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这是耄耋张老十年前在新浪博客上写的一篇5000字的人物专访,年前湖南籍中国著名佛禅画家卢望明找到他想要收藏这篇文章,欲将其纳入他85岁诞辰、从艺60周年纪念册结集出版。由于张老早已不在博客上写作,所以寻找这篇文章十分不易。张老委托我,费了好一番周折终于恢复文稿。一气读罢此文,深感内容可贵,征得张老同意,配图刊发上网,以飨读者朋友!

圆融佛学禅义于心居高望远善缘众生

--深得中国著名佛学家、佛协会长赵朴初肯定的佛禅画家卢望明

原《现代工人报》社社长张川耀

卢望明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九十高龄时,结识并充分肯定其深谙佛学真谛,绘画作品超凡脫俗,具有佛学禅意的极少数成功画家之一。

尽管朴初大居士认识卢望明时已是耄耋之尊,身体也不太好,由于他盛名天下,依然庶务不少,但还是挤出时间以极大的兴趣,认真捡阅了卢望明为湖南长沙天福寺罗汉堂所绘五百罗汉图画本和《积善随缘种福田》《细品乡音即梵音》《牧童问道图》等一批彰显佛学禅意的作品,作为早就封笔的书法大家,他欣然命笔,写下:“日月居士卢望明画佛”题笺,以智者敏锐的眼光和佛学高度予以肯定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 - 正直做人 心系底层

卢望明、生于1940年9月、湖南湘潭人,出身寒门布衣草根,自小生活重担便压在稚嫩的肩上,农闲割草放牛、农忙栽秧挞谷伴随其成长。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食不果腹的三年大饥荒(1960-1962)时,在求学路上因贫病饥饿昏厥道旁,幸得佛门僧众施以援手,精心用药膳调治,将其从鬼门关前截回。自此卢望明对佛说慈悲向善、普度众生,便在心底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1964年7月,卢望明以优秀的成绩从湖北艺术学院国画系毕业,滿心喜悦回到家乡在县中当了一名美术教师。正当他踌躇满志去实现人生抱负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从此社会被颠复、思想被搞乱、派性对立、读书无用、经济濒临崩溃、知识遭受贱踏、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在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的苦难岁月,卢望明远离狂热荒谬的“造反、革命、夺权”喧嚣,冷静蜇居山乡,废寝忘食、心无旁鹜、不知疲倦地徜徉和沉潜在自已像生命一样钟爱的国画上,继续打底夯基,把最难掌握和突破的人物绘画作为目标忘情研习。

上世纪70年代初,这是一个不少人视“革命”“造反”比生命更为重要的特殊岁月,学习毛泽东著作、熟背毛主席语录是全党全军各族人民的第一要务,这个时段的美术创作,无一例外全都有着红色印记和标签,否则你的作品不仅无法脱颖,往往还难逃厄运。

卢望明创作的《山村夜校红灯明》,虽然摆脫不了这一历史痕迹,但他没有沿袭人们手捧“红宝书”在车间、在牧场、在矿山,有的正襟围坐、有的簇拥一起,聚精会神、如饥似渴专心致志虔诚苦读的老套路;他也没有把人们手持语录挥舞,“早请示、晩汇报”,老少集体疯狂的“忠字舞”纳入画面。他笔下描绘的是不通电的贫穷山乡,一位夜校青年女教师,在偏辟的村小,趁着天刚黄昏,大家还未来到教室的空隙,提早把煤油灯罩缷下来放在简陋的书桌上,仔细认真擦拭得晶明锃亮、一尘不染,桌子一则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毛选,隐略可见即将上墙的学习心德体会,青年们无比感动,依在门框会心静观,生怕打搅专心致志的老师。

画面简洁清新、质朴素雅,鲜明的湖南地缘风情,释放和折射出多重隽永深邃意境,这幅作品一路破关,从县筛选到地区,再推荐上省,在高手如林中让人眼睛放亮、心灵震憾,从而高票脱颕而出,代表湖南省入选1972年全国美展并被誉为“时代标志”,《人民日报》发短评称赞,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之后中国美协和对外文委又将此画与国內李可染、董希文、何海霞、杨之光、叶浅予、蒋兆和、黄胄、刘文西、石鲁、关山月等20余名家“红色作品”组织一起,安排赴欧州、非州和拉丁美州等多国巡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望明为人低调坦诚、社会责任感强、勇于奉献担当。1974年正是他艺术上名望、成就和影响被画坛普遍看好,正是他生根发芽上升期、吐穗杨花的收获季,他敦厚稳健、目标高远、肩杠责任、心存大爱,毅然报名去西藏支教,被安排在拉萨中学执教美术。在雪域高原,虽然语言存在障碍,然而图象和画面却成了他与学生愉悦交流,自由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卢望明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付出,心血没有白废,藏族学生用刻苦勤奋,前所未有的努力回报他,15件美术作品一次性入选全国青少年画展,打破了西藏历史上很难入围全国美展的落后状况。十世班禅听到这一喜讯,伸出大拇指说:湖南援藏老师教得好,西藏也能出人才。在藏族学生出成果的同时,卢望明在西藏创作带有当时“文革”痕迹的《公社理论班》也入选全国年画名家展并获优秀奖。

在西藏支教的三年多时间里,卢望明几乎天天与藏传佛教僧众近距离接触,他们普遍热情好客、纯朴耿直、心如净土,对佛坚定不移的虔诚信仰深深感染着他。卢望明在西藏朋友的陪同下,足迹遍及前后藏各处胜迹,大昭寺历代唐卡、布达拉宫数千尊形态各异的青铜佛像、雪顿节哲蚌寺宏大的晒佛场景、罗布林卡殿宇里历经岁月苍桑上百幅用矿石原料绘制的大型叙事壁画......这些原汁原味的藏传佛教故事、精美绝仑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让卢望明看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眼界大开、收获丰硕,为他以后绘画风格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

- 2- 秀出班行 拔乎其萃

根据卢望明的成就、水平、影响和贡献,他从西藏返回湖南湘潭,先后受聘大学当老师从事国画教学,继后又被选调到企业担任美术高管,无论角色怎样变换,职务如何升迁,丝毫改变不了他对翰墨丹青的热爱和痴迷。热爱生活、亲近社会、为人友善、低调随缘是他的优秀品格;视觉敏锐、哲理清晰、心思臻密、架构独特是他的艺术风格。

卢望明特别擅于运用小题材、身边事,充分发挥艺术智慧提炼和营造出笔触细腻意韵深邃的佳作。出自其笔下的作品《农村集市》《拖拉机开进村》《我们也用上了计算机》等都是紧扣家国大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改革开放、社会祥和、城乡新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被专家肯定,为群众认可的写实并意境高华的佳作。这些来自底层接地气的作品屡屡斩获国内外书画展赛大奖,1982年加入中国美协,多次代表湘潭参加湖南省和全国美展,被授予全国百杰画家,先后被推选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1980年代中期,湖南长沙千年名刹―开福寺方丈找到声名鹊起,功底厚实、画技炉火纯青的卢望明,请其为罗汉堂绘制五百罗汉壁画。佛家盛情相邀画罗汉,此请要求高、难度大,不仅要颠覆自己早已驾轻就熟,从艺以来成型定性的艺术道路,必须重新学习,另辟蹊径。要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墙壁上彩绘出五百尊神形、姿态、饰物各不相同,个个灵悟如生,名实相符的罗汉谈何容易。如何破局?全国各地寺庙泥塑木雕五百罗汉倒是不少,可壁上彩绘有五百罗汉的庙宇还未听说。沉甸甸的责任,能借鉴的资料实在太少。卢望明是一个意志坚定、喜欢挑战、勇于攀登、超越自我、勇于拼搏、永不服输的硬汉,他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践行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受任务后,卢望明辞去一切“俗务”,住进开福寺,在晨钟暮鼓、粗茶斋饭、佛禅偈语、经文修行中荡涤心志,感悟真谛。为真正走进佛门,近距离接近高僧大德,观其真颜、窥其睿智、领其慈航、富其积累。开福寺正处于文革动乱后的恢复重建中,寺里经费拮据,于是自筹资金遍访天下“丛林”,他曾沐浴峨嵋金顶佛光、走进雍和宫、踏勘碧云寺、游历嵩山少林、跨海普陀山、登九华攀五台、谵仰灵隐考察归元、去大同云岗石窟、观重庆大足摩崖造像......

卢望明在毎座名寺古刹,他拜竭菩萨上香罗汉,观其形体品其容颜,聆听主持谈经论道、深究庙堂碑刻牌扁、体味佛禅书画中堂对联,参观藏经阁虔敬阅读考证佛学著述、佛门书画、罗汉拓本。东出西进、北上南下,卢望明胸臆澄澈、收获丰厚、视野大开。为使自己的创作不落窠臼,动笔前他在图书馆、博物馆反复研读《石蕖宝笈》中佛画鼻祖先师顾恺之、吴道子、朱繇、李公麟、刘公宇、吴彬等的佛画表现艺术和笔墨技巧,穿越历史长河反复对照多版本罗汉名讳和形录刻本,找出西藏支教时在各大寺庙的写生图集,非凡的洞察力加上厚实的绘画功底,五百罗汉图在他胸中从朦胧雏形逐步上升到明晰的神形构思。

开福寺精挑细选懂佛学擅画技的僧众五人组成专班配合卢望明。四百多个日夜,卢望明不懈寒暑、宵衣旰食、心无旁鹜,倾一生积淀所学,本着沉实庄重,既秉承佛学仪轨又突显佛画历史特征,深挖潜智取精用弘,将古典与现代画技、水墨丹青、线描造型、石窟造像、工笔重彩等技艺巧妙融汇一体,开创出比雕塑更具张力、神韵和视角独特的单体、群组及全景罗汉草图、小样数以千计。

卢望明多次与寺院管委会,并多渠道征询古寺名刹高僧、佛学佛像研究专家、著名居士、德高信徒意见,先后五易其稿,最后开光呈现开福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画象,个个姿态不同、神形各异、张驰协调、生动夸张、亲和洒脱、灵动精妙、慈心通达、智度无极,这尽善尽美、恢宏壮观的彩绘罗汉图,被誉为中国传统绘画与佛教文化圆融合一的奇葩,罗汉画像的范本,成为国內外僧众最崇敬、最喜欢观瞻雅集和斋樵的道场。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到长沙开福寺视察,看到五百罗汉彩绘壁画图像,动情地说:这一定是佛家有缘人,才能领悟佛家仪轨,造貌取神,画出让人耳目一新、气势高迈的罗汉神韵,真乃功德无量。成就和名望,把卢望明推上世界禅佛书画协会副会长、世界禅文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佛教书画院高级院士、华夏禅画院院长职位。

- 3- 沉潜佛学 不负韶华

面对成就、肯定和掌声,卢望明虚怀若谷、心境澄映,在绘制五百阿罗汉图像时,与佛朝夕相处,禅宗教义、处世哲理、因果循环、善行天下、博爱众生深嵌恼际,心灵得以净化。佛家独具的禅画语境,特有的审美个性,不屑虚佞而追逐真衷的脚踏实地,夯实丰润了他的才艺,延伸拓展了他的视野和洞察力,从而更广泛专注反映世间百态,研创升华普世情怀。

卢望明自省觉醒摒弃名利所累,义无反顾辞去公职,脱离“代表”“委员”光环,減少无益虚度光阴的社交应酬,冗杂俗务羁绊,皈依佛门隐迹山野,以“日月居士”法号,“砚田耕者”笔名精研佛法,专心致志沉潜于佛禅绘画独具的笔墨图式研究创新中。从而悟出一个画家“画什么”比“怎么画”的至关重要性。从而深谙画技和功夫、历岁月打磨夯筑可以掌握,而作品的艺术理念、文化修为、心路观念、时代特色、题材选择甚难,它集中体现画家学识、修养、境界,一幅作品问世能否感染人、激励人,让其不是快餐、昙花,而是在画坛、社会成为时光流转价值不变的经典,因此说画家根据自已的特质画什么比怎样画显得更加重要。

卢望明在开福寺艰苦创作的日子里,慈眉善目雍容大度的弥勒佛(卢望明在寺里绘五百阿罗汉画时,毎天必经弥勒佛殿)天天笑容可掬关心关注充满慈祥信任目光支持力挺他走向成功,让他感激莫名。自此弥勒佛永驻在他心田,对弥勒佛欢乐亲和、人见人爱,既充滿智慧又憨态可掬、谦恭善良、普度众生的动人形象从此永铭于心。

《种瓜得瓜》《如是我闻》《福满人间》《一笛横吹万世歌》等以佛禅精义演化创作的绘画作品,无不充满深刻人生哲理与佛家喻世含义,令人品读深思而意韵无穷,他笔下轻松度人、吉祥快乐、诏示迷津的弥勒佛作品不知倾倒和摆渡了多少人。前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辗转淘到一幅卢望明画的《事能知足心常愜》的弥勒佛,非常高兴,他说这幅禅画与自已一生秉持的操守甚是“合缘”,为此专门供俸在佛堂,天天看见快乐欢颜的弥勒,令老人暮年欣喜不已。

卢望明出身农家,打小与牛朝夕相处,矢志不渝把牛当做心中的图腾、崇拜偶像、知心朋友、思乡之愁。他说“中华文明几千年一直是农耕社会,牛是农人的得力助手、生存依靠、丰衣足食的向征”,为此一生爱牛敬牛画牛,努力学习“牛”的精神。他虔诚地把牛默默无闻、踏实勤奋、吃苦耐劳、多作奉献、极少索取的高风亮节、优秀品质有机融入画作中。他一生不息为牛高唱赞歌,笔下“牛”作品表现手法无比丰富,每幅作品一则故事,内含典故意韵深刻隽永,人们喜闻乐见、出神入化,脍炙人口、人见人爱的有《快富之歌》《大梦谁先觉》《宰相问喘图》《一路春风一路歌》《坦平大道直通天》。

卢望明虽然远避喧嚣、遁迹山野,可他一刻也没闲暇,他把研读领会的佛门教义、处世之道、济世之策与入禅悟画品出的笔无妄下、平和自然、清逸简淡紧扣楔和。他用笔注重枯实急缓,尽展墨色浓淡功夫,将多元绘技有机融铸一炉,被誉为画格独具、韵味醇厚、意旨深邃、耐人思索、画坛经典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佛禅绘画,

讲述的是百丈怀海禅师,自立清规,禅僧必须耕劳自食,并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僧徒怜其九十有四,便藏其耕具、阻其劳作,老人即拒绝进食抗争,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画面上百丈禅师虽容颜老迈,但精神矍烁、笑容可掬、风神俊朗、大智若愚,以飘然仙姿,执锄在菜畦耕耘。整个画面简洁明快,线条活泼灵动,顿挫流转丝丝入扣,毫无重涩之感,用墨设色既率意又滋润明洁,创作状态和笔调活泼潇洒,举重若轻心手相应一气呵成。像这种不束旧范、构思严谨、内蕴深邃,平淡中见奇崛、具有普世价值、永不过时的劝世指迷、真情派生出无比醉人的作品不胜枚举。

中国美术馆为充分肯定卢望明佛禅绘画的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的贡献,2013年5月,在建馆五十周年之际,专门搜录编辑他的绘画作品,出版了《当代美术家_卢望明作品集》。

全文约5000字 2013年10月

☆作者简介☆

张川耀,男,笔名寒砺,重庆南岸下浩人,弱冠丧父、家贫。参过军、去过“五七”干校,任过基干民兵连教员、演出队队长,当过秘书、曾出任过市级财贸系统工会主任、《现代工人报》社社长。

先生在位时,擅长评论、游记、人物通讯,退休后把精力集注到艺术评论和重庆文史研究。他先后撰写了钱君匋、苏葆祯、赵子岳、时乐濛、周伯溪、王旭东、徐无闻、卢望明、黄永镇、巴山、张健、武辉夏、高济民、吕彭祥、潘登、杨哲三、张新之等一批书画、艺术名家。

退休二十余年,他手勤心不闲,抚去尘埃、拼接碎片,废寝忘食、自掏腰包,从史海中钩沉起底重庆“故城”的曾经和过往。他撰写的《记住乡愁.下浩》已经出版,《红岩》《今日重庆》《重庆艺苑》等杂志曾多次摘选连载。《记住乡愁.下浩》《故城时光.母城》已经上线音频“喜玛拉雅”和全国名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