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评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再到近期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可以看到,2024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集中体现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也要奔着这一方向去。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着力点应当放在稳定相关行为主体的预期、激发相关行为主体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上。

原文:《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高培勇

图片 |网络

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方各级政府实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动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轨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之间你追我赶、竞相迸发的竞争力。所以,在当下经济恢复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须以相对合理且稳定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格局为前提。要注意到1994年迄今,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一直以分税制冠名,201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亦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现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分税制落实不到位、不全面上,全面落实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选择。

全面落实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分税制的内涵与外延。为此,要在厘清分税制与此前以“总额分成”“收入分类分成”和“大包干”为代表的分钱制财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系统性差异基础上,坚持走“分税源”而非“分税收”、分级财政管理而非单级财政管理、税权高度集中而非财权高度集中的路子。其相应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通过健全地方税体系、健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来健全地方财政收支体系,并由此重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格局,让地方政府形成关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的确定性预期。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也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所以要特别关注企业。企业活力的充分展现和企业投资的持续扩大,须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将营商环境和财税体制联系起来分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直接税的比重低,间接税的比重高;间接税具有强制性和数额的相对固定性。税收制度的变革对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说极其重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建立现代税收制度行动主线是“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十四五”规划亦重申了“优化税制结构,健全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这一目标任务。有效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从根本上规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财税分配关系,应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选择。

从根本上规范政府和企业之间财税分配关系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现代税收制度的内涵与外延。为此,要在厘清现代税收制度和现行税收制度系统性差异的基础上,坚持走增加直接税而非间接税、增加居民个人来源税而非企业法人来源税的现代税收制度建设路子。其相应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在保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降低来自于间接税的收入比重,同时相应提高来自于直接税的收入比重,从而变向间接税一边倒为间接税与直接税相兼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扩大居民消费。无论是消费规模扩大,还是消费质量升级,抑或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都同居民个人的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状况直接相关。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须以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的规范化为前提。党的二十大围绕完善分配制度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就是提出“两个规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籍此定位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代表的分配制度完善目标。要注意到当前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于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制度建设的不同步,坚持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两个领域兼容、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两种调节并重,是完善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制度的选择。

坚持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两个领域兼容、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两种调节并重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分配范畴的内涵与外延。为此,要在厘清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系统性差异的基础上,坚持走“两个规范”而非限于收入分配秩序一个规范的路子。其相应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从“补足”财富积累领域的税种入手,让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跃出收入分配而扩展至财富积累。以此为基础,强化再分配对于基尼系数的调节作用,逐步实现效率和公平互为倚重的共同富裕目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的谋划当然不限于财税体制,财税体制只是其中一个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意义的体制安排。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一定要跳出宏观政策视野的局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研究上,对于全面深化改革领域问题的研究一定要细化。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99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