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三国粉、周瑜粉大约要跳起来。为周瑜鸣不平:周都督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是赤壁首功,怎么会是躺赢的混子?

受《三国演义》影响,一些朋友认为周瑜是兵法大家,对孙家忠心耿耿。孙策临终还留有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正史当中,周瑜用兵的本领差强人意,也并非孙家的纯臣——他是带资进组、带兵入股,形同一路小军阀。他和孙家只是合作关系,类似企业中的大小股东。两者的战略目标不完全相同,前进路线也有很大分歧。

孙策临终前,也没有托孤过周瑜,只是托孤于张昭一人。

证据在《三国志》张昭传当中: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又注引了《吴历》的记载: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孙策对张昭的信重,几乎等同于刘备信任诸葛亮。同样有“若****,君便自取之”之语。

可孙策为什么只托孤张昭,却不托孤给周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周瑜和孙策只是表面手足,塑料兄弟。他就算在感情上相信周瑜,从利益上也不能拿孙家的基业当赌注。这个部分,有机会我们再专门讨论。

写到这里,有朋友要说了:就算周瑜不是孙家纯臣,和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关系呢?另外中学课本都学过:曹操铁锁连舟,黄盖诈降,周瑜火攻,这才打败了曹丞相。难道记载的不对吗?

周瑜是不是孙家的纯臣,和赤壁之战关系很大,我们留到后面再说。

中学课本记载的赤壁之战不对!我们马上就讲。

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但在考据史实,只有两处关键问题:一是谁烧了船,烧了多少船;二是谁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第一个问题,谁烧了曹操军的战船。

答案是:都烧了。周瑜烧了船,刘备也烧了船,曹操也烧了船。周瑜从水上烧船,数量极少,对整个赤壁战局影响不大;刘备从陆上烧船,数量不明,同时刘备击败了曹军,对战局影响极大,而曹操也烧掉了剩下的所有船只——因为他要退兵,不想战船落到敌军手里。

说周瑜烧的船少,有证据吗?有!

证据就在《三国志》的周瑜传、曹操传和孙权传里面。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引用了《江表传》的记载: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同时发火...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周瑜借助风势,用小船火攻。在影视剧当中,编剧们还自行脑补,给小船前端加装了大铁钉,扎到对方的船后不会散开。以免烧不到敌船,把自己烧干净了。

小船的数量是多少呢?《三国志》原文说是数十艘,《江表传》记载是十舫。

“舫”可以指船,也可以指小型船队。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周瑜派出十只小型船队,有一百支小船。

数量不少了吧?网上主流的说法,周瑜只派出了二十艘哦。

而曹军的船有多少呢?过千艘。

周瑜传记载: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瑜的几十艘,最多一百艘火船,能把曹军散落的千数蒙冲斗舰烧干净?

你信这个说法,还是信我是秦始皇?

又有人要说了,曹丞相是听了庞统的铁索连舟之计,战船绑在一块了。只要烧到一艘,火势就会蔓延开。

但铁锁连舟这个情节,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没有庞士元献连环计。曹丞相的船,也就只能一艘一艘散开。

有人提出,三国志记载黄盖评论曹军战船:“首尾相接”,就是说曹军的确用铁索连舟了。

但我们要注意,“首尾相接”,并不是“首尾铁索相连”。

“首尾相接”是说船的数量多,从远处看来一片一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军就算真的“首尾铁索相连”,黄盖隔老远也看不清,除非他有千里眼加透视眼。

常看《三国演义》的朋友又要说了,曹军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怎么可能不连舟?

真不用,曹丞相的北方人都在岸上,他的水军主力,其实就是刘表手下投降的荆州水军。

荆州水军多次与孙家军队交战过,关羽曾凭仗其威震天下。

就算是在黄祖这种无名之辈的手里,荆州水军也有射死孙坚的战绩。

这样一支强军,会外行到要用铁锁连舟,才能站得稳?

现在我们开始分析,即使周瑜火攻得手,他的几十艘小船,能烧掉曹操多少战船?

能有一换一的比例,是不是就很完美了?

可曹操有上千艘船,你就算真烧掉他一百艘,也不过是其总数的十分之一。

对战局的影响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微乎其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来说刘备,刘备烧船,有没有证据呢?也有。

《山阳公载记》中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

刘备和周瑜有可能是同时放火,一个从岸上烧,一个从水面烧,突然袭击,让曹操措手不及。

但烧船的主力,其实是曹操。

周瑜传引用了《江表传》的记录:(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孙权传也记载:(曹)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相关记录说的很明白了,周瑜烧了船,刘备烧了船,曹操也烧了船;周瑜刘备烧船在前,曹操烧船在后。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烧船呢?只是因为军中有疫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要谈到第二个关键问题:赤壁之战中,是谁击败了曹操,让他不得不烧船退军。

答案是:主力是刘备,周瑜和程普两位,说的好听是协同作战,说不好听是全程划水。

周瑜的粉丝可能会不服气了:《三国演义》中,明明周瑜才是主力,刘备就是个打酱油捡好处的,怎么说刘备才是主力呢?

我们先看《三国志》,《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各位请注意了,陈寿写《三国志》,曹操的部分是参考的《魏略》,堪称当事人曹操的第一手资料。与曹军对战的指挥官是谁呢?曹操告诉我们,是刘备。不是周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曹操要烧船退兵,军中有疫病只是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曹操与刘备交战失利。

或许还有人说,孤证不立,你说刘备是破曹主力,是指挥官,有其它证据吗?

有!

证据来自于周瑜的上级孙权和下级吕蒙;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录了诸葛亮找孙权谈联盟时,孙权对刘备的看法: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孙权认为,只有刘备能对付曹操,但刘备刚刚经历战败,还有余力对抗曹军吗?

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

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意思是你不用怕,刘皇叔还有两万精锐人马,实力未失。

于是孙权下令:(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

刘备有两万人,那我孙权也出两万人,双方各占股百分之五十,谁也不吃亏。

区别在于,刘备的两万人是自己指挥,孙权派出的两万人,分别由周瑜、程普指挥。跟随刘备一起行动。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大都督,东吴所有武将都听他号令。而在历史当中,周瑜和程普是左右部督,双方平级。并且周瑜年轻,和老资格的程普互相不服,关系恶劣。

有人要说了:联军抗曹这么大的事情,胜则生,败则死。孙权还搞这么一出,实在是莫名奇妙。

其实孙权有苦衷,他不得不这么做。

原因我们一开始提到过:周瑜并不是孙家纯臣,而是带资进组的股东,孙权必须防他一手。

孙权手里的军队十分有限,二万精兵全都交给周瑜,万一周瑜起了二心要叛变,孙权如何是好?用老资格的纯臣程普来制衡周瑜,监视周瑜。这就是孙权的帝王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蒙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吴书》宗室传第六)

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又派周瑜、程普分任左右部督攻打南郡,结果两人职位相等,级别一样,你是督,我也是督。周瑜群众基础好,他要拿主意,程普却不肯配合,这也导致攻打南郡旷日持久,周瑜还亲自上阵,几乎丧命。

所以在赤壁之战时,刘备带两万人马,周瑜、程普各带一万人马,三人齐聚,谁会是指挥官?谁能当这个指挥官?

从身份地位,江湖名望,人物关系,对曹作战经验,各个方面来看,这个指挥官,或者说这个协调人,只会是刘备,也只能是刘备。

周瑜和程普互相扯后腿,连对方一万人都指挥不动,能指挥动刘备的二万人?反之亦然。

正如孙权所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三国志》先主传对此战记载很简洁: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或者还有人要说,很多人都说周瑜才是赤壁第一功臣,你这是曲解《三国志》,胡乱八道。

晋代史学家孙盛,在读过吴志和山阳公载记后给《三国志》作注: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

看到没有,孙盛也认为,是刘备破的(曹)公军,周瑜程普之流,最多算个小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盛的高祖是曹魏骠骑将军孙资,祖父是西晋冯翊太守孙楚。他的意见,大约也代表了魏晋时的普遍看法吧。

蜀汉不设史官,刘备此战的具体部署我们无从得知,但《山阳公载记》记载中曹操败退时: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可以看出,刘备的赤壁之战的确是多处火攻,还想放火烧死曹操。

只可惜晚了一步,未竟全功。