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川妈),育有一儿一女。曾留学欧洲,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在此与您分享二胎孕、产、育儿知识,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前几天收到两条微信咨询。

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学习很努力,每天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还主动要求进行课外补习,但现在的成绩仍然只是个中等,我真感到沮丧,难道孩子天生就不够聪明?”

另一位焦虑的妈妈咨询我说:“我儿子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成绩只是中等,但他自己一点儿都不着急。你说他一下,他就说班上还有比自己成绩更差的呢,就这态度,成绩还能提升得了?”

这两位中等生家长,都为孩子感到焦虑,只是焦虑的点不一样,甚至刚好相反,一个是“很努力但只是中等生”,另一个是“不努力但只是中等生”。

发现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后,我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个调查。

A家长:孩子倾尽全力,也只是个中等生。

B家长:孩子不太努力,只是个中等生。

——你愿意做哪一种家长呢?

我用几个微信号做了调研,朋友圈里的家长们留言很积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计下来,选A和选B的数量相差不大。

还有少部分家长排除了A、B两项,可能他们的孩子不属于中等生的范畴。

如果将排名前20%的孩子定义为优等生,后20%定为差等生,剩下的60%,可大致定义为中等生。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孩子属于中等生。

大部分家长都得面对孩子是一位中等生的客观现实。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面对同样的客观现实,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主观判断。

选A(努力但只是中等生)的家长,认为孩子努力的品质更可贵,努力了就不遗憾。

选B(不努力但只是中等生)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努力就能达到中等生水平,说明孩子还有潜能。

以上两种都是正面的视角。

从反面的视角来看:

部分家长不愿意选A,是不愿接受孩子“努力”了却只有中等生的天赋。

部分家长不愿意选B,是因为看见孩子不努力就很生气。

这个问题的核心,首先在于对“努力”如何定义。

家长眼里的“努力”,其实跟家长的期待有关。

在部分家长眼里,只要孩子认真听课,认真完成学校作业,就算是努力了。

而在另一部分家长眼里,只要看见孩子有一刻没学习,那就说明孩子没努力。

而站在孩子的角度,每个孩子对“努力”的感知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到按部就班地学习,就已经很努力了。

也有部分孩子精力旺盛、进取心强,每天可以超额超量地学习和刷题。

我回想起自己的整个求学生涯,就一直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学习者。后来备考研究生时,看见同寝室的有些同学非常勤奋,天不亮就起床自习,晚上也熬夜看书。我被这种氛围带动,也想尝试更“刻苦”地复习,结果体验了没两天,就头昏脑涨。所以很快又回到了自己“按部就班”的节奏,最终也考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

所以,很多家长眼里的“孩子不努力”,未必是真的不努力,只是孩子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努力。

还有一部分孩子的“很努力”,未必是科学的努力。

那些倾尽全力也难获得好成绩的孩子,我倒建议他们换一个节奏试试。也许节奏舒缓一些,睡眠充足一些,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好。

如果试验下来,发现效果更差,可以再换回原来的节奏。

绝对不努力的孩子也是确实存在的,但总体比例不高。这类孩子要么是遭遇了重大的家庭变故,要么是身心健康严重受损,要么是家庭教育太不得章法——这就需要家长先从自身开始努力了。

我相信大部分身心健康的中等生,都是努力的孩子,只不过努力的程度有所不同,未必能达到大人的期待。

孩子究竟应该努力到什么程度,或者,家长需要给孩子怎样的要求和期待?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项研究,探求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水平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如上图所示,想让孩子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压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存在着一个“适宜点”。在这个适宜点,孩子的学习效率最高,获得的成绩水平更好。

“适宜点”的左侧,压力水平较低,学习水平也较低;

压力超过“适宜点”,学习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压力越大,绩效越低。大到一定程度时,孩子的能量和学习兴趣快速耗竭,最终结果就是崩溃。

把这个“压力水平”替换成“努力程度”,也是同样成立的。

每个孩子适宜“努力程度”,是需要家长用心观察,耐心尝试,并且通过与孩子进行反复的坦诚的沟通才可获知的。

比如,我观察到我家大宝川哥,跟我是一样的体质,对睡眠需求特别高。如果一天睡不足9小时,白天在学校就感到体力不支。所以,我从来不鼓励孩子熬夜“努力”。

有一次作业实在太多,他自己坚持要熬夜写完。然后到了第二天白天,果然就精力不济。

过了段时间又遇到一次作业超量,写到很晚,我就建议他试一试早起补作业,他同意了。结果发现早起补作业效率更高,熬夜一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早起半小时就完成了。

当然,不是说熬夜就绝对不行。

我也遇到过一天只睡六七个小时但仍然精神抖擞的人,还认识一位自称只有过了半夜12点才有灵感的建筑设计师。

总之,找到自己的“适宜”的生理节奏就好。

周末,当川哥在家写了一段时间作业,感觉有些烦闷时,就会去楼下院子里活动一会儿。

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在楼下锻炼,院子里都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有一位家长好奇地问:“你们是哪个中学的?作业不多吗?我看你们经常下楼玩。”

大概在有些家长眼里,川哥也不算一个太努力的孩子。

但我知道按照他的生理节奏,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努力了。

如果家长做了很多努力和引导,孩子依然只是个中等生,又该怎么办?

前面分析过了,绝大部分孩子只是中等生的宿命。

但孩子在学校里是中等生,并不意味着孩子进入社会后,就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虽然人们普遍相信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但这个概率落到每个具体的人身上,结果又不完全一样。

影响人生的因素实在太多,除了学历、智商,还有性格、情商、资源……甚至还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无论如何,只有悦纳当下,才有更好的未来。

如果孩子很努力了才只是一名中等生,家长应该为孩子“肯努力”的品质感到欣慰。

孩子念书,并不只是为了考试。整个漫长的求学生涯也是磨练孩子性情,培养孩子目标感和责任心的一个过程。

一个认真对待学业,肯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孩子,将来也会认真对待工作,认真对待生活。

如果孩子是一个不太努力的中等生,说明孩子还有一定的潜能。

现在不够努力,或许只是孩子还没找准努力的动机和努力的节奏。

也许家长改善一下家庭教育方式,激发一下孩子的内驱力,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努力。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发送“书”字,了解详情。个人微信chuanhanma2

121我二胎备孕生女儿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