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岛的海岸线上,出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奇异景象-海市蜃楼,恰好有网友拍到这难得一见的景象并发到了网上。通过视频可以看出,在远处的海面上空,出现了清晰的建筑和山川,并与海上的云雾相融一体,如同仙境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市蜃楼出现的原理

在说明这一原理之前,首先得有一个铺垫,那就是我们在中学物理课上讲到的学的折射。折射是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全反射则是一种特殊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全部反射回原介质。

大气层中的气体密度并非均匀,而是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高,密度较低,而高空中的空气则温度较低,密度较高。这种温度与密度的梯度分布会对光线的传播产生影响。

当光线从密度大的空气层进入密度小的空气层时,由于折射率的改变,光线会发生折射,使得原本应该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发生弯曲。特别是在夏季的海边或沙漠地区,由于地面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地表温度远高于高空温度,形成了显著的温度梯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温度梯度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折射,导致远处物体的光线在传播到观察者眼中时,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弯曲。

此外,当光线经过大气层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这种全反射现象会使得光线在大气层中多次反射和折射,进一步增强了海市蜃楼的效果。

在什么情况比较容易发生海市蜃楼?

由于海市蜃楼的形成,需要特定且非常苛刻的条件,因此只有当出现以下情形且都能同时满足时,这种奇异的景象才有可能出现。

温度差异较大的地区:海市蜃楼在温度梯度明显的区域更为常见,如夏季的海滩或沙漠。在这些地方,地面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温度迅速上升,而高空中的空气温度则相对较低。这种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密度分布不均,形成折射率的梯度变化。当光线经过这种梯度变化的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使得远处物体的光线在传播到观察者眼中时发生弯曲,形成海市蜃楼的幻象。

平坦且开阔的地形:海市蜃楼通常发生在平坦而开阔的地区,如沙漠、海滩或平原。在这些地方,由于地形平坦,没有障碍物阻挡光线的传播,光线可以长距离地传播,增加了发生折射的可能性。同时,开阔的地形使得观察者能够更容易地看到远处物体的幻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气湍流较弱时:大气湍流是由大气中温度和密度的微小变化引起的。当大气湍流较弱时,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较小,更容易保持稳定的传播路径。这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海市蜃楼幻象。相反,如果大气湍流较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干扰,导致幻象变得模糊或难以辨认。

综合来看,在晴朗无云、湿度较低的日子里,并且在开阔的海滩、沙漠等地,海市蜃楼更容易出现。因为这种情况下,大气中的水汽较少,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散射和吸收也较少,有利于保持光线的清晰度和传播距离。

为什么有的海市蜃楼找不到原型?

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造成的自然现象,其形成与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地球物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有时候海市蜃楼所展现的景象在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的原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由于大气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密度、湿度以及风速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光线的折射路径变得极为复杂和不确定。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复杂的折射路径可能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或者叠加,从而形成一些在现实中不存在或者较难找到的景象。

当然,人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也会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如错觉和幻觉。错觉是由于人们观察物体时的视觉条件或环境因素的干扰,导致对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或颜色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在海市蜃楼的情况下,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变形,观察者可能会产生错觉,误将一些虚像当作真实存在的物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某些特定的海市蜃楼事件,如“鬼雪”海市蜃楼中显现的大海啸或维京时期的海盗和海盗船等景象,其形成原因可能更加复杂和难以解释。这些事件可能涉及到更加特殊或极端的大气条件,以及更为复杂的光学现象和心理因素。由于这些事件的罕见性和特殊性,科学家可能难以给出明确的解释,因此它们成为了未解之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现象认识的深入,相信未来我们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解释这些神秘而迷人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