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垂钓、观光为一体的休闲中心;全市一流的村小学;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摩托车普遍入户;夜晚村道两旁路灯全开;不锈钢垃圾桶竖立在两旁……

乍一看,这应该是东南沿海富裕村子的真实面貌。

其实它却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马鬃岭镇原贫困村刘炎村现在的景象,甚至在2021年11月,刘炎村还入选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公示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刘炎村之所以会从一个人均收入仅仅几百几千元的贫穷小山村,发展到人均收入高达好几万的省级富裕示范村,离不开解放军广东省军区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李元成大校的功劳。

说起李元成,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毕竟他的军事级别不高,也没有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轰动大事,但是李元成的人生传奇和人生价值却值得全国人民为之钦佩。

1949年12月,李元成出生于桃源县马鬃岭镇刘炎村,高中毕业的他曾在生产队当过队长、会计,21岁时应征入伍,来到海南的雷州半岛服役。

在部队里,李元成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成长比较快,短短6年时间就从副班长、班长、晋升到连长。

就在他刚当上连长的第三年,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李元成所在的部队属于华南地区部队的一部分也参与了战斗,而且还是先锋部队。部队首长调李元成担任作训科参谋,协助部队首长指挥对越作战。

尤其是在朔江进攻战中,李元成所在的部队,开着10多辆坦克搭乘着步兵,以雷霆之势攻克了被越军称之为“天险”的朔江。快撤退的时候,李元成又和师长一起抓了4名越军女兵俘虏,为此还立下了三等功。

鉴于李元成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他的军职也在步步高升,一路从师作训科参谋,晋升为师作训科科长、集团军战勤处处长、师参谋长、广东省军区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35年的军旅生涯,到了2005年走到了尽头,李元成以55岁的年纪从深圳警备区退休。

作为中高级军官,李元成以大校军衔的身份,在地方上应当转业为市厅级干部,或者进入国有企业,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可以享有高品质的生活。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李元成竟然拒绝了转业当官的机会,也委婉谢绝了深圳朋友高薪聘请的机会,放弃了在深圳优渥的生活,却选择回到老家刘炎村那个穷山村,当起了刘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区城市的大司令,回乡当小村官,这外界看来确实不可思议,但却是李元成多年的心思。

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李元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老家乡村的贫穷面貌。

正如李元成所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农业的苦体会太深。农村太需要人才了,我想回来帮助乡亲走出一条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确实,那时候李元成所在的刘炎村非常穷。

刘炎村属于马鬃岭镇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最穷的一个村。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上学需要早早起床走4公里的山路;道路属于泥巴路,一旦遇到下雨天,连车都走不了,以至于当地有“嫁女不嫁刘炎村”的说法。

为了改变村里落后、贫穷、山路不通的面貌,李元成甘愿不要城市荣华富贵的生活,也要回村建设家乡,把新农村建设当做“第二战场”。

李元成为村里主要干成了三件大事:

一是村里的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李元成深知教育、人才是改变家乡的最根本因素。可是建学校又谈何容易,没有充足的资金根本建不下来。

无奈之下,李元成就厚着脸皮,多次跑到长沙、常德去争取资金,最终只争取到50万元,然后自己也捐出了20万的积蓄,还是不够。为了建校的事,李元成利用自己在深圳的关系、托朋友,又筹集了200万的捐助,才勉强建成了颇具现代化的刘炎村学校,使得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用起早冒险跑山路去上学了,连周边村子的学生都来到刘炎村上学。

二是村里的道路:要想富,先修路。刘炎村地势高、山路泥泞、交通不便,既影响村里的出行、也影响村里柑橘的销售,于是李元成在回乡后率先扛起锄头带领大伙修路。堂堂的副司令,干起修路的活,这事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一位副省长被李元成感动了,亲自批示拨款30万元用于修建刘炎村到桃源县的公路。

经过李元成的争取,深圳的部分企业也捐款支持李元成建设家乡的想法,如今刘炎村已经形成了上接国道、省道,下通各村民小组的道路网,逐渐地村里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三是村里的产业:农作物的转型。在道路修好后,李元成以柑桔大市场和水稻合作社作为村里致富的路子。他先是筹建柑桔大市场,利用当地盛产柑桔的优势,把刘炎村打造成了柑桔货源地,村民在家实现了丰厚的收入。

鉴于村里闲置农田多,他就在村里成立了粮食生产合作社,把村里的闲置农田全部收集起来,实现机械化作业,田户可获得每亩300元的租金,这对于那些有田却没能力种的人来说也多了一份收入。

李元成的治村模式成功实现了刘炎村农民向产业工人、农业向产业化的根本转变。

刘炎村在李元成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摘除了脏、乱、差的贫困村帽子,而是变成了讲文明、有产业、干净整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

这就是解放军退休副司令的伟大的人生,退役不退学习、退役不退工作、退役不退劳动人民本色,以军人的作风搞建设,一心只为了家乡人的安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