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ol.149

夜 读

选本好书,让生活松弛有度

高需求孩子天生就比普通孩子的情感更强烈、精力更旺盛、更执着、更敏感。但玛丽通过跟踪调研发现,高需求孩子长大后普遍很杰出。她总结了养育高需求孩子要坚持的重要理念:“追求进步,而非追求完美”。本书用生动的养育案例,讲解了如何将孩子身上那些令人抓狂的特质都转化为孩子的优势,让父母们能享受高需求孩子带来的丰富体验。

本文摘录自《发现高需求孩子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每个家庭给孩子贴的标签都不一样,你需要自己重新讨论和设计。不过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课堂上其他父母说的可怕标签,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觉得高需求孩子有点糟糕的人了。

我的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美妙的声音,比如兴奋时的尖叫、愉悦的笑声、从滑梯上滑下来或者在蹦床上跳高高的时候大叫“爸爸妈妈快看我”的喊声;还有可怕的声音,比如拒绝的哭喊、拽着父母的腿不让他们好好走路的哭闹、扯着嗓子喊“我不干”的拒绝。14个家长、18个孩子同时来上课,每次都是这样的热闹景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孩子在屋里上蹿下跳,动作夸张得像提线木偶;而有的孩子则靠在墙边,谨慎地看着听着周遭的一切,他们在大胆尝试之前会把一切都先内化掉。这些孩子的父母总爱说个不停。大声的嚷嚷、着急的催促、激动的惊呼,这些声音占领了整个房间,完全淹没掉那些温柔的、有些迟疑的父母的声音。后面这类父母不爱说话,他们更善于倾听。

这些家庭在课堂前半个小时里待在一起,随后父母离开孩子去进行分组讨论。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孩子身上的标签。每个家长拿到三张卡片,他们要在每张卡片上写下一个词,形容孩子最让他们抓狂的时刻。有些父母马上要求再多给些卡片,三张完全不够写,引得哄堂大笑。很快,大家就填好了卡片。

“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写的卡片?”我问道。

鸦雀无声。大家动动身体,尴尬地咳嗽,面面相觑。的确,在公共场合分享这些想法会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低调、善于观察的迈克,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其中一个是高需求孩子。他说:“爱争论,一点小事就能争论半天。昨天他跟我说,太阳不发光。我又没瞎,太阳当然发光啊。‘你看窗外面这是啥?’我问他,‘太阳这不正亮着吗?’结果你猜他说什么?他说,‘有的地方的太阳现在就不亮’。”

其他人都笑着不停点头,估计是想起了自己家孩子那些没完没了的争辩。笑声刚落,南希翻过自己的卡片读道:“永无尽头。我有4个孩子,但这一个孩子就让我不得不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从她睁眼到睡着,我一刻不得闲。即便如此,我还得想招数来应对她,好让我能撑到明天。我感到很挫败,我需要喘口气。”

“我能感同身受。”帕蒂表示同意,“伊丽莎白都已经两岁了,晚上还不能睡整觉。我写的词是‘捉摸不透’,我根本不知道她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帕蒂羞涩地环顾四周,补充道:“性生活是什么东西?恐怕我已经不记得了,我至少应该享受一次夫妻生活吧!”

其他人不禁为她喝彩,深以为然地点着头。

乔妮提议,她的声音里满是疲惫:“我们需要休息。我爸妈能来帮忙照顾一下两个孩子,所以我和约翰还能单独过个周末。小的那个还好,但老大斯蒂芬妮总会在我们回来以后表现得很糟糕,她会非常生气。这就是我写的词,‘生气’。我也很生气,为什么每次我们单独约会回来都要面对大女儿的怒火?塔拉可从来不这样。”

苏珊娜翻过她的卡片,上面用大号加粗的字体写着“攻击性强”这几个字。“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告诉别人这件事。我们昨天下午邀请了一位朋友的孩子到家里来玩,彼得表现得特别粗鲁。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平时我们可从来没这样对待过他。你都不知道当我打电话告诉朋友他家孩子被彼得打了的时候,有多么羞愧。我敢肯定以后朋友不会让孩子再来我家玩了。”

比尔补充道:“听听我的经历你也许能好受点儿,你不是唯一写了‘攻击性强’这个词的人。我不仅写了这个词,还写了‘易燃易爆炸’。他每天‘爆炸’的次数之多快让我受不了了。我感觉压力比职业宇航员还大!”

劳拉开玩笑地说道:“也许我家孩子没我想象的那么糟,我最受不了的是她实在太挑剔了。煎饼两面烤焦的颜色都必须一样,她的衣服必须很合身。”

家长们写的词填满了一张又一张卡片。

要求高

固执

很吵

爱管闲事

嗓门大

爱发牢骚

容易受挫

疯狂

破坏性强

自我攻击

控制欲强

爱争论

精力旺盛

捉摸不透

爱生气

攻击性强

容易炸毛

吹毛求疵

一根筋

容易厌倦

不招人喜欢

爱走极端

这些词真是发人深省,并且出乎大家的意料。每个词都是一个标签,描述了孩子的某种内在个性。当我们听到这些词的时候,绝不会产生想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念头。我们并不确定这些个性是否符合社会的认可。

负面标签的影响

孩子身上贴的标签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光是读一读上面这些词,你就能感受到孩子们被贴上“固执”“爱发脾气”“爱争论”这样的标签以后,会有多么难以建立自尊心。不仅孩子受伤,父母也倍感痛苦。面对这些标签时,父母会产生原始而真实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

· 恐惧。快告诉我,我没有搞砸一切,我不是糟糕的父母。

· 困惑。在我快撑不住的时候,我先生让我打电话问问我妈妈。她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6个人,她是怎么做到的?我不知道我的母亲是怎么做到的,我只知道她经常哭。

· 愤怒。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是我摊上了这种事?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受到惩罚?这时,我妈妈就会笑着说“风水轮流转”,然后深深地叹口气。

· 羞耻。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尤其是我的缺点。我们一样固执又没耐心。小时候,我爸妈很喜欢社交,所以我总是被带到各种陌生的地方去。他们让我意识到,“好孩子”是不固执、有耐心的。所以当我的孩子做不到时,我就会很抓狂。

· 难堪。我没法安然无恙地和这个追求完美、高需求的孩子一起去超市。约翰和我会为谁来推购物车争抢半天,每当这时我发现自己总是怒视着其他顾客,用眼神警告他们少管闲事。我尽量不搭理其他人,但我能想象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哪有爸爸在公共场所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 筋疲力尽。我问安娜会不会觉得很累,这位有三个不到4岁孩子的妈妈疲惫不堪地告诉我,每天她都在想,孩子什么时候会把她逼疯。她给自己打气,再坚持半个小时孩子的爸爸就回来了,可没想到爸爸打电话告诉她要晚点回来。

· 生气。自打出生以来马修就格外需要关注。你给的越多,他需求越旺盛。其他孩子都不这样,为什么就他特殊?

可能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也产生过这些情绪,但你没法和朋友分享,只能独自消化。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是这世上唯一如此黏人、固执、挑剔、爱管闲事、吵闹的小孩,或者有着其他不讨人喜欢的性格,你肯定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才让孩子变成这样。你会发现他身上的有些标签让你极不舒适、难以启齿。但这些标签潜伏在你的潜意识里,影响着你的感受和言行。它会摧毁你作为父母的信心,影响你对孩子的态度。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真实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一书中写道:“负能量会激活一种战斗状态的思维模式。每当我们感到伤心、生气、失望或者产生任何负面情绪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引导我们屏蔽掉这些‘痛苦源’,这样反而是种恶性循环。”

父母非常容易陷入给孩子贴标签的陷阱。即便你是个非常乐观积极的人,在遇到孩子问题时,你也会不自觉地陷入负面情绪的旋涡中。也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你往往自己都来不及想清楚。佩格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除了凯茜,我还有三个孩子。我们刚刚搬家,还在适应过程中。事情太多了,我根本忙不过来。我没法有耐心,导致她做的所有事都能把我“逼疯”。在这些负面的词语中,我看到了自己是怎么评价我女儿的。我知道我必须有所改变。

不知不觉中,我们给高需求孩子贴了很多标签,放大了他们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闪光点。这些标签让我们身为父母自觉惭愧,感到厌恶。

我给父母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停止对孩子使用会有负面影响的词。试着把“吹毛求疵”换成“敏感细腻”,把“惹人讨厌”换成“喜欢夸张”,你会发现这并没有那么困难。仅仅改变用词,你就能改变自己和别人对高需求孩子的看法。你可以重塑孩子的形象,使之变得令人舒适,符合社会认可标准。强调孩子优势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你的用词。就这么简单。

重新定义高需求孩子的标签

现在,你可以拿一张纸,从最左边开始,写下能够描述孩子做过最疯狂、最令人讨厌的事情的词。记住,一定要把最糟糕的词写下来。那些你认为完全不可救药的品质,以及亲戚、朋友、老师用来评价孩子的词,还有你一听就暴跳如雷或者羞愧得想钻地缝的词,仔细想想,都写下来。

接下来,请深呼吸,搜索记忆,勾勒出高需求孩子身上你最喜欢的一面:活泼的双眼、富有感染力的笑容、敏捷的身姿、令人惊喜的提问。记住这些画面,再看看你刚刚写的那些糟糕的标签,这能帮你发现每个词隐藏的潜力。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体会到这些标签其实反映的是“过了头”的优点。找到对应的优点记录下来。比如,你会发现,只要稍加引导,“具有攻击性”可以是“敢做敢当”,“固执”可以是“目标导向型”。词语变换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你的列表可能是这样的:

以前的负面标签

高需求

善变

吵闹

喜欢争论

固执

爱管闲事

疯狂的

偏激

不灵活

控制欲强

缺乏耐心

容易焦虑

易怒

挑剔

爱发牢骚

容易分心

崭新的正向标签

高标准

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热情风趣

有想法,坚持己见

自信、意志坚定

好奇心强

精力旺盛

心地善良

传统

有魅力

强势

谨慎

善变

讲究

喜欢分析问题

感知力强

在每次与孩子交流和立规矩的时候,你就可以使用这些新标签。当你把蹒跚学步的孩子从游乐园拉出来,你可以对他说:“你真的很有好奇心,现在让我们去看看厨房的橱柜里藏着什么好东西,怎么样?”当5岁的孩子不想穿奶奶买的新衣服时,你可以说:“你确实很有自己的时尚品位。”当8岁的孩子非要多看一个故事、不肯上床睡觉时,你可以说:“你很有自己的坚持。”

新标签带来的感觉和勾勒出的形象与原来那些糟糕的标签完全不一样。做父母的感受也会好转,因为自己的孩子是自信、坚定、精挑细选、有戏剧性、喜欢分析问题、热情并且有魅力的。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夜读好书」栏目往后将每日晚间更新,由编辑们从数百本经典书目中精选呈现。在纷繁的世界中,让好书陪你度过一段深邃、宁静的晚间时光。好书夜读,让生活松弛有度~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