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神舟十八号任务是今年中国空间站首次载人发射任务,也是被称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四月出征,神舟十八号亦首次上线锂离子电池……诸多“首次”背后,十数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变化与发展,在众人的见证下取得惊喜成果。

在这其中,被称之为中国航天事业“龙兴之地”的西安从未缺席。

这一次,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发射,西安的航天力量又做出了哪些贡献?

XI'

AN

西安力量

护航神舟十八号“飞天”

此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

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并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各项任务,驻留期间,神十八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作为最新一批神舟载人飞船的第一艘,神舟十八号不仅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技术升级,例如锂离子蓄电池上线,提高了供电能力;而且在空间站的实(试)验中,神十八乘组继续新增实(试)验项目,例如开展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

神舟十八号的飞天,无疑将是国家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而通过目前公开报道整理,西安多家航天科研院所、高校的身影,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四院、航天九院771所、西工大等贡献于此次神舟十八号的飞天过程中。

图片来源:航天基地

首先,在动力推进方面,一次完整的载人航天飞行,需要多种型号、高可靠性的主发动机、助推发动机、高空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和轨道转移发动机,航天六院全系列动力系统,提供了稳妥可靠的强劲推举,精准的姿态控制与贴心的生命保障系统。

据了解,航天六院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十八号飞船研制交付了共58台主发动机和姿轨控发动机,以及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关键设备。确保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能够俯仰有度、动静自如,精准抵达“天宫”。

在通信和参数展现方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十八号提供了更加“贴心”的信息服务,研制了升级版中继终端、天线网络、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以及为天链中继卫星研制的全部有效载荷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保障安全方面,航天四院提供的技术和产品涉及“箭、船、站、服、员”五大系统,全力护航神舟十八号。

例如载人火箭顶部有一个标志性的装置——火箭逃逸塔,整个逃逸系统由大小10台发动机组成,全部由航天四院研制。它的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千米~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

在数据处理方面,航天九院771所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配套数据管理中央计算机、环境与生理保障分系统数据处理计算机、舱载人体医学生理监测计算机、话音处理计算机及多个品种的集成电路产品,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配套运载火箭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检测处理器、逃逸程序控制器等3种关键设备及多个品种的集成电路产品。

作为直接参与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的高校,这次发射中,西工大在逃逸发动机点火装置及热结构安全性研究、运载火箭故障模拟系统、飞船整流罩及逃逸支撑结构创新设计等等环节贡献了科研优势和专业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官微

XI'

AN

头部聚集

西安航天产业成色几何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可以看到,从点火升天,到信息、计算系统,航天员驻站6个月的实(试)验、生活,西安诸多科研院所在其中研制并提供了极为“硬核”的产品和服务。

实际上,每每航天发射过程中,西安的身影永远不会缺位,无愧于“龙兴之地”之称号,西安航天产业的实力毋庸置疑,为中国航天事业输出源源不断的科研与生产力量。

追溯历史,我国第一台姿控发动机在陕西凤县一条不知名的山沟里研制成功,因此这里成为我国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并逐渐发展成为功能完备、技术水平先进的067基地,即航天六院的前身。1993年,基地由凤县搬迁到西安,并在2001年更名。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西安在宇航运载、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方面逐渐成势。

从西安2023年经济运行数据观察,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23.6%的增速绝对亮眼,为西安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拉动力,航空航天产业也成为西安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而“中国航天三分之一的力量部署在西安”是西安航天产业实力最直白的诠释,聚集了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四院、航天九院771所、航天九院十六所、科工二院西安分院、科工三院三十三所等“国家队”,构建起以卫星制造及火箭发射、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航天技术应用为代表的航天全产业链,全方位保障国家大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科技工程顺利实施。

目前,西安也提出了“航空制造+航天研发”的“空天一体”发展布局,合力推动产业倍增,并且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市航空航天产业规模达到2800亿元的目标,打造国际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特别是商业航天被写进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的一员,作为航天重镇的西安,无疑将得到更加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

而在商业航天的布局上,西安既可以在“国家队”商业化转型上发挥,也可以在新型企业培育上下大力气。

2024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在航空航天领域超过三分之一的独角兽来自中国,而跻身中国商业航空航天领域前十的企业中,有五家在航天基地设有研发中心。

可见,在商业航天赛道上,西安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以航天基地为例,这里聚集了星际荣耀、银河航天、天兵科技等商业航天企业60余家,形成从火箭及发动机研制、卫星有效载荷研制、航天器在轨测运控管理、卫星数据应用以及配套等全产业链布局。

产业聚集性影响下,也带动了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中煤航测遥感集团、大地测绘等全国地理信息龙头企业扎根航天基地,中科星图、航天宏图等5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构成了地理信息特色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产业延伸来看,航天产业的想象空间十分之大,艾媒咨询的报告称,预计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达2.34万亿元。

经历近几年的探索,目前商业航天也已经从技术验证阶段逐步转入商业验证阶段,万亿市场新蓝海正在迎接先发力量的抵达。

同时,这种高技术与高端制造的组合,技术辐射面广、产业带动力强、关联产业多,还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借助航天产业厚实的家底,在这条赛道上,西安有“争一争”的机会,也有“抢一抢”的实力,继续重注商业航天,也会是西安延伸产业可能性,做大产业规模的切口。

西安能否抓住契机,站上风口,对于航天基地等产业集聚区来说,机遇与考验并存,如何做好产业布局和配套服务,让相关企业愿意来,项目落得下,这些区域还要继续努力。

编辑: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