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任晓彤 文/图

“一个枝条上面有两个头或者多个头的,要修剪到只留一个头……”4月26日,临渭区向阳街道办田家村的猕猴桃园里热闹非凡。果农们抓住果树春季管护的最佳时期,全力做好果园管理,为来年增产丰收打好基础。

果园里忙碌的身影中,除了果农外,还有一抹耀眼的“志愿红”,这些来自“向阳红猕猴桃互助服务队”的果树管理能手们正在给大家演示摘心、疏蕾的技巧,现场讲解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果农们热情高涨,边听边记,不时提出一些果园管理方面的问题,现场气氛和谐又活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互助服务队志愿者在一起讨论猕猴桃园管理。

“我们其实是个互助队,一共20个人,都是前些年享受了科技红利的老果农,年龄最大的68岁,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一方面我们之间相互学习,另一方面群众有需要的时候,大家就利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目的就是把咱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得更好。”田家村向阳红猕猴桃互助服务队队员闵从肖说。

2007年,闵从肖的3.6亩猕猴桃园里,嫁接后结了两年果子的猕猴桃树出现了黄化现象。在闵从肖迷茫之际,村里请了市科协专家过来。专家看后说她的作务方式不对,施肥量大,土壤严重板结,对根系造成了严重破坏。

“要让树长得旺,果子结得好,不就是要好好浇水、好好施肥吗?”闵从肖有些不理解。

专家解释说,传统种植因为摄入过多激素,短期看好像树比较旺,但时间稍长土壤就出问题了,树自然就黄化甚至死亡。要想让树活过来,治本之策就是增加有机质,减少化肥,改施有机肥,同时种植油菜或自然生草,种养结合、以地养地,进而改善土壤结构,让树能畅通“呼吸”。

闵从肖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照专家的方法,在园子里使用纯生物肥料、有机肥等,并在树下种了草。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黄化严重的猕猴桃树竟然奇迹般的变绿了,这下她对专家倡导的生态化种植才真正信服了。

“坚持生态种植模式,不但树能健康生长,果子也更受市场欢迎。”专家的一席话给闵从肖吃下了定心丸。村里人看闵从肖的园子发展得不错,前来参观的果农络绎不绝,闵从肖毫不吝啬将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手把手教给乡亲们。

68岁的常会平也是生态化种植模式的忠实践行者。“现在种地要靠科学,光卖力气挣不了钱。一定要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作务方式,努力种健康果品,这样才能长久地被市场接受。”

“去年多亏咱互助志愿者帮我改树形,后来果园产量达到4000多斤,一斤卖到6块2毛钱。”长闵村村民程卫云说,自己种了2亩半猕猴桃,去年有部分果树枝条外移,如果不改善就会影响产量。

“卫云比我们都年轻,学东西也快,她现在可是我们互助队的主要成员呢。”一旁的常会平补充说。

听说田家村的猕猴桃发展得不错,附近镇村的果农经常过来“取经”。“交流学习后感觉无论种啥,作务思想一定要超前,用科学的作务方式进行管理,将来起码不愁卖,收益也有保证。”丰塬镇村民高战军如是说。

据了解,近年来,临渭区向阳办田家村通过专家+互助的模式,科学种植猕猴桃,猕猴桃面积目前已发展到1200余亩。“现在科学种植已逐渐成为我们村民的共识,大家果子都种好了,日子富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村民徐广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