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每个人都必须应对生活的挑战,但动力源泉却因人而异。

年轻的孩子们通常对生活的真正含义尚无所知,他们的世界主要围绕学业和快乐;

而已经经历过许多的中年人则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各种不得已,往往生活不尽如人意;

对于年长者来说,他们经历过人生的种种变迁,此时更多的是追求晚年生活的平静与享受。

因此,实际上许多人的生活是目的性很强的,很难找到纯粹为自己而活的人。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作“代价性归属”

这个概念解释了个体为了获得社会或他人的认同,而牺牲自身内心的需求和价值观。

当个体与外部世界产生冲突时,他会将自己的内心需求边缘化,并将注意力集中到符合外界期望的事务上。

苏格拉底,古希腊的哲学家,曾指出,

未经深思熟虑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生物,便是因为我们具有思考的能力。

对许多人来说,生活本身是充满挑战的,他们常抱怨生活的艰难和感到无助。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如果我们探索人生的最大意义,那无疑是“证明我曾存在过”。

一、人生的意义与孤独

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

人类虽然是动物,但我们拥有独特的思考和理性能力。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理性是人类存在价值的基石。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那他的生命和普通动物无异,这是一种悲哀的人生。

真正有意义的生命,是在于他能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一学派看来,人的一生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通过发挥个体的独特性,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影响他人,甚至改变他人的生活。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曾提出,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几个核心命题:

责任、生命的价值、孤独感以及死亡的思考。

孤独,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

亚隆认为,即便在我们建立了亲密关系后,仍可能感受到孤单和落寞。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感受很难被完全分享或理解。

此外,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个人问题和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从而增加了我们的孤独感。

有人可能会认为,由于我们的一生中总有许多人陪伴,所以我们并不孤单。

然而,当孤独感袭来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实际上依然是孤单一人,这种时候,没有人能帮我们承受这份孤独。

因此,应对这种情绪的任务应由我们自己承担。

即便一个人的生命终结,他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依旧存在,继续发挥作用。

例如,2017年底发布的感人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基于拉丁美洲的“亡灵节”背景,讲述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故事。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生存,更在于周围人对他的记忆与怀念。

当你生命的篇章终将结束,而记住你的人也逐渐忘记你时,你的生命才真正达到了终结。

这正如中国古语所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为了避免痛苦,哲学家叔本华提出,

生命本质上是种种欲望的汇聚。

他认为,当这些欲望未能得到满足时,人便会感到痛苦。

虽然叔本华的看法可能略显极端,但痛苦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生活中的这种痛苦呢?

二、追寻自我价值

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是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的人生中“最高级”的任务,像是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强调的。

因此,对我们而言,寻找和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仿佛攀登高山,经历痛苦后获得的喜悦感是无与伦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处于生命的尾声,回顾一生时,我们会思考的不仅是日常的小事,而是自己留给周围人、家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在追求生命的终极价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有人觉得财富众多是快乐,有人认为创作出一件艺术品是快乐,还有人觉得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快乐。

对快乐的定义因人而异。

然而,定义快乐并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情和感受。

只要我们体验到了那种快感,那么就可以说我们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因此,我们不必将所谓的人生价值定义得过于死板,也不必固守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