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援引《纽约时报》和美国私立大学锡耶纳学院近日公布的联合民意调查显示,该国现任总统拜登几乎抹平了特朗普早期的民调优势。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6%,仅领先拜登一个百分点。而在2月下旬特朗普几乎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以48%比43%的优势领先拜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距离美国大选还有差不多七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拜登最近频繁派高官来中国,不排除是想通过暂时缓和中美关系这一招给自己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

毕竟现在美国呼吁中美加强合作的声音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行业翘楚、资本大佬,如果拜登把中美关系彻底搞砸,那就会砸了他们赚钱的饭碗,这肯定是不行的。

与此同时布林肯今天来中国了,这次比去年那次要复杂得多,去年是破冰之旅,是没有压力的,今年又是为了什么?表面借口很多,如果看本质,真正的目的恐怕是为了拜登的小团体,布林肯来干什么?我们首先得理解一件事,就是美国非常特殊的政治小团体模式。具体来讲,拜登这个小团体,核心人物布林肯、沙利文、耶伦、雷蒙多、戴琪这些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小团体呢?很简单,如果11月份大选拜登输了,他们就得从美国联邦政府集体出局,所以他们的利益是共同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2024年,这个小团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赢得大选。是为搞好中美关系。

当前形势下,双方这一轮集中资源集中兵力无疑都是在向对方亮剑示威。谁能掌控着多数有效的这类战略性资源,谁就占据了主动权和制高点,进而获得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先机,拜登如果能在民主党内部充分整合两位前任总统的资源,或许会在传统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上更占优势。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据《国会山报》统计预测,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民主党党内初选,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赢得宾夕法尼亚州共和党党内初选。

可以说拜登大选的行程中,匹兹堡是关键一站。这里号称是美国的“钢铁之城”,钢铁产业过去曾是经济支柱,现在早就没有当年那么风光了,连走下坡路都算不上,用苟延残喘去形容可能更恰当一些。只是拜登想要的并不是为美国钢铁产业做些实事,而是产业工人手中的选票。但民主党的那一套价值观,产业工人大概率不买账,相比起来,他们可能更青睐特朗普贸易保护的做法,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自身的饭碗。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媒披露,美国总统拜登日前表示会推动增加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拜登在美国钢铁工人工会总部演讲时,将美国部分区域钢铁产业的凋敝归咎于中企。指责中企并非在竞争而是作弊,拜登要求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现行税率基础上,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征收3倍关税。以此来获得产业工人的支持。

在这大选的紧张时刻,拜登还迎来两位帮手,特朗普要准备“一打三”,有可能会面临着落马的局面。据悉,奥巴马的一名高级助手透露,奥巴马一直担心拜登会在总统大选中失利,他已准备好在几个关键的州选举中与他的前副总统共度难关。了党派利益,他站出来力挺拜登。要知道,上次拜登与特朗普的对抗,也要多亏奥巴马的助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奥巴马外,克林顿似乎也加入了这场战局。据悉,克林顿与奥巴马共同参与了为拜登举行的筹款活动。显然,美国大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美国民调结果显示,自奥巴马与克林顿重出江湖之后,拜登的支持率有所上升。在关键摇摆州,特朗普的领先已被缩小。根据美国大选“赢者通吃”的规则,谁能拿下摇摆州的选举人票,基本上就能入主白宫了。

值得了解的是,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的一项新民意调查显示,由于民主党现任总统拜登和共和党挑战者特朗普都疏远了选民,美国人对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失去了兴趣。报道认为,选民热情的历史性缺乏显然反映了选民对两位主要政党候选人很大程度上的负面看法。全国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8%的美国选民对拜登持积极看法。对特朗普有积极的看法的选民也是同样比例。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一档节目中的粗鲁言论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强烈反对。拉里毫不掩饰地表示,请违背自己的意愿,只能从这两个人中选择。希拉里的这番言论遭到了不少批评,有的美媒批评她给拜登帮倒忙,会对拜登的选举造成不利影响。之所以希拉里的言论遭到批评,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希拉里说出了美国大选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谁竞选总统,并不是美国民众决定的,美国民众只是工具人,他们只是按照金主们写好的剧本扮演自己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政治角逐的舞台上,选情的变化时刻都在影响着候选人的命运。目前的趋势显示,拜登的支持率已经从落后特朗普5个百分点缩小到仅落后1%。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下去,拜登的连任前景将更加稳固。然而,美国大选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测,政治的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捉摸。特朗普和拜登之间的竞争仍将持续,谁能最终获得胜利,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综上所述,美国大选的风云变幻,特朗普面临财务困境,而拜登则受到了一些有利因素的支持。随着选战的深入,选民将持续关注候选人的表现和政策主张,最终的胜负将由选民的选择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