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中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并不能真正强迫孩子做任何事。

如果想让孩子独立,就不能一直让孩子听父母的。

可是大多数养育都是两种模式,要么完全顺从孩子,要么必须这么做。

这是养育孩子的两个极端方式,而我很“幸运”的全部践行了这两种思路,在七年级到九年级时践行的是包办型管理,而在高一上学期又选择了放任式管理。

痛定思痛,我终于明白足够好的养育既不是要什么都管,又不是完全佛系,而是要以顾问型养育来陪伴孩子,来帮他解决一些他无法释怀和放下的问题。

顾问型父母拥有着力量,却从来不会强加于孩,而是因需而定,而通过学习,我也明白了自己要在践行中遵循的几个宗旨:

第一,观察孩子的情绪

不要低估孩子做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

尤其是在孩子遇到一个新环境或没有朋友的情况下,再加上受一些挫折,很容易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信心。

这时要是一味忽略孩子的情绪,只是轻飘飘一句:孩子,我相信你能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相当于否认孩子的情绪,也在暗示孩子不要做一个“胆小鬼”,这时孩子就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在找不到情绪释放的出口时,要么情绪emo,要么选择随波逐流。

这是我在孩子上学期犯的一个最大错误,完全无视了孩子的坏情绪,认为以他的能力可以完全自己搞定,而我只需要静待花开。

现在想起来,是我太高估了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忽略了错误的情绪释放方式,会加重焦虑,让压力变得更加无处安放。

这学期我发现之前的错误做法时,做到了调整,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情绪疗愈经验践行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情绪从之前的emo慢慢变得情绪稳定了。

第二,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心得

有时,当孩子遇到人际关系或对情绪上的困惑时,我首先选择的是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批判、不指责,等他把话说完后,先去认同他的感受。

然后再跟他分享,我之前遇到过相似的事,我的想法是什么,然后我是怎么处理和应对的。

当我这么做时,我发现孩子对我很依赖,也很信任,还主动问我:妈妈,我该怎么做。

这时,我就给他一些建议:接纳自己改变不了的事,然后努力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事。一直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既不否认自己的感受,也不放大感受。

因为人是有刻板印象的,你很可能在无意识中放大自己的负情绪和不喜欢的人和事,也会在认为对的事中,陷入自我认识的狭隘和偏见。

当我这么跟孩子聊时,孩子不仅没有反驳我,还聊得很愉快。

第三,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在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遵循着“能让孩子自己做的,我一概不插手”。

但日常跟老师沟通或者一些小细节,我就鼓励孩子在学校去直接找老师,或者遇到的一些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或者学习上的问题,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先有自己的意见再去跟沟通。

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就不要用情绪的方式去表达。多去自己做决定。

在孩子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决定都是我替他做的,包括学习规划,目标管理和复习计划,都是我设定好,他只需要照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高中后,发现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完全起不到作用了,除了学习难度的增加,还有生活作息,一周只能见一次,我不可能替孩子做任何决定。

而这时,我能做的就是鼓励孩子怀揣勇气,去不断做一些决定,主动向前一步,主动去参与。

让孩子能自己多做决定,也是他们成长路上必要的一步,这是成为自己,获得恒定自信的活水之源。

第四,因需而选择帮助

我也不再不会像之前一样什么都管,什么都想操心,一点芝麻的小事都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和紧张。

但也不会完全放任什么都不管,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在孩子难过时,在孩子压力太大时,我一定会伸出援手,通过正念和书写疗愈,让孩子参与发现自我,接纳自我和超越自我这个良性成长体系之中来。

有问题并不是完全是坏事,如果孩子能在问题中得到启发,能在妈妈的帮助和引导下,自己圆满解决问题,那么自信心和心力这块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既不过度操心,让孩子一遇见问题就惯性找妈妈解决,而不是靠自己先去尝试解决,也不在孩子明明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时,还强迫自己必须解决。

陪伴而不是强迫,尊重而不是压制,这时孩子就能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自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