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自从用了AI帮我干活后, 一天可以当七天用。

感觉我现在强得可怕。

所以今天打算分享几个

AI使用实例

(本文都是技巧,没有广告)

ChatGPT之前很多人用不上,好在现在国内的AI工具也都挺好用的。

很多人都试了下AI,也稍微学习了下Prompt技巧(甚至还被收割了一波课程费)。

但不少人用没几天就放弃了,觉得帮不了自己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我还是发现一些比较普适的场景,今天分享我最近的几个用例给大家。

场景1:数据录入

千古文章一大抄,各种报告也是。

所以有时候,分析师们会把一些别人的chart给「加工」成自己的格式。

有时候则需要里头的raw data,比如建模什么的。

但人家也不会主动把数字都打包好给你,所以一般需要手动贴数字到excel,不然也没法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果数字不多的话,其实微信桌面版的OCR(光学字符识别)也做得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微信

但是遇到大量数据或是手写体录入的话,那就是体力活了。

我还在麦肯锡打工的年代,一般是要找实习生一个个数字去贴的。

甚至当年还有一个外包公司(EVS)专门做这个事。

比如上周五的推送我要用到这张表格的数据。

截图/CleanTechnica

用微信一个个数据去贴就很麻烦。

这时候我把这个图丢给Kimi,让它直接帮我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Kimi

当然AI会出错,不过在我指出后,Kimi很快帮我改掉了——

截图/Kimi

以前这种表丢给实习生至少要20分钟,现在给AI做两分钟就搞定了。

如果数量更大一些,时间优势就更明显了。

另外,我亲测下来,清华系的智谱清言在手写识别方面会更赞一些。

像是前几天,我打算把育儿嫂给我女儿定制的食谱给电子化。

我直接把手写稿拍照给它,很快就识别好了——

截图/智谱清言

手写稿识别是AI基操(像是AI入门基本都会用到MINST手写数字识别数据集)。

不过中文手写体识别方面,测下来还是智谱清言的效果最好,文心一言、Kimi和ChatGPT都是一堆bugs。

类似的,很多杂活都可以丢给AI。

比如我的一本新书的参考资料部分,编辑要求整理成某个固定格式,我就直接让AI帮我整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ChatGPT

场景2:快速验证

ChatGPT有个应用是我用得很频繁的,叫做Consensus

它会基于自己的论文库做检索。

比如我跟简七(狐狸夫人)经常会遇到育儿方面的问题,一般我会用Consensus看看有没有相关论文——

截图/ChatGPT

不过也要考虑立场问题,比如论文是不是有日化公司的资助(一般会标注)。

好在附上了论文链接,所以我可以快速进行查验。

另外用来做fact check也挺好的,因为网上的谣言实在太多了…

像是之前在某个群里就看到,有人为了吐槽男娃比较难带,所以发了一个截图说「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研究发现:生一个儿子,会缩短妈妈的寿命,平均少活34周。」

我在google scholar没搜到这个研究,于是让Concensus帮忙——

截图/ChatGPT

点击论文会发现,34周的结论来自第一篇论文。

不过人家研究的是北芬兰人在工业化之前(1640~1870)的情况,而且并不是因为男生比较难带,而是因为生产男孩的话大多会更重,对怀孕时身体负担更大,而且可能会因为释放更多睾酮导致免疫系统加速老化。

而第二篇论文来自MIT等学校,研究对象是北瑞典的Sami人,结论则反驳了前面的论文。

文心一言也有类似的插件(百度学术检索助手),但亲测下来比较像是搜索引擎,会输出10篇相关论文,根据上下文来检索答案的能力还比较缺失。

场景3:内容总结

这个应该是普通人用得最多的场景了。

1. 长文报告总结

我最常用的场景,是在看各种不那么重要的资讯类长文或是长报告上。

Kimi的各种长文总结还挺好的,比如上周我在研究欧洲的某个法律时,就把全文丢给它——

截图/Kimi

我可以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截图/Kimi

不过毕竟是AI,我也怕有AI幻觉。

如果要做fact check的话,可以尝试我这么提问——

截图/Kimi

这时候再去PDF原文搜一下相关句子,看一下上下文就可以fact check了。

另外,有些外媒的页面打不开,这时候需要上ChatGPT。

长文本(包括PDF文档)亲测下来确实还是Kimi好用点。

2. 书籍总结

AI特别适合用来总结非故事类的书籍。

比如之前我在书店看到一本书,书名叫做《孩子的专注力,90%可以靠控糖提升》

这个标题好唬人,所以我先让AI帮我总结下核心观点——

截图/ChatGPT

而且我可以很快地对这个观点做fact check——

截图/ChatGPT

另一个场景是「温故而知新」

比如我在几年前看了本书叫《深度工作》

虽然当时也有做读书笔记但是笔记本找不到了,于是我直接让AI帮我把要点整理出来,而且一样可以针对性提问——

截图/智谱清源

3. 音视频总结

股民都知道A股有多卷。

很多券商分析师也是为了写报告,被迫连夜补各种硬核科技的知识。

有意思的是,很多分析师都会在B站上看科普,比如你要学习怎么做芯片——

截图/B站

而听各种专家访谈会议纪要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音视频有个局限——速度限制

普通人的平均语速大概是每分钟200字,而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般现代人的阅读是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换句话说,你的音视频得开三倍速才能赶得上纯文本。

平时我自己会用BibiGPT——

截图/BibiGPT

不过BibiGPT需要买分钟数才能用。

所以我这里也提供一个免费的土方法— —

第一步:用类似SSyoutube.com、哔哩下载姬等软件先把视频或音频给下载到本地。

第二步:用剪映的智能字幕功能语音转文字生成字幕,导出字幕。

截图/剪映

第三步:把字幕文件丢给AI工具,让它进行提炼。

(而且BibiGPT的思维导图大多不能看…)

场景4:国际沟通

最近一段时间,我跟一个荷兰艺术家在沟通一个合作。

我在整个沟通中也多次应用了AI。

优化邮件话术是基操啦——

我一般会自己先draft一个版本的邮件,然后让AI帮忙优化一下措辞。

截图/ChatGPT

另外,要确定跨时区的在线会议时间,用AI安排也很方便——

截图/ChatGPT

顺带一提,我跟他们开会用的PPT,也是用Gamma.app这个AI网站做的。

截图/Gamma.app

(故事线也可以让AI帮你起草~)

文心一言WPSAI(背后是智谱AI)也有类似的功能。

其实就是帮你套PPT模板,还是需要做不少微调工作的,但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最后还有一些没那么普适、但我们团队日常工作会用到的场景,我也稍微提一嘴——

编写代码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数据,需要写爬虫程序来抓。

用AI来帮忙写真的快不是一丁点——

截图/ChatGPT

以前还会犹豫一下是写个爬虫还是手动抓数据更快。

现在压根都不用犹豫,代码稍微改改就能用。

还有我们推送里常常会加狐狸的表情包,现在也是把稿件的word文档丢给AI帮我写的程序,就可以自动生成(本文的所有表情包都是这么生成的)。

虽然黄教主觉得以后大家都不用学代码,不过现阶段用AI,有点代码基础和数据分析基础还是很给力的(此处课程广告位招租)。

AI语音

老读者都知道,我们有个叫 的日报产品——

每个交易日会总结前一交易日的重大资讯,并从里头挖一些投资逻辑。

而且还配了音频版本。

截图/1日闻

之前我们请了配音老师。

我们日报是早上推送,通 常 美股 会有 隔 夜新 闻要一大早加上,但配音老师和剪辑老师只能晚上工作 。

所以往往音频版本会漏掉隔夜新闻的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我用简七的声音训练了个配音AI

基于开源模型,我用AI写了个程序。

现在只要输入文本就可以自动生成语音,还会自动加上BGM。

自动加BGM的需求Prompt

截图/ChatGPT

头脑风暴

创作类团队应该比较熟悉这个用法。

比如有时候我们要得出一些结论,一般需要做假设。

有时候怕自己漏掉一些可能性,也会让AI帮忙补充假设——

截图/ChatGPT

再比如给文章起标题,新书起名字之类的场景,也是我们常用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点儿用。

求个点赞求个在看。

顺带附一个之前我写的 。

最后祝大家假期快乐啦~

P.S.最近更新得是比较低频,so,也 欢迎关注我们团队每个工作日都更新的日报内容——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AI数据分析:《》

✍ 图文/@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帮我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