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拍摄结束后,导演杨洁找人把白龙马,安置在了无锡的养马场。1995年,杨洁再次来看望白龙马,杨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油光发亮的白龙马,竟然瘦骨嶙峋地趴在一个角落,发出阵阵嘶鸣。
在1982年至1988年长达6年的拍摄过程中,《西游记》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
作为剧中的重要角色之一,白龙马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然而,在拍摄结束后,白龙马的命运却开始发生转变。
为了找到一匹合适的白龙马,剧组可谓是一波三折。因为白龙马这一角色要求马匹不仅浑身雪白且身强力壮,还要温顺听话。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马匹并不容易找到。剧组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马匹而耽误拍摄进度。
即使找到了合适的马匹,也因为拍摄需求而时常让马匹受到惊吓和伤害。在拍摄过程中,为了呈现出最佳的效果,剧组有时不得不使用颜料将马匹的毛发涂成雪白的样子。
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对马匹的皮肤造成了伤害,也让它们在拍摄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痛苦。
终于,在无数次的寻找和挑选后,剧组找到了一匹符合要求的白龙马。这匹骏马不仅外形出众,性格也十分温顺,很快就成为了剧组的一员。
在拍摄过程中,白龙马与演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剧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电视剧拍摄结束后,白龙马却面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导演杨洁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白龙马送往无锡的养马场,希望它能在这里过上安宁的生活。
杨洁导演的这一决定,本应是出于对白马的关爱与呵护,然而,现实却往往与人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无锡的养马场,白龙马起初确实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养马场的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由于资金短缺和人员不足,养马场无法为白龙马提供足够的饲料和医疗保障。白龙马的身体状况开始逐渐恶化,它的毛发变得黯淡无光,身形也日渐消瘦。
在养马场的日子里,白龙马时常孤独地站立在角落里,眼中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它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仿佛已经成为了一段遥远的回忆,如今它只能在这里默默忍受着无尽的苦难。
1995年,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杨洁导演再次踏上了无锡这片土地,她的心中满是对过往的怀念与期待。
此次前来,她特地想要看望那匹陪伴她拍摄《西游记》的忠实伙伴——白龙马。然而,当她走进马厩,她看到曾经那匹油光发亮、矫健有力的白龙马,如今却瘦骨嶙峋地趴在一个阴暗的角落,它的毛发失去了光泽,显得杂乱无章。
它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和痛苦,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每当它发出阵阵嘶鸣,那声音都显得如此凄凉,仿佛在呼唤着往日的辉煌。
杨洁导演站在那里,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匹曾经在镜头前奔腾如飞、气势如虹的骏马,如今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
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愤怒,她不明白为何这匹为艺术献身的马儿会受到如此待遇。
杨洁导演在自传中写道:“人尚且如此,白龙马又能如何呢?”这句话道出了她对白龙马命运的无奈和悲痛。
她深刻反思了自己当初的决定,也意识到了养马场管理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事已至此,她只能尽自己所能去改善白龙马的生活条件,希望能为它带来一丝温暖和关爱。
杨洁导演还在书中为白龙马创作了一首《白驹悲歌》。这首诗歌不仅是对白龙马的悼念,也是对电视剧拍摄过程中所有付出努力和牺牲的生命的致敬。
白龙马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电视剧和电影拍摄过程中,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剧情需要,往往会对动物演员进行不当的对待和使用。
这些动物演员在拍摄结束后往往会被遗弃或者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它们的命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成为了电视剧背后的“隐形受害者”。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无论是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善待动物,避免对它们造成伤害和痛苦。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生命,为它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庇护。我们也应该加强公众对动物保护的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动物的生活和需求,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尊重和关爱动物时,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