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黄土高原的秋冬之际,风吹过来已经有些刺骨的寒意了。但是地处西北高原中南地区的延安,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所有人都忙着各自的事,一点都没被寒冷所影响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救国的革命歌声,战士们的喊杀声,陕北老百姓干活时的民歌声,好一番热闹的景象。当时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正在召开,散落各地的党的高级干部们,汇聚一堂讨论问题。

在华北战场病倒的徐海东,恰好回到延安养病疗养,并以军事委员的身份,列席了这场重要的会议。

会议期间,病中的徐海东每天都会早起。一天在会上,毛主席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声音洪亮的演讲,讲到了政策,讲到了团结,讲到了统一战线,还讲到了学习。

徐海东听得很用心,但由于没有扩音设备和他耳朵有些不好使了,所以关于学习方面的有几句话没听清。为此,他连忙向身边的同志请求帮助。

会议中途休息,与会人员三三两两地走出。在一个院子里,他们像校园里的学生们一样,打打闹闹的有,激情讨论的有,安静沉思的也有。当时谁能想到,这些人会在11年后,成为主宰中国命运、创建一个新国家的元勋。

当时毛主席跟贺龙走一起,有说有笑的,徐海东也凑了上去。他们讨论的是文化方面的东西,没读过什么书的徐海东听不太明白,于是听了会便准备扭头离开。

这时,毛主席突然喊住他,“海东,来一块走走吧。”贺龙也表示同意,边说一起去散散步,边动手拉着徐海东。

徐海东首次见到毛主席,还是在长征后的1935年11月,陕北甘泉县的窑洞里。那时徐海东是红15军团的军团长,红15军团刚被编入到红1方面军。

在此之前,毛主席与徐海东,彼此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仰慕状态。毛主席曾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这主要说的是,当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时,缺衣少食,难以过冬,于是毛主席写了张借条,向徐海东借钱。

徐海东曾是张国焘的部下,按当时的情况来说,徐即便不借,毛和中央也没什么办法。但与毛主席没有太多交流和什么旧情的徐海东借了,而且借了5000块。毛主席深知红15军团虽然有钱,但也不够用,所以请求借2500块。

没想到徐海东力排军团内部的众议,坚持从仅有的7000块中,拿出5000块给毛主席,帮助中央红军度过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东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做,给2500块就行了,正好完成任务;但他清楚,中央红军人数更多,过得更苦,红15军团的指战员们少了这5000块,顶多在冬天过得冷一点,可中央红军没有这5000块,很可能会饿死、冻死不少人。

徐海东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毛主席和中央。这也让毛主席对徐海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大大的好感。1936年,毛主席缺少机要人员,徐海东推荐自己机要参谋徐业夫上岗。毛主席二话不说,直接要了,并在机要秘书的岗位上重用了他38年。

说回三人散步的事,毛主席牵起话头,继续说文化的事。他说我国有三部小说,值得好好看,它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

毛主席问:“你们都看过吗?”贺龙和徐海东都没搭话,毛主席见状,便说:“没看完这三部书,就不算个中国人。”毛主席为了让贺龙和徐海东多学点文化,用上了激将法。

这招真管用,贺龙急了,连忙说:“没看过,但我反正不是外国人。”徐海东则说自己上了三年半的私塾,《三国》、《水浒》都看了点,《红楼梦》不知道“它是个啥”。

毛主席闻言诙谐地说:“那你啊,算半个中国人吧。”贺龙听到,哈哈大笑,指着徐海东说:“你徐海东是半个中国人。”

自此,徐海东暗暗留意起这三部小说,下定决心要好好读完,让毛主席“承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三国》和《水浒》倒是“好看”,可《红楼梦》,把徐海东折腾坏了。

对于《红楼梦》,他是反复读,逐字逐句看,真的能用“啃书”来形容,因为他看不进去还读不懂。好几次他看得气得把书一丢,不看了。但一想到毛主席,他又捡起来好好看。

在病中,在担架上,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徐海东终于看完、看懂了这三部小说,也明白了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讲的,并非完全是笑话,作为中国人,确实应该好好看看这三本书,把握这些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思想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