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纠结再三,与其去陕北投奔中央,不如另搞一片根据地,毕竟目前四方面军还是最强大的力量。

所以,早在1936年6月10日与二方面军会合之前,张国焘就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向夏、洮西北活动”的方针,实际上是想去青海。

此时的中央红军,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在蒋介石指挥下,国民党军各路兵马对陕北根据地实施更大规模的军事包围,中央红军又处在新的危险之中。

以陈诚为总指挥的晋绥陕宁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部,调集16个师,从四面包围陕北苏区,准备发动新的进攻。

黄河东岸是汤恩伯的13军和阎锡山的66、69、101师,驻守临县、石楼、大宁、吉县等黄河渡口,堵塞红军东进山西之路。

驻绥德的84师和榆林的86师堵住红军北进绥远、内蒙古的道路。

在延安以南的甘泉、富县、洛川是东北军王以哲的67军;在庆阳、合水一带是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军;在陕北与宁夏交界的定边、豫旺堡一带是宁夏军阀马鸿逵的新7师。

另外,西北军邓宝珊的新1军在甘肃的会宁、静宁、固源一线,东北军于学忠的51军在天水、礼县一带,阻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

二十万大军分布在陕北根据地周围,一股“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加上陕北各地土围子里的民团土匪处处与红军为敌,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仅有两万兵力,实在势单力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距离红军最近的东北军不愿意打内战。张学良到延安秘密会见周恩来,双方开诚布公,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决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此后,中共中央与东北军建立了联系渠道。东北军对蒋介石的围剿命令,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就事先与红军打好招呼,象征性地前进一步。

在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下,陕北根据地时刻处于危险之中,毛泽东反复思考的问题,一是争取二、四方面军早日北上会师壮大红军力量;二是安排一条退路,陕北实在待不住了,就去宁夏,打通苏联。

1936年6月19日中央复电张国焘,让他出甘南。7月13日中央致电张国焘、朱德、任弼时,更具体地建议攻打甘肃岷州,“如能攻占岷州城,则打马(鸿逵)、打毛(炳文)、打王(钧)均十分有利,战略上大占优势”。

张国焘、朱德、任弼时于8月5日下达《岷洮西固战役计划》,要求四方面军主力迅速占领岷州、西固,二方面军在后策应,以便向天水、兰州方向进展,会合一方面军。

8月12日,中央再次致电,要求二、四方面军尽力夺取岷州地区,作为临时根据地,伺机配合东北军,完成“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的任务。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西进新疆的打算。

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平息两广军阀内乱后的蒋介石,将主力胡宗南的1军迅速调遣北上,前往西北兰州。此时一、四方面军尚未会合,如何对付胡宗南,如何打通国际路线,都需要重新安排。

9月13日,张国焘、朱德、陈昌浩等致电中央,提出一个一、四方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南北夹击胡宗南的计划。但是中央的回答是要四方面军主力在静宁、会宁地区的西北大道上与胡宗南决战,而一方面军主力在未消灭宁夏马鸿逵部前不宜离开陕甘边区南下作战,必要时可以一个军协助。

收到中央的答复,张国焘犹豫了:打胡宗南胜了还好办,如果败了,四方面军将去向何处?与中央是会合好,还是不会合好?陕北物产贫乏,难以供给大军久驻,与其到陕北去继续挨饿,还不如自己在甘南或河西另搞一片根据地。

而朱德、任弼时与陈昌浩等多数领导人都急切盼望与中央会合,新的分歧又产生了。任弼时与在四方面军说一不二的张国焘吵得厉害,一个是要坚决北上,一个是要西进甘南青海。

就在这时,中央又来电了,和盘托出中央夺取宁夏,打通苏联的计划。

朱德、陈昌浩更加坚定了北上会合的决心,当天回电,同意中央计划。张国焘开始也同意了,但很快变卦,命令部队西进。引起群情激愤,陈昌浩以方面军总指挥部名义下达命令,要部队原地待命,不得西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浩

张国焘极为愤怒,与陈昌浩大吵一场。陈昌浩回忆当时的场景:

“岷州会议是西进与北上的争论,张国焘是不会合的。会议开了好几天,张国焘坚决主张向青海之西宁进军,怕会合后他就垮台了。我们坚决反对西进,与他争。他最后以总政委的身份决定西进,决定后就调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