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蕴含深意的见面语,时刻告诫河南人不忘至暗历史!

河南人见面的问候语和河南图腾有什么不可分割的重要意义?河南百姓的图腾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宇辉河南行

这些天董宇辉去了趟河南,丈母娘们也去了不少,真正让我关注的是一场关于小麦的剧场,董宇辉与导演一行参观了小麦场地,董宇辉一开始不敢踩,导演王潮歌告知都是假麦子,地上铺的是塑料颗粒,而这个剧场是为了告诉大家麦子来之不易。

剧场表达了关于粮食、种植、丰收、喜悦,繁衍生息,导演说了一句话非常令人触动,她说小麦不只是粮食,是图腾,董宇辉:这是一场生生不息的感动。

这一场关于麦田的感动,一下子就把作为河南人的我拉入了那些年帮家人种田的场景,河南人对于粮食有执念,对于节约粮食有更深的执念,就连河南人的见面语都蕴含着深意,后来我理解这是为了告诫整个河南儿女,时刻勿忘当年的至暗历史。

河南人的见面语

不出意外,整个河南地区的问候语都是相同的,包括靠近湖北的信阳,虽然说法不同,但含义一样,天知道河南先辈经历过什么样的黑暗时刻,才会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流行语的年代,自发说出了相同的问候语。

河南人的见面问候语,不是客气的你好,而是问你吃罢饭了没有,“吃罢了没有”,“吃罢了吧”,“吃饭没”,无论男女老少亲疏远近,这些话从小听到大。

河南人的至暗历史

河南经历过两次大饥荒事件,1942那部电视很好的记录了在日本侵华时期,爆发的河南饥荒,真正的惨不忍睹,剧里有人为了吃的丢了尊严,亲情。

1959年这段历史,我最早是从奶奶嘴里听到的,她时常说那个年代啃树皮的过往,老家信阳情况最为严重,历史记载仅在59年春季,正阳县就有八万多人去世,新蔡县约十万。

奶奶常自夸的是,她在院子里种了些南瓜秧,靠着南瓜粥给6个孩子糊口三个月(不是59年饥荒年代),这佐证了粮食在早年真正是弥足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掉在地上的米饭,扒拉下吹一吹接着吃,对于奶奶们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河南的一些儿女至今还保留着‘变态’的节约粮食的行为。

网友雨烟说“奶奶是河南人,馒头长毛了,她晒干,泡水里吃,她说人的一生粮食是定量的,吃完就走了,不要浪费,她很节省”。

网友轻舟说“和同事一起吃饭,她点了米线和烧饼,只吃了米线,烧饼一口没吃,吃完就要走,忍不住提醒把烧饼打包,她说不吃扔了吧,我说给我打包吧,她鄙夷的看着我说一个烧饼值几个钱,一看就是河南人”。

此外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宣传用面粉洗西蓝花、排骨最干净,河南的网友表示一直舍不得,单纯就是舍不得那一把白面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末尾

这就是河南,把麦子当图腾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守望,走在河南的麦田里,你会看到一个个小土堆,那是祖辈种田人和守田人,河南人对粮食的敬畏刻在骨子里,这种敬畏不关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