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机器人遇上坚硬的岩石。

想象一下,广袤的矿场被智能机器人主宰,安全事故大幅降低,效率翻倍提升,这一切是否可能?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网站4月28日消息,更好服务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了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其中31个典型应用场景、66个场景实例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从自动驾驶卡车到精准钻探,再到无人机勘探,机器人正重塑矿山行业。矿业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否预示着传统采矿业的终结?

市场高达数千亿

目前,国内对矿山智能机器人并未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机器人厂家在研发与应用时,没有一个准确和完整的框架和定义约束,导致目前矿山机器人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功能或一类问题而开发应用。

与之相反的是,国内各类矿山超过4万余处。其中,露天矿山约6000座,这些露天矿山中,已经实现智能化开采的却寥寥可数。

当前,在全国200余万名煤矿从业人员中,从事采煤、掘进、运输、安控等危险、繁重岗位的工作人员占比60%以上。受限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作业环境恶劣,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也是成了种机器人领域技术难度最大的种类之一,与其他场景的机器人相比,环境条件更严苛,技术领域更专精,投产流程更漫长,煤矿行业是目前最迫切需要开展机器人替人的高危行业。

伴随着矿山开采深度增加、开采难度加大、安全事故频发等因素,矿山机器人在替代人工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研普华产业院《2023-2028年中国智慧矿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也显示,目前,煤炭智能化开采还处于示范阶段,适用于条件较好的工作面,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10-20年内或将大范围应用。未来该市场规模将在2000-8000亿,智慧矿山数千亿级市场逐步起航。

领军型企业不足,综合竞争力薄弱

行业趋势明确,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已呈现在面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付恩三表示,截止到2022年6月,约有110家企业在从事矿山智能装备的生产和制造,总体来看呈现出领军型企业不足,综合竞争力薄弱的局面。(更多信息可点击:)

除天地玛珂、郑煤机、三一重工等大型企业外,企业整体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不足,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成立时间短,核心技术不突出,企业间相互协同发展生态联系不紧密、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不灵活。而国内多数知名机器人厂家都更多关注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并未给予矿山智能机器人应用研发更多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生命力、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矿山智能机器人企业,是我国矿山智能机器人面临的首要问题。

日前,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提高应急管理领域的装备现代化水平,其中就包括了矿山救援领域。

在矿山救援领域,《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重点攻关技术,包括增强机器人抗恶劣环境能力、提高机器人载荷功能及模块化水平、提升机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等。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提升矿山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意见》也强调推进应急机器人实战应用,针对安全生产重点开展矿山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示范,推动建设一批无人化、智能化示范矿山等。

国家矿山安监局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求,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全国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打造一批单班作业人员不超50人的智能化矿山。

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矿山安全的核心就是人员安全。“少人则安,无人则安”是矿业的黄金法则,而机器人,则是矿山无人化的重要破题点。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