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 丨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丨 胡耀丹

固态电池的戏码再一次上演,带给观众的仍是未尽兴的失落。

4月12日,2024年广汽科技日如约带来昊铂“全固态电池”的最新消息,此前其曾表示该电池“已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但实际上,发布会并未对这一“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进行具体说明,只是向外界同步了其在实验室中取得的进展。其表示,目标是2026年完成全固态电池开发,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发布会中未明确是量产上车还是试制上车。

这已不是车企第一次用固态电池来“刺激”外界,但这一招屡试不爽。此前,智己采用“固态电池”的话术来定义车型搭载的“光年”电池,已经尝到流量的滋味。3月25日,智己官宣“行业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即将量产上车”,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固态电池概念股爆发,股价屡次冲高。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曾强调,液态电池在本质上不可能安全,从这个角度来说固态电池的价值远超液态电池。但实际上,光年电池究竟能否被称作“固态电池”尚有待商榷。

这一定义问题曾引发巨大争议。这是因为,智己采用的电池是半固态电池,而不加定语的“固态电池”提法,会被错认为是“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如今已经成为了动力电池行业的研发重难点,甚至被视作锂电的“终极形态”,国内外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至少要数年后才有可能实现量产落地。

“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用固态电池的名称混淆全固态和固液混合。注意,我们为什么叫做全固态电池创新平台,不是固态电池创新平台?就是为了避免混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经在今年2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媒体交流会上如此说道。

据悉,此前上市的蔚来ET7参数图片)、岚图追光等车型均搭载了半固态电池。其中,蔚来ET7在宣传时,也在海报上将自身搭载的半固态电池写作“固态电池”。

而概念混淆的宣传事件,只是固态电池诸多争议中的冰山一角。与车企纷纷发布半固态电池甚至全固态电池相对应的是,多家电池企业高层表现出对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怀疑。

在风暴中心的固态电池,究竟是电池创新的未来还是炒作噱头?这一疑问,盘桓在C端消费者和企业、投资人心头。

“固态电池”是不是作秀?

智己汽车的“固态”争议,发酵于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的一次质疑。在3月25日智己汽车官宣“行业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后,赵长江发微博表示,这个时候在宣传半固态车用电池的一般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对此,刘涛回应称:文字游戏不是我们擅长的,唯有技术创新迭代才能推动时代进步,智己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后续赵长江很快删除了该微博,但这也引发了网友对智己的质疑,其不断在智己汽车评论区追问电池究竟是“半固态”还是“固态”。

但其实,智己此前在对“固态电池”进行详细解释时就曾说明,L6搭载的是半固态电池。

3月26日晚,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现身直播间进行讲解时表示,清陶能源在智己汽车上装车量产的第一代固态电池,也被称为半固态电池。在社交媒体上,刘涛也转载了将之定义为“半固态电池”的言论。

李峥在直播间中讲解的更多技术细节,进一步佐证了“半固态电池”的定义。李峥表示,该电池使用一种溶解了锂盐的有机溶剂作为润湿剂,润湿剂在电解质中的比例是10%。而资料显示,判断半固态电池的一项指标是,液体含量在5%-10%的区间,而全固态电池完全不含液体。

而在宣传话术上,智己采用的则是“固态电池”一词。

这主要是因为在智己的逻辑中,“固态电池”包括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因此半固态电池也是一种“固态电池”。针对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是固态还是半固态”的质疑,智己汽车官号回复称:“白马是不是马呢?”

在此逻辑下,白马是马的一种,半固态电池也是“固态电池”的一种。

但是,在外界的固有认知中,只有全固态电池才能被不加定语地被称作“固态电池”。因此,在社交媒体上网友表达了对话术的疑惑。欧阳明高也曾指出,现在大家都用固态电池来混淆(全固态电池和固液混合电池)。他表示,全固态电池的门槛很高、难度很大,切莫急功近利,否则欲速不达。

横向来看,同样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蔚来ET7在宣传时,虽然也将半固态电池写作“固态电池”,但公司高管对外传播时往往将之称作“半固态电池”。而岚图追光则如实在宣传海报中采用了“半固态电池”的宣传话术。

与之相比,智己不仅用“固态电池”进行宣传,更与腾势高管进行了一轮隔空论战,并将固态电池作为车型的关键卖点之一,因此受到外界关注较多。

车企紧抓电池扩声量

智己清楚产品本质为“半固态电池”,但仍然采用了“固态电池”来定义,这一定程度上扩大了L6与智己品牌的声量。

之所以能达成这一效果,是因为在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被视作电动汽车的硬件“心脏”。电池技术的每一次突破、落地,都牵动着消费者、投资人的目光,车企需要紧跟而上。

从产业角度出发,动力电池技术已经多年没有出现革命性的突破。而在期盼实现“超快充”“1000公里续航”等功能落地的电动汽车行业,市场呼唤着电池技术突破的到来。固态电池技术则刚好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也是为什么诸多车企纷纷在固态电池上“秀肌肉”。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就曾表示,电池的研发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如果电池的技术没有突破,一味地去追求电动车是一个很危险的战略。

从营销角度出发,电池在消费者的决策中所占权重也比较大。此前,理想汽车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更换新款车型电池品牌,就引发了用户的强烈不满。

电池品牌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此,宁德时代启动了To C战略,通过绑定“明星”产品、扩大曝光等方式触达用户,打造C端品牌力。而本就更接近C端的整车厂也在强化电池品牌,以过去燃油车企对待发动机的郑重来对待电池。

一个明显的表现是,车企纷纷为自有电池或电池品牌、电池系统进行个性化命名。比如,智己汽车的这款半固态电池被命名为“光年”,长安汽车将电池品牌命名为“金钟罩”,岚图汽车以“琥珀”“云母”命名两大电池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宁德时代想要达到的“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电池”目的类似,整车厂也希望打造自有电池的影响力,从而带动终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知名度的扩大能够给消费者留下大牌的安全印象;另一方向,更精准的营销能为自有电池打上独有标签。

比如,此次真假固态风波中,智己就将“光年”电池与“固态”电池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车型绑定了固态电池的安全、快充、长续航等标签。广汽集团亦然如此,其在发布会上强调了全固态电池的三大优点:实现超高能量密度;改善电芯的本质安全性;实现更宽的使用温域。

“全固态”好饭不怕晚?

固态电池的进展之所以能吸引到消费者乃至资本市场的注意,是因为其与液态电池相比拥有巨大优势。欧阳明高曾公开表示,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首选方案之一,也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有可能会带来颠覆性风险。

全固态电池主要有三大优点。

第一,电池能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具备长续航和快充两大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全固态电解质更稳定、电化学窗口更高,能够使用容量更高、电势差更大的正负极材料等。

第二,电池安全性更高,全固态电池从根本上解决了液态电池的关键安全隐患。液态电池的自燃、爆炸等事故主要来源于不稳定、易燃烧的有机电解液,但全固态电池内部并不存在液态电解质。此外,液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会形成会造成短路的锂枝晶,但全固态电池可以抑制锂枝晶生长。

第三,电池寿命更长,这是因为全固态电解质更稳定,副反应少。液态锂离子电池有一层SEI膜(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反复生长与溶解脱落也将影响电池循环寿命。而固体电解质不具备流动性,因此不会产生SEI膜的反复。

这三大优点均来自于,电池的电解质是全固态的,且不含传统液态电池的隔膜。而智己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并且保留了隔膜。据李峥此前讲述的“三步走”战略,清陶能源第二代准固态电池电解质的液体含量将小于5%,并取消隔膜;第三代固态电池才将是全固态电池。目前,搭载于智己L6上的只是第一代半固态电池。

因此,智己光年电池与液态电池相比有一定优势。但与全固态电池相比,仍然逊色,堆料后的液态电池也能基本达到同样性能。

比如,智己光年电池充电12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而理想MEGA的麒麟5C电池也能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此外,续航里程上,国轩高科2023年发布的磷酸锰铁锂电池纯电续航同样超过1000公里。

与此同时,全固态电解质也决定了,真正的全固态电池落地还需要时间。

“固态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有锂离子在正负极里面穿梭。持续不断调整的时候,一定有裂纹(等)东西。对于固态电池来讲,一旦产生一点点裂纹就是天堑,(会出现)锂离子跳不过去等(情况)。”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辉在接受包括搜狐汽车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道。

“我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还是持一点谨慎的态度。”曹辉认为,当固态电池中锂离子的浓度是液态电池的100倍,再讲锂离子扩散速度和液态差不多,并不科学,这会带来成本问题。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直言,院士们讲的是固态电池,看家吃饭的还是锂离子电池。

在近日《金融时报》的专访中,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全固态电池距离商业化还有数年。在这方面,宁德时代“已经花了10年时间”,但目标不是全固态电池,而是使用半固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

与电池公司相比,车企在全固态电池上流露出更激进的态度。

目前,全球车企都在设立全固态电池落地时间表。丰田此前宣布计划在2027-2028年实现下一代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但最近将此时间推迟到2030年以后;宝马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原型……

在智己真假“固态”风波之后,广汽昊铂的全固态电池再度吸引了资本与消费者的目光。绑定“固态电池”是否就能带动销量“起飞”?这一问题还没有答案。但在电动化时代,固态电池已经成为车企吸引力十足的新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