部门的权责定位、范围及任务,并构建完善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对海域管理及利用的规范化。

澳门海域的管理、保护及规划具不同专业及技术要求,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值得重视。参考相关资料,本澳自2022年起已设立首个海洋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课程,特区政府宜统计现时人才需求及未来供应,从而制定相关行业及专业的需求清单和报告,必要时推出奖、助学金等鼓励措施,推动海洋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再结合各项智慧化方式,实行科学化管理,助力本澳海域管理及发展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同时,本澳海域的开发和利用应坚持《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规划》的六大原则,以谨慎和科学的态度进行施政,开展完整全面的水文调查,设置意见收集和交流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团体及企业意见;最后,加强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海洋发展及保护的概念和知识,提高社会对本澳海洋相关政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公众参与到政策的制订和监督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