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些机关单位存在一种怪现象,一些干部事越做越多、事越做越杂,“5+2”“白加黑”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另一些干部,每天迟到早退,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缩手缩脚,没人催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还有部分领导干部以“为你好”“重点培养”的话术冠冕堂皇当上“甩手掌柜”……在“能力强、反应快”的幌子下,“能者”如“会犁的老黄牛”承担了远超业务范围的工作内容,导致他们身心俱惫,甚至挫败感和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能者多劳”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肯定。它意味着信任,意味着期待,更意味着成长的机会。当一个人被赋予更多的工作时,实际上也就是给了他更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能者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将会获得更多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然而,“能者多劳”也应该有一个度。如果过度地将工作负担加在一个人身上,不仅会影响其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身心俱疲,这对个人和组织都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平衡“能者多劳”的界限,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组织和领导者应该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潜力,同时也要关注能者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劳累。

“能者多劳”本无可厚非,但让能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调动更多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是发展的长远之道。能有能便有拙,有巧便有钝,有智自有愚,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能者、巧者、智者。基层管理应跳出“能者多劳”的怪圈,从管理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等方面入手。给无能者以前进,给有能者以犒赏,给钝笨者以熟能生巧,给灵巧者层层提升,给愚者以教,给智者以机。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要担当作为,对身边的“南郭先生”以猛药去疴的决心,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根治“庸懒散”;要畅通“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渠道,将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重用起来;人员分工时要充分调研和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尽可能使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合理、饱满,避免干部忙闲不均;纪律监督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对“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干部进行严肃追责问责,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能者”要调整心态,将眼前的“重担”当成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劲头,不断打磨自身,增强本领。

“能者多劳”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认可,也是社会对个人责任感的一种期待。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能者”,也都可能会面临“多劳”的情况。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份“多劳”,如何在其中找到成长和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能者多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爬得更高。

作者:马洁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黄茅岭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